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慢性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1-22徐淑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管腔征象肺栓塞

徐淑玲

(无锡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肺栓塞即栓子阻塞各级肺动脉而出现的综合征,常以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为主要表现[1],发病时间控制在10h以内的为急性肺栓塞,发病时间超过了10h或是曾有肺栓塞病史的为慢性肺栓塞[2]。目前,临床常用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最为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本次研究将探讨此种检查方式在急、慢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2019年间怀疑急性肺栓塞患者病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59.32岁,男/女为17/26。纳入标准[3]:(1)患者有突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相关症状,且有心率、呼吸加快的体征,胸片上可见肺部的楔形、斑片状阴影、肺动脉增粗等;(2)D-二聚体升高或不变;(3)CTPA检查发现患者肺动脉内有充盈缺损;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心瓣膜病等其他心脏疾病;(2)患者合并有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3)患者曾有碘过敏史。

1.2 研究方法

检查采用西门子128层螺旋CT扫描仪、双筒高压注射器,检查前指导患者平静呼吸,嘱患者仰卧、双手置于头上,自上而下扫描从肺尖扫至肺底部。用Flash模式扫描,设置螺距3.0、电压100KV、电流150mA;以肺动脉主干层面为监测层面,用18G留置针经上肢静脉推注对比剂,采用test bolus小剂量测试方法以4.0ml/s注射15ml碘佛醇(安射力,350mg/ml)和按相同速率推注20ml生理盐水,进行对监测层面动态扫描,每间隔1s进行动态监测至造影剂颜色由深变淡后停止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测定肺动脉峰值时间;再以4.0ml/s速度推注造影剂30ml、生理盐水40ml,峰值时间为扫描延迟时间。

1.3 观察指标

邀请我院长期从事心血管阅片的放射科副高职称及以上的医生两名,阅读经处理后的肺动脉图像;综合分析6级及以上的肺动脉图像,主要记录因肺栓塞累及的动脉支数充盈缺损的形态以及管腔的变化,同时也要观察患者伴随的间接征象,如右心室肥大/增厚、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等。

1.4 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3.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认为P<0.05为差异有意义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回顾患者的资料中共选择4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治疗后的复查中发现痊愈者为25例,存在慢性肺栓塞的患者人数为18例;在入组时的D-二聚体检查中,仅有2例未升高,但是在复查发现的18例患者中,有13例未升高。

2.2 肺动脉的充盈缺损分类分析

CTPA检出部分充盈缺损、中心充盈缺损、完全充盈缺损、附壁充盈缺损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26.90%、30.99%、31.58%、10.53%,慢性肺栓塞患者比例为23.08%、19.23%、3.84%、53.85%;这提示我们CTPA能够分辨急、慢性肺栓塞患者中的中心、完全、附壁的充盈缺损(P<0.05),其中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以中心、完全充盈缺损最常见,附壁充盈缺损是慢性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见表1。

表1 充盈缺损分类[n(%)]

2.3 充盈缺损累及的肺动脉分支

CAPA检出急性肺栓塞1、2、3、4、5级受累支数分别 为6.43%、20.47%、40.94%、15.20%、16.96%,CAPA检出慢性肺栓塞1、2、3、4、5级受累支数分别为0、38.89%、44.44%、16.67%;证明CTPA在检测急、慢性肺栓塞患者1、2、4级动脉累及方面有差异(P<0.05),但是在3级以及5级动脉分支方面无差异(P>0.05)。

表2 充盈缺损累及的肺动脉分支[n(%)]

2.4 肺动脉管腔的变化

CTPA检出急性肺栓塞患者动脉管腔无变化、闭塞、狭窄、增宽的比例分别为83.63%、0、0、16.37%,慢性肺栓塞患者动脉管腔无变化、闭塞、狭窄、增宽的比例分别为22.22%、30.56%、47.22%、0。急、慢性肺栓塞后,CTPA检查的肺动脉管腔变化存在差异(P<0.05);其中急性肺栓塞后大多数肺动脉管腔无变化,而约有一半的慢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呈现狭窄。

表3 肺动脉管腔的变化 [n(%)]

2.5 肺动脉的CTPA间接征象分析

CTPA不能分辨急、慢性肺栓塞患者中的间接征象。

表4 肺动脉的CTPA间接征象分析

3 讨论

当患者出现肺部的急性栓塞时,若是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的症状可在短期内得到缓解[4];但是栓塞部位未得到及时的疏通而出现滞留,再发生纤维化、机化等将会导致慢性肺栓塞的形成[5]。在慢性肺栓塞患者中,肺血管会代偿性的扩大,最终出现肺动脉高压[6],严重时还会出现心脏功能的衰竭。但是慢性肺栓塞的临床检查并无特征性表现,故在很多时候出现误诊情况,影响患者的临床诊疗[7]。此外,还有研究[8-9]提出D-二聚体的水平并不能支持慢性肺栓塞的诊断,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的18名慢性肺栓塞患者中仅有5人出现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验证了以上观点。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是用CTPA对急、慢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分支进行了检查,发现急、慢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充盈缺损、管腔变化以及不同动脉分级均有不同,主要表现为CTPA在检测急、慢性肺栓塞患者1、2、4级动脉累及方面有差异,且急性肺栓塞患者以中心、完全充盈缺损最常见,但管腔大多无变化;而慢性肺栓塞患者以附壁充盈缺损最为常见,管腔大多呈狭窄态。但是急、慢性肺栓塞患者在间接征象方面无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急性肺栓塞时由于内皮受损释放了血浆素,同时血栓也释放了内部的脱颗粒,引起了血管的收缩,影响了栓子向下一级血管的运动;也可能为急性肺栓塞治疗时的措施不规范,形成了微小栓子阻塞了血管腔。综上所述,CTPA能够提供急、慢性肺栓塞的影像学差异,在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意义。

猜你喜欢

管腔征象肺栓塞
C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致死性肺栓塞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精准预防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的效能对比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