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大棚越冬养殖试验
2021-01-22施永海谢永德刘永士徐嘉波税春邓平平
施永海 谢永德 刘永士 徐嘉波 税春 邓平平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3)
美洲鲥(Alosasapidissima)又名美洲西鲱,俗称美国鲥鱼,隶属于鲱形总目(Clupeomorpha)、鲱形目(Clupeiformes)、鲱科(Clupeidae)、西鲱属(Alosa),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西岸[1-3]。1998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率先从美国引进美洲鲥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和试养[1]。由于美洲鲥外形与中国鲥(Tenualosareevesii)相似,肉质也相媲美,因此广泛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经济价值较高[1](2019年初养殖美洲鲥市场价格达180~200元/kg)。随着国内美洲鲥消费市场的打开,美洲鲥养殖面积也日益扩大。美洲鲥养殖主要有工厂化养殖[1,4-7]、网箱养殖[8]、池塘养殖[9-13]等3种模式。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压力的加大,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受到一定的限制,美洲鲥池塘养殖模式日益受到关注[13]。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美洲鲥池塘养殖的研究主要有池塘大规格鱼种培育[9]、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繁育当年7月到12月的鱼种)生长规律[10]、池塘养殖1龄鱼种的生长特性[11]、1+龄亚成鱼池塘越冬生长特性[12]及池塘培育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13]等。由于美洲鲥特殊的生理生态特性,其生存临界水温范围为2~33 ℃[14],在江浙地区进行美洲鲥池塘养殖需要保温越冬,但有关美洲鲥池塘大棚越冬养殖技术尚未见报道。本文总结了2017—2019年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繁育当年12月至次年4月)池塘大棚2次越冬养殖试验结果,研究探讨了相关的技术参数,以期为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大棚越冬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池塘及保温大棚
试验池塘为泥沙底质,面积以2~5亩(15亩=1 hm2,下同)为宜,水深1.5~1.8 m,每2.5亩配备1台1.5 kW的叶轮式增氧机。池塘进水用孔径250 μm(60目)的筛绢网过滤,排水口设网目尺寸为2 mm×3 mm的聚乙烯围网和孔径375 μm(40目)的筛绢闸网。池塘上方搭建大跨度柔性保温大棚,具体参考陆根海等[15]的方法。池塘使用前,清塘消毒,彻底排干水后曝晒几天,待用。
1.1.2 试验鱼和试验用水
试验用鱼种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自行繁育并养殖到当年11月底的美洲鲥当年鱼种,6~7月龄,鱼种规格见表1。试验用水为当地河水,并添加一定比例的河口水,使水体盐度维持在3~5。
表1 美洲鲥越冬鱼种放养情况
1.2 试验方法
1.2.1 当年鱼种的运输、放养
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自11月底、12月初开始,此时露天池塘水温已降至13~14 ℃。鱼种转运至越冬池塘前2~3 d,停止投饲,并用柔软的、网目尺寸为2 mm×3 mm的聚乙烯网进行适应性拉网锻炼,具体操作参考施永海等[16]的方法。正式拉网所用的网具与拉网锻炼相同。拉网时,一般先拉半个池塘,重复拉半网操作2次后,再全塘拉网,具体拉网操作参考施永海等[16]的方法。用水盆将网围内的鱼种带水舀入容积为20 L的圆桶中,桶内装水10 L,每桶装5~10尾鱼种,用双层遮光率75%的遮阳网覆盖遮光,将鱼种运至大棚保温池塘内。外塘与越冬池塘的水温差不超过2 ℃[16]。整个装载、运输及放养过程的时长不超过30 min,运输过程中不充气[16]。2017和2018年当年鱼种越冬放养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2 饲料投喂
鱼种放养后及时投喂饲料。试验饲料为海水鱼膨化饲料(浙江明辉饲料有限公司),根据试验鱼个体大小选择饲料的型号和粒径[1]。在2017—2018年越冬试验中,前3个月投喂1#饲料(粒径2.2~2.6 mm,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含量40%,粗脂肪含量>6.0%,水分含量<12.0%)[1]。随后的1个多月投喂2#饲料(粒径3.3~3.8 mm,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含量40%,粗脂肪含量>6.0%,水分含量<12.0%)。在2018—2019年的越冬试验中,因试验鱼个体较大,前3个月投喂2#饲料,随后的1个多月投喂3#饲料(粒径5.0~5.5 mm,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含量44%,粗脂肪含量>6.0%,水分含量<12.0%)。每天投饲2次(8:00,16:00),投饲量以投后2 h内摄食完为准[1]。
1.2.3 日常管理
鱼种放养后,夜间开启增氧机增氧8~10 h,晴天中午加开1 h,遇到天气变化,增加开机时间。每隔半个月换水1/3,若池内水温低于10 ℃,则尽量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试验期间,每天测温2次(8:00,16:00)[1]。
1.2.4 拉网出棚
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一般在4月上旬结束。鱼种出棚前,提前20~30 d拆除保温大棚两侧的薄膜,使大棚两侧通风;提前1周拆除大棚顶部的薄膜,待越冬池水温与露天池塘水温差小于2 ℃后,可开始将鱼种拉网出棚。在本试验的2个越冬季中,2018年3月20日开始拆除保温大棚两侧的薄膜,3月30日拆除顶部的薄膜,4月8日拉网;2019年3月12日开始拆除两侧薄膜,4月3日拆除顶部保温薄膜,4月9日拉网。
1.3 取样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越冬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每池分别取样30尾,用卡尺(精度0.1 cm)和电子天平(精度0.01 g)测量并记录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
所有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用EXCEL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及绘制图表。
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肥满度(CF,g/cm3)=W/L3×100
(1)
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d)=(lnL2-lnL1)/t×100
(2)
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d)=(lnW2-lnW1)/t×100
(3)
体长日增长量(DLG,cm/d)=(L2-L1)/t
(4)
日增重(DWG,g/d)=(W2-W1)/t
(5)
式(1)~(5)中,L为鱼种的体长(cm),W为鱼种体质量(g),L1、L2分别为试验鱼的初始体长和最终体长(cm),W1、W2分别为试验鱼的初始体质量和最终体质量(g),t为养殖试验时长(d)。
2 结果和分析
2.1 越冬水温及投饲情况
2017—2019年2个越冬季节大棚保温池塘上、下午平均水温的变化情况见表2、图1。搭建保温大棚后,越冬池塘水温保持在10 ℃以上:2017—2018年越冬期间最低水温出现在2018年1月8日—13日,上、下午平均水温变化范围为10.0~10.9 ℃;2018—2019年越冬期间最低水温出现在2019年2月20日—23日,上、下午平均水温变化范围为10.3~10.9 ℃(见图1)。由此也导致2017—2018年越冬期的月平均水温最低出现在1月份(11.6±1.0 ℃),而2018—2019年最低月平均水温出现在2月份(12.1±1.1 ℃)(见表2)。
2次越冬养殖试验的每亩日投饲量和累计投饲量情况见图2~图3。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鱼种摄食量相对稳定,日投饲量多数在0.8~1.6 kg/亩;3月中旬开始,随着水温的升高,试验鱼摄食量迅速增加,日投饲量也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0~5.0 kg/亩(见图2)。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越冬期间的累计投饲量分别为187.10 kg/亩和161.20 kg/亩(见图3)。
表2 大棚保温越冬池月平均水温变化
图1 大棚保温越冬池塘水温变化情况Fig.1 Water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greenhouse ponds
2.2 越冬试验结果
2017—2018年,经过130 d的池塘越冬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体长和体质量分别达到17.48 cm和77.57 g,分别增长了40.40%和184.24%,收获时鱼种的肥满度为1.43 g/cm3,养殖成活率为89.29%,饲料系数为1.50,亩产量为205.68 kg(见表3)。2018—2019年,经过125 d的池塘大棚越冬养殖,鱼种体长和体质量分别达到21.19 cm和137.96 g,分别增长了28.04%和106.53%,收获时鱼种的肥满度为1.42 g/cm3,成活率为94.81%,饲料系数为1.65,亩产量为198.50 kg(见表3)。
图2 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的日投饲量情况Fig.2 Daily feeding amount variation of young fish A.sapidissima in overwintering culture experiment
从生长参数来看,2017—2018年越冬期,试验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261%/d和0.804%/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9 cm/d和0.387 g/d;2018—2019年越冬期,试验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d和0.585%/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 cm/d和0.572 g/d(见表4)。
3 讨论
3.1 大棚保温条件下美洲鲥池塘越冬养殖密度
在2017—2018年、2018—2019年的越冬试验中,虽然美洲鲥2种规格的当年鱼种(分别为27.29 g/尾和66.41 g/尾)放养个体密度相差1倍左右(分别为2 970尾/亩和1 518尾/亩),但是放养鱼种的体质量密度相差不大(分别为81.04 kg/亩和100.78 kg/亩)。试验结果显示,在相似的放养密度(按鱼体质量算)下,美洲鲥当年鱼种的越冬养殖效果也相似,亩产量分别为205.68 kg和198.50 k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9.29%和94.81%,饲料系数分别为1.50和1.65。由此可见,美洲鲥当年鱼种(27.29~66.41 g/尾)池塘越冬放养密度在81.04~100.78 kg/亩是合适的。美洲鲥是适合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品种,目前美洲鲥工厂化成鱼养殖密度一般在6~8尾/m2[7],如果能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是能维持较高的溶解氧水平(5 mg/L以上),美洲鲥当年鱼种的越冬密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美洲鲥运动量大,对水体溶解氧的要求较高。池塘(特别是泥土底质池塘)与工厂化养殖池(通常是水泥池)不同,池塘水体中的氧气消耗有多个途径,除了美洲鲥外,浮游生物以及池塘底泥耗氧也占了很大比率。此外,池塘水体容易分层,溶解氧的垂直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水体溶解氧过低,从而导致美洲鲥缺氧浮头死亡。这种现象在实际的美洲鲥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
3.2 美洲鲥当年鱼种与成鱼在大棚保温池塘越冬养殖饲料系数的差异
同一品种的鱼类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养殖饲料系数是不尽相同的。本研究中,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尾)池塘大棚越冬的饲料系数为1.50~1.65,而同样是大棚保温池塘越冬的美洲鲥1+龄成鱼(平均体质量295.6 g/尾)的饲料系数为2.36[12]。造成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饲料系数比成鱼低的原因可能有2个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美洲鲥成鱼在越冬期间开始性腺发育,特别是开春后,性腺发育迅速,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因而就占用了一部分用于生长的营养和能量。虽然性腺发育后,性腺增加部分的质量也计入体质量的增加量,但是营养物质的转移和转化需要占用的能量较多,导致饲料系数偏高。这在实际美洲鲥成鱼池塘越冬期间有所表现:1+龄鱼种池塘越冬养殖前中期(11月8日至次年的3月7日)饲料系数变化比较平稳(平均为1.88),而到越冬养殖后期(3月7日至4月6日)饲料系数突然明显升高(9.41)[12]。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随着鱼类的生长,饲料系数也逐步升高。很多鱼类学研究证明,幼鱼阶段的饲料系数相对于成鱼阶段较低,如菊黄东方鲀(Takifuguflavidus)当年0+龄鱼种和1+龄成鱼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82~1.91和2.47[17],梭鱼(Lizahaematocheila)(当年0+龄鱼种和1+龄成鱼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86~2.41[18]和2.61[19])。随着鱼类的生长,饲料系数逐渐增加的原因可能是鱼类本身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表3 美洲鲥当年鱼种大棚保温池塘越冬养殖试验结果
表4 美洲鲥当年鱼种大棚保温池塘越冬养殖生长参数
3.3 美洲鲥当年鱼种对低水温的适应性
当鱼类生活的环境水温低于鱼类的适宜范围,鱼类生长将受到抑制,具体表现为生长停滞或负生长,如果低水温突破了鱼类能忍受的极限低温,会导致鱼体生理活动紊乱,甚至会造成生命终止[20]。在江浙一带的冬季,露天池塘的极端低温会突破美洲鲥的耐受极限,极易造成美洲鲥鱼体冻伤甚至死亡,养殖户一般使用室内深井水、温泉水以及在池塘上方搭建大棚来保温[1]。本研究中,在搭建简易保温大棚后,越冬期养殖池塘的水温保持在10~20 ℃,美洲鲥当年鱼种在冬季依然生长良好,成活率较高(89.29%~94.81%),饲料系数较理想(1.50~1.65),与夏秋季池塘养殖的能效相差不多(水温在16~35 ℃,成活率为75.50%~78.96%,饲料系数为1.22~2.04)(见表5),说明越冬期间10 ℃以上的水温适合美洲鲥当年鱼种生长,仍处于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
冬季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塑料薄膜大棚来保持水温是很有效的池塘保温措施,但是搭建保温大棚后会使池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一些变化,会影响池塘冬季的生态系统。在本研究中未涉及大棚保温池塘内生态系统,如水质动态、浮游生物丰度、菌相等,这有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实丰富大棚保温池塘生态系统的相关基础数据。
4 总结和建议
本研究于2017—2019年连续2年进行了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鱼种,平均体长12.45~16.65 cm,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池塘越冬养殖试验,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柔性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保持在10 ℃以上,在放养密度1 518~2 970尾/亩和81.04~100.78 kg/亩的条件下,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日投饲量在0.8~1.6 kg/亩,越冬后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日投饲量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5 kg/亩。经过125~130 d的越冬养殖,鱼种平均体长17.48~21.19 cm,增长了28.04%~40.40%,平均体质量为77.57~137.96 g/尾,增加了106.53%~184.24%,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0.261)%/d和(0.585~0.804)%/d,体长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0.039)cm/d和(0.387~0.572)g/d;收获时鱼种的肥满度为1.42~1.43,越冬养殖成活率为89.29%~94.81%,饲料系数为1.50~1.65,亩产量198.50~205.68 kg。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浙地区,大棚保温池塘越冬期间的水温(10~20 ℃)在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能获得较好的越冬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