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鲈鲤苗种培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2021-01-22张建明姚金忠姜伟郭文涛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长率体长鱼苗

张建明 姚金忠 姜伟 郭文涛

(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湖北宜昌 443100;2 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宜昌 443100;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湖北宜昌 443100)

鲈鲤(Percocyprispingi)又称花鱼、金甲鱼等,隶属于鲤科(Cyprindae)、鲃亚科(Barbinae)、鲈鲤属(Percocypris),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珠江上游等流域[1]。近年来,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鲈鲤的野生资源种群数量衰退严重。刘军[2]从物种价值、遗传多样性损失大小以及受威胁程度3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估,认为鲈鲤已达到长江一级急切保护程度。鲈鲤现已被列为四川省珍稀保护鱼类[3]。目前,对鲈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繁殖生物学、胚胎发育、急性毒性、麻醉等方面[4-6],关于鲈鲤苗种培育和生长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研究鲈鲤鱼苗的生长特性,开发鲈鲤育苗技术,项目组进行了10日龄至110日龄鲈鲤苗种培育试验,以期为鲈鲤规模化养殖及增殖放流积累基础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9年3月—7月在中华鲟研究所云南乌东德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进行。

试验用鲈鲤鱼苗来自乌东德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为2019年3月份人工繁殖的鲈鲤苗。

饵料来源:(1)人工培育的轮虫、枝角类等生物饵料;(2)浮性膨化配合饲料,粒径0.5 mm,主要营养成分为粗蛋白质≥41.0%、粗脂肪≥6.0%、粗纤维≤6.0%、粗灰分≤17.0、赖氨酸≥2.4%、钙≥1.2%、总磷≥1.4%、水分≤12.5%。

培育设施:微流水的圆形水泥池(直径4 m,水深1 m),配备有罗茨鼓风机连续曝气增氧,池内架设循环水泵造流,鱼苗摄食浮游生物阶段保持水流速度为1~2 cm/s,转食配合饲料后保持水流速度在3~4 cm/s。

1.2 培育方法

苗种放养密度为200尾/m3。开始阶段投喂浮游动物,第1天日投喂量为1%,第2天日投喂量增至2%~3%,之后日投喂量稳定在4%~6%,每日投喂5次;25~30日龄开始驯食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2%~3%。

1.3 日常管理

采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进行培育。试验用水为经充分沉淀、过滤后的金沙江江水。试验期间水温为自然水温,每天定时检测并记录水温和溶解氧,每3 d检测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通过排污、换水、调水等方式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溶解氧>6.0 mg/L、氨氮<0.2 mg/L、亚硝酸氮<0.05 mg/L)。

养殖过程中,定期(每月1次,每次3~5 d)投喂多维药饵以预防鱼病。

表1 鲈鲤苗种培育结果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选取3口培育池作为平行试验池,每隔10 d从各试验池中随机抽取10尾鱼苗作样本,经20~30 mg/L的丁香酚麻醉后,测量鱼苗全长、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试验结束后,统计鱼苗成活率。成活率自鱼苗放入培育试验池并开口摄食后开始进行统计。

各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 of weight,SGRW)=100×(lnW2-lnW1)/t

(1)

体长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 of length,SGRL)=100×(lnL2-lnL1)/t

(2)

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100×W/L3

(3)

日增重(daily weight gain,DWG)=(W2-W1)/t

(4)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size variation,CV)=100×S/X

(5)

体长日增长量(daily length gain,DLG)=(L2-L1)/t

(6)

相对增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100×(W2-W1)/W1

(7)

式(1)~(7)中,W1、W2分别为试验鱼的初始体质量和最终体质量(mg);t为试验时长(d);L1、L2分别为试验鱼的初始体长和最终体长(mm);S为标准差;X为试验鱼平均体质量(mg)。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和EXCEL 20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和分析

2.1 鲈鲤苗种培育结果

本试验先后经历了鲈鲤鱼苗开口阶段(10日龄开始摄食轮虫及小型枝角类等浮游生物)和转食配合饲料阶段(25~30日龄开始转食配合饲料),在16.8~23.9 ℃水温条件下,经过100 d的培育,鱼苗出池全长为(60.12±1.92)mm、体质量为(2 600.09±105.18)mg,平均成活率为82.00%(见表1)。

2.2 鲈鲤苗种生长特性

鲈鲤鱼苗10日龄至110日龄的生长情况见表2。试验期间,鲈鲤平均体质量从(46.45±4.03)mg增加到(2 600.09±105.18)mg,平均体长从(16.22±0.46)mm增长到(50.78±2.97)mm。鲈鲤体质量在30日龄之后开始快速增长,在整个生长阶段体长增长较为平稳(见图1)。试验期间,鲈鲤的体质量变异系数在4.05%~24.80%,体长变异系数在2.49%~7.32%,体质量变异系数大于体长变异系数。在培育过程中,体质量变异系数在70日龄波动最大,体长变异系数在80日龄波动最大。鲈鲤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在(0.91±0.49)%/d~(7.75±2.18)%/d,体长特定生长率在(0.47±0.29)%/d~(1.94±1.46)%/d,体长特定生长率低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从体质量和体长特定生长率结果可知,鲈鲤体质量、体长的生长具有分阶段进行的特征。试验期间鲈鲤鱼苗的肥满度在(1.09±0.10)~(2.85±0.18)g/cm3,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表2 鲈鲤苗种生长指标

2.3 鲈鲤苗种全长、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

对10日龄至110日龄鲈鲤苗种体长和体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Taylor公式W=aLb拟合试验期间鲈鲤鱼苗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得到体长(x)和体质量(y)的拟合方程为y=0.001 5x3.756 6(R2=0.980 6),b值为3.756 6。体长(x)和全长(y)的拟合方程为y=1.223x-0.505 5(R2=0.990 8)。鲈鲤苗种的全长、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性情况见图2~图3。

2.4 鲈鲤苗种生长与水温的关系

从鲈鲤苗种生长数据以及体质量、体长与水温的关系(见图4~图6)可知,鲈鲤鱼苗在水温16.8~23.0 ℃条件下生长良好,其特定生长率在此水温范围内相对较高。当水温高于23.0 ℃之后,特定生长率出现降低趋势,这表明鲈鲤鱼苗适宜的生长水温范围为16.8~23.0 ℃。

2.5 鲈鲤苗种的肥满度变化

试验期间,鲈鲤苗种肥满度整体经历了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过程。在20日龄至90日龄、水温均值16.8~23.0 ℃期间,肥满度整体呈升高趋势;在90日龄后、水温均值大于23.0 ℃期间,肥满度呈降低趋势。鲈鲤鱼苗肥满度变化与水温的关系见图7。

图1 鲈鲤体质量和体长生长的变化情况Fig.1 Changes of average body weight and body length of P.pingi under artificial rearing condition

图2 鲈鲤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Fig.2 Scatter plots and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of P.pingi

图3 鲈鲤全长与体长的关系Fig.3 Scatter plots and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tal length and body length of P.pingi

2.6 鲈鲤苗种的生长离散变化

在鲈鲤苗种的培育过程中,鲈鲤鱼苗的体质量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尤其在40日龄至70日龄阶段体质量变异系数波动较大;体长变异系数整体变化较为平缓,即在整个鲈鲤鱼苗的生长阶段,鲈鲤种群的生长离散呈现从加剧到减弱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鲈鲤鱼苗生长离散变化见图8。

图4 鲈鲤苗种培育期间体质量和水温的变化情况Fig.4 Changes of average body weight and water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 of P.pingi under artificial rearing condition

图5 鲈鲤苗种培育期间体长和水温的变化情况Fig.5 Changes of average body length and water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 of P.pingi under artificial rearing condition

图6 鲈鲤苗种培育期间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变化情况Fig.6 Changes of SGR and water temperature of P.pingi under artificial rearing condition

图7 鲈鲤苗种培育期间水温和肥满度的变化情况Fig.7 Changes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CF of P.pingi under artificial rearing condition

图8 鲈鲤苗种培育期间水温以及体长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变化情况Fig.8 Changes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CV(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of P.pingi under artificial rearing condition

3 讨论

3.1 鲈鲤鱼苗的适口饵料

鱼类仔、稚鱼阶段是鱼类生活史中的快速生长期,此阶段鱼苗生长迅速,营养需求量大,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对其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在试验鱼苗从10日龄培育到110日龄的过程中,前期使用人工培育的小型枝角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作为开口饵料,30日龄后采用微颗粒配合饲料进行转食培育。当试验结束时,鲈鲤苗种的全长达到(60.12±1.92)mm,体质量增加到(2 600.09±105.18)mg,平均培育成活率为82.00%,表明各阶段所用饵(饲)料非常适合鲈鲤鱼苗,培育效果较好。

3.2 鲈鲤鱼苗生长的阶段性

在苗种培育早期,即采用生物饵料进行开口的10日龄至30日龄阶段,鲈鲤生长较为缓慢。在驯化转食配合饲料的30日龄之后,鱼苗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这表明影响鱼类仔、稚鱼生长的主导因素是食物种类及其营养含量。鱼类生长具有阶段性[8-9]。同种鱼类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也会呈现生长特性差异。在本试验中,鲈鲤鱼苗在水温16.8~23.0 ℃期间生长良好,其特定生长率相对较高,当水温超过23 ℃后,特定生长率反而降低,表明16.8~23.0 ℃是鲈鲤的适宜生长水温。这与对细鳞鱼[10]、菊黄东方鲀[11]、达氏鳇[12]幼鱼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相似。

3.3 鲈鲤鱼苗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鱼类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是判断养殖效果的常见标准[13]。幂函数W=aLb常用来拟合鱼类的生长规律,表示体长和体质量的相关性。其中参数b是异速生长系数,表示鱼的体质量增长系数与体长增长系数的比值,常用来判断鱼类是否处于等速生长阶段[8]。通过分析鲈鲤鱼苗10日龄至110日龄期间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鲈鲤鱼苗在这一生长阶段的b值为3.756 6,为异速生长。这与长薄鳅[14]、杂交鲟(达氏鳇×西伯利亚鲟)[15]、中华鲟[16]幼鱼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与白甲鱼[17]、美洲鲥[18]幼鱼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种属差异、营养差异、环境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3.4 鲈鲤鱼苗肥满度的变化

鱼类的肥满度受到鱼体营养结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19]。本试验结果表明,鲈鲤肥满度以90日龄为分界点,90日龄之前呈升高趋势,90日龄之后呈降低趋势,因此在10~110日龄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哲罗鲑[20]、菊黄东方鲀[11]等鱼类相似。水温对肥满度的变化影响较大,在适温范围内,鱼类生长旺盛,肥满度升高,当超出适温范围后,鱼类生长缓慢,肥满度降低。肥满度与水温的变化关系在本试验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3.5 鲈鲤鱼苗生长离散的变化

当鱼类在生存过程中出现食物资源和水域空间的竞争时,处于生长优势的鱼类会保持原有优势从而占据更多的资源,处于生长劣势的鱼类则拥有的资源更少,其生长受到影响,进而出现生长率下降的现象,这样的情况最终会导致鱼群生长离散加剧[21]。在本试验中,鲈鲤鱼苗的体质量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尤其在40日龄至70日龄阶段,体质量变异系数变化较大;体长变异系数变化则较为平缓。造成生长离散加剧的原因可能是鱼苗转食配合饲料不同步,即有的鱼苗已经能摄食配合饲料,有的鱼苗尚未摄食配合饲料或者只能少量摄食,因而生长离散偏高。在之后的培育中,鱼苗体质量变异系数整体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说明多数鱼苗已适应了饲料种类和投喂方式的变化。在10日龄至110日龄阶段,鲈鲤种群生长离散呈现从加剧到减弱的变化规律。本试验过程并未受到水域空间等因素的限制,造成鲈鲤种群生长离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中华鲟[22]相同,即种群内个体间生长优势的差异和个体对饵(饲)料的抢食能力、适应能力等的差异。

4 结论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鲈鲤苗种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及自然水温节律下生长状况良好,16.8~23.0 ℃是鲈鲤苗种适宜的生长水温。

猜你喜欢

生长率体长鱼苗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大白、长白达100 kg体重时体长校正公式的研究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基于海南省连清资料建立松树和橡胶树材积生长率模型
海洋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研究进展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