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1-01-22邹吉艳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知识点理论金融

邹吉艳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00)

以“能力本位,行动导向”为教学理念的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但忽视了对其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造成了高职学生普遍偏爱实践课课程,而轻视理论课程的现象。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学生对金融经济的理论知识兴趣较低,理论课程“逃课潮”“低头潮”频频发生,授课效果差强人意。然而金融理论知识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技能做准备,没有理论知识的技能训练就如空中楼阁,对学生长期的发展也会产生阻碍。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也需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应对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金融职业变革对学生就业和发展带来的影响。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有效改革传统金融理论课堂,切实提高金融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职金融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与本科课程体系相比,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的层次性较差。受学时限制,在理论课程开课前不能同本科院校一样设置先行基础课程,如微积分等,而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课程是需要一定的微积分基础的,这就导致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面临着基础较薄弱的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还不够,直接影响理论课程的学习。针对该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只能尽量简化相关理论与模型,以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高职金融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有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统计学、风险管理等课程,在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属于难度较大的课程。课程知识点较多,结构严谨内容晦涩,为向学生全面的传授课程知识,讲授法是金融理论课程中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讲授法的信息传播量相对其他教法而言是最大的,可以保证教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将大量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理论上来说这种方法是最适合理论课程教学的一种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教师将大量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课堂内容丰富,但学生接受度有限,学生无法在一次课堂中完全吸收这么多的知识量,容易出现跟不上课程节奏而放弃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情况,使得金融理论课程成为学生挂科率最高的课程类型。

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低头潮”“睡觉潮”“逃课潮”频发。高职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相比实践类课程难度会更高,在学生课程体系中占比也较低,通常一个学期8门左右的课程中只有一门纯理论课程。学生在实践类课程学习中,直观性会更强,知识点也会更简单易懂,这就与理论课程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习惯了实践类课程的授课模式,切换到理论课堂学习时,难以灵活转变学习模式,对深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导致理论课堂的学生参与度低,学生低头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的现象频频发生,“低头潮”“睡觉潮”“逃课潮”成为金融理论课程授课中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制约了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在高职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信息化在高职理论课程教学领域的运用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室、数字媒体制作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有线无线一体化认证,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也同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都已具备。但从当前各高职院校对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程度来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以数字化多媒体教室为例,大部分理论课程教师在授课中仍只利用多媒体课室播放PPT,没有将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引入到多媒体课堂中,多媒体课室的利用还停留在传统课室的利用水平,造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浪费。

在线开放资源不断丰富。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资源不断丰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20年,广东省共有89所高职院校,拥有20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约占国家备选总数的10%,拥有31个省级专业资源库,在校开放资源建设业绩颇丰。全省高职院校线上课程15039门,丰富的在线开放资源为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高职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有助于翻转课堂、混合课堂及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但从高职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情况来看,对在线开放资源的利用程度仍较低。主要是部分教师仍喜欢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与原有教学体系的部分观念、思维、模式发生冲突时,不愿花时间去处理冲突,不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在线开放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当前高职院校主要使用的在线开放教学平台有智慧职教、爱课程、雨课堂、中国大学慕课及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各大平台也相应推出了移端APP,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从各大平台的使用体验和效果来看,各平台的操作更加流畅方便,功能设计日趋完善并不断拓展。以智慧职教为例,从最初的专业群、课程资源库、慕课学院等基础功能,到如今平台新增的X学院(服务1+X证书)、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虚拟工厂、学分认证系统、大数据中心等,实现了在线课程学习与在线实训密切衔接,也为职业培训提供了专属云平台,实现了“课程学习+实训学习+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线上服务体系,切合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特点,助力在线教育的发展,推进教育的信息化。

利用信息化进行高职院校金融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教学信息化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趋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面临的困境。高职金融专业理论课程受高职学生学习特点、课程特点及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效果不佳。为有效提高高职金融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率,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可从如下方面进行整合改进。

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作为信息化教育的主体,师生双方信息化素养对信息化教育开展至关重要。为有效提高信息化素养,可以以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为切入点。首先,高职金融专业教师在进行理论课程教授时,要树立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克服因教学模式改变可能带来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可以先采用信息化手段攻克理论课程中比较难的知识点,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以点及面实现全面突破。其次,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后,引导学生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用信息化教育平台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堂学习的兴趣,一改“睡觉潮”“低头潮”和“逃课潮”的现象,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高职金融专业理论课堂教学大部分采用传统教师讲授模式,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成效较低,而金融理论课程知识点多又限制了教师课堂活动的设计,从而使得金融理论课程的教学陷入僵局。为改变这种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将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点设计成课前自学模式,通过在线平台课前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中教学活动,教师主要讲解重难点和课前易错点,课堂中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供教师设计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对课堂的兴趣。通过合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实现课堂的翻转,有效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开发在线教学资源。在线资源为教师课堂改革提供了条件,但教师不能完全照搬在线平台的教学资源,还需结合所授课程及学生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在线资源。通过将金融理论课程知识点进行颗粒化设计,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特点,录制相应的微课,设计出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在线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在线平台上的资源,拓展课程内容,实现金融理论课程的在线定制化教学。

在线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离不开学校制度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层面需完善信息化教学制度,通过配套制度的定制,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设置信息化教学专项经费,为教师录课、课程制作提供经费保障。通过制度和经费双重保障体系,加上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鼓励引导,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将会如火如荼的进行,高职金融理论课程教学困境也将得以有效解决。

猜你喜欢

知识点理论金融
坚持理论创新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