唐山市开平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调查与分析
2021-01-22张爱儒张智刘洋
张爱儒 张智 刘洋
摘 要 通过对近10年来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该地区三北防护林历年来目标完成情况,并对工程管理方法和措施、主要造林技术和治理模式、工程运行机制和模式、工程成效等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平区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6.017
自2010年以来,唐山市开平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市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以构建绿色开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的建设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扶持造林绿化的有利时机,圆满完成了国家、省市下达开平区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任务,人工造林3 466 hm2,封山育林200 hm2,2020年开平区森林覆被率达到35.43%,10年间提高了13.47%,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自然概况及工程建设情况
1.1 自然条件
开平区位于唐山市正东,市政府已将开平区划为唐山市中心城区。西部与市中心路北区、路南区相连,北部与丰润、滦县毗邻,东部与古冶区相邻,南部与丰南区接壤,总面积257.4 km2。
开平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属东部季风暖温带滨海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 ℃,极端最高气温39.9 ℃,极端最低气温-24.8 ℃,全年≥0 ℃积温4 347.8 ℃,年平均降水量636.1 mm,年均日照时数2 654.1 h,无霜期183 d。
土壤主要以壤土为主,丘陵地带成土母质多为石灰岩发育而成。境内有陡河、石榴河2条河流,陡河上游为陡河水库,坐落在开平区东北部双桥镇与栗元镇交界地带。陡河水库是开平区人民的饮用水源,社会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1.2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涉及开平、栗园、越河、郑庄子、洼里、双桥等6个镇,134个行政村。2010—2020年开平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合计人工造林3 466 hm2,封山育林200 hm2,工程总投资
6 910.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 750万元。以北部丘陵环陡河水库周边治理为重点开展造林绿化工程,树种以欧美107/108速生杨、薄皮核桃、红毛柳、白蜡、沙棘、刺槐为主,植树造林1 067 hm2,其中双桥镇李家峪村粉煤灰池治理营造防护林200 hm2。平原区造林(河渠边及次耕地片林)针对区内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企业较多的现状,本着“标本兼治、生态优先、谁造谁有”的原则,以厂区周围绿化、采矿迹地造林、认建绿地及以资代劳等多种形式植树800 hm2。通道绿化方面,在高速、高铁、国道、城市环线等主要道路沿线造林1 400 hm2。农田林网建設方面,对田间路渠全面绿化,新建农田林网200 hm2,采用双行林带,树种为速生杨、柳、槐等。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搞好村屯美化、绿化,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植树50万株。
2 主要技术和治理模式
2.1 立地类型划分
开平区立地类型主要包括低山阳坡薄层土、低山坡脚地中层土、平原厚层土。适生树种分别为油松( Pinus tabulifomis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火炬( Rhus typhina );核桃( Juglans regia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杨树( Populus spp.)、柳树( Salix spp.)、法桐( Platanus hispanica )、国槐( Sophora japonica )等。
2.2 治理模式
2.2.1 重点片区及护村林造林模式 林种为农田防护林,树种为杨或柳,栽植时间为春季,人工植苗造林,苗木规格为基径3~5 cm,苗龄2~3年,株行距2 m×6 m或3 m×4 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60 cm×60 cm。
2.2.2 道路两侧景观林模式 林种为护路林,树种为油松、国槐、银杏( Gigao biloba )、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 )等,栽植时间为春季,人工植苗造林,苗木规格为基径3~5 cm,苗龄2~3年,株行距2 m×6 m或3 m×4 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80 cm×80 cm,除国槐外,其他园林景观林造林苗木需带土球栽植。
2.2.3 汇水区造林模式
林种为水源涵养林,树种为杨或柳、薄皮核桃等,栽植时间为春季,人工植苗造林,苗木规格为基径3~5 cm,苗龄2~3年,株行距3 m×4 m或2 m×3 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60 cm×60 cm。
2.2.4 低山干旱阳坡混交林模式 林种为防护林,树种为侧柏、火炬,栽植时间为春季或雨季,人工植苗造林,苗木规格为基径1~3 cm,苗高50~200 cm,苗龄1.5~2年,侧柏雨季造林应采用容器苗。株行距2 m×1 m或2 m×3 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50 cm×50 cm×30 cm。
2.2.5 陡电粉煤灰池粉尘治理造林模式
林种为防护林,树种为红毛柳,栽植时间为春季。选择1年生红毛柳壮苗,株行距2 m×1 m或1 m×1 m,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规格60 cm×60 cm。
2.3 抚育管理
2.3.1 浇水 造林前灌足底水,栽植后根据土壤墒情和降水情况及时灌水。
2.3.2 松土 造林后要及时松土除草,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林木生长。
2.3.3 修枝 林分郁闭前树木枝下高不宜超过全树高的1/3;林分郁闭后逐年提高,但不宜超过树高的2/3。应要定期做好修枝工作。
2.3.4 病虫防治 加强病虫(主要是美国白蛾、杨树毒蛾和杨干腐病)的监测、检疫、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虫害为害,确保目的树种健康生长。
2.3.5 造林区域管护 加强造林后的管护工作,防止人、畜对造林苗木的毁坏,对成活率低的地块应及时补植,使其林相完整,抚育管护时间应达到3年以上[1]。
3 工程运行和成果巩固
3.1 绿化工程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
开平区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森林村镇建设,进一步加大村庄绿化建设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对村街、庭院、隙地、坑塘沟渠、护村林等进行绿化新植或补植提质,完成村庄绿化任务,同时做好山区生态安全修复屏障建设。
3.2 绿化工程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新建名优果品基地200 hm2。在越河镇西王盼庄、中王盼庄、东王盼庄栽植果树45 hm2,树种包括苹果、油桃、李、杏等。施用有机肥,无农药残留,建设无公害果品采摘园。在北部丘陵区洼里镇小港、西尚庄,双桥镇冶里村凤山、小梁山种植辽系1或辽系5薄皮核桃100 hm2。
3.3 在绿化重点项目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2018年唐山花海、陡河景观大道绿化、二环路唐古快速路绿化、市“一环八线”绿化等重点工程绿化项目全部要求实施景观林建设,资金投入巨大,仅唐山花海建设就需要投资130亿元,其他绿化工程也需要大量资金,紧靠政府投资不可能完成建设任务。开平区改变以往由政府主导投资造林的单一模式,采取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以企业和大户造林为主的模式,开展了2019年以来三北造林绿化工程。唐山花海、景观大道、二环绿化等大型工程采用ppp模式,首次引进央企中铁集团组织施工,其他路段区委区政府岀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不但成功完成了市下达绿化任务,而且为区政府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因地制宜地发展了林下经济、特色苗圃等绿色产业,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化开平,创建森林城市开创了新的机制。
4 工程建设成效
4.1 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防灾减灾水平
工程完成后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防止污染效果显著,可持续发挥生态作用,明显减少了本区域霜冻、干热风、冰雹等自然灾害,而且使本地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護[2]。
4.2 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开平区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唐山花海、廊道绿化、汇水区绿化、陡河两岸景观大道建设等景观的形成,促进了唐山市开平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对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乡村振兴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3 强农富民,改善了农民生活,促进了脱贫致富
开平区三北人工造林工程每年用工1.5万个左右,增加了本地劳动力就业机会。此外,林业名特优果品的生产加工、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促使农业富余劳力的转移,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区内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农牧业生产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走上更加富裕之路。
4.4 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及生态文明建设
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后,开平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有了明显改观,进一步改善了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1.1 少数地方造林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为整地质量不够高;因苗木价格较高,造林苗木规格较小,成林较慢;栽植方式不够规范,存在栽植密度不合理、栽植过浅、覆土过少等问题。
5.1.2 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检查中发现,一些造林小班的管护责任制还没有落实,规章制度尚未建立,容易受到人畜破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果。
5.2 建议
5.2.1 加强指导,提升造林质量
区、镇林业技术人员应深入造林现场,加强对造林技术的指导、服务和监督,严格执行整地规格、苗木标准和栽植规范,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适当提升防护林管护及造林补助标准。
5.2.2 健全完善林木管护制度
区、镇、村应各自制定、完善林木管护制度,落实到责任人和每个小班,确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付春荣,孙宏刚. 浅析坎坡造林实用技术[J]. 数字化用户, 2013(11):104
[2] 左剑鸣,项丽秋,姚振宇,等. 扎兰屯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措施及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9):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