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与展望:体育“金课”研究

2021-01-22朱亚成

武术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课金课体育课

黄 伟 朱亚成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自从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水课”、建设“金课”的概念,此后有关“金课”建设的文件陆续推出,全国展开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金课”建设浪潮,同时各学者也在不断致力于体育学科下的“金课”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体育“金课”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体育“金课”的研究成果,从中收获体育“金课”研究方面的经验以及探索不足之处,为体育“金课”的后期研究提供借鉴。

1 体育“金课”研究回顾

1.1 体育“金课”研究的基本概况

通过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以主题“体育”并含“金课”为检索词,文献来源点击全选,检索日期为2020年4月22日,一共检索文献11篇, 据表1可知,11篇文献中按照研究对象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研究对象直接是高校中广义的体育课程,如序号第2、3、4、7、9篇共5篇文献,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体育专业的体育课程,也包括公体学生的选修课程,范围较大;第二大类研究对象是体育课下的具体专业课项目的研究,如序号1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体育艺术类”课堂的金课研究、序号5和6是“公体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序号8的是“武术”、序号10是“休闲体育”、序号11是“特殊学校”的体育课,其中聂鑫、郝建峰[1]在《打造“金课”背景下山西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研究》中,以“金课”为背景,分析山西省特殊学校现存的体育教学现状与不足,并且针对该情况提出若干措施。

1.2 体育“金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1.2.1 建设体育“金课”的原因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举行的“2018高等国际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再次提出并强调各高校要消灭“水课”、建设“金课”。全国高校体育课出现“水”的原因各有不同,李佳凌、张晓波[2]在《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课堂教学的去“水”造“金”》中总结出造成“水课”的原因既有传统教育教学的体系、框架和模式,也有决策层的陈旧观念,教师综合素养的不足以及场地设施的缺乏。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框架没有与时进步,加之对体育课的偏见和不重视现象等导致普通高校体育艺术类课堂“水课”的出现。朱顺全[3]在《高校体育“金课”建设探究》认为“水课”的原因是出在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外部因素,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模糊、难度简单,以及课程的考核评价过于主观,并且外部因素影响教师的积极性这三大点构成。另外,蔡金玲[4]同样认为与课程内容相关,但不是朱顺全[3]认为的课程内容模糊、难度简单,而是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脱钩,课程开设没有实际意义、学生不感兴趣,此外,还强调教师责任心不强,照本宣科、过分注重分数的应试教育。汤攀[5]在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出现“水课”原因中,除了提到是因为课程内容单一乏味、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欠佳、国家下达有关文件精神存在差距等外,还提出社会对高校体育态度认知不够、传统体育课堂存在的系列问题等问题,如传统体育课程观的制约、缺乏科研支撑、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共同制约着公共体育课的发展与进步。林应锦[6]还认为除教师原因外,学校的公共体育选课系统不完善,加之学生自身学科动机不明确共同造就了“水课”。马文惠[7]在“水课”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认同蔡金玲[4]认为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不用心的原因之一之外,还认为存在教师对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的低标、教学方法的陈旧性,并且学生本身对体育课认识程度上也存在陈旧性等几大原因。王欣[8]则认为主要是教师注重传授知识、忽略综合能力培养和教学目标设置对培养规格教学性目标支撑不足两大因素造成“水课”的存在。综上所述,各学者分析“水课”的原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总体可归类为教师、学生、外部三大因素。其中教师原因中包括领导不重视、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待不够认真、对学生要求低;学生因素中包括学生自身不够重视;外部因素中包括课程内容乏味和不合理、场地设施、学校管理缺失、课程体系不完善、社会等原因。

表1 中国知网(CNKI)收录体育金课主题研究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1.2.2 体育“金课”的特征分析

体育“金课”的特征是什么?教育部吴岩司长指出“金课”具“两性一度”的特征,两性是“高阶性”和“创新性”,一度是“挑战度”。黄伟、朱亚[9]成在《试论体育“金课”的构成》中认为体育金课的特征可总结为“一大、一强、一素养”。“一大”指的是学生负荷量大,体育课上,学生需要高练习密度和高练习强度;“一强”是指要体现学生对课程具有较强的兴趣性;“一素养”是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朱顺全[3]认为体育金课除了具有“两性一度”的特征外,还需具备教化、育人的特性。马文惠[7]同样认为除了具有“高阶性”和“创新性”外,还具有“竞技性”。马文惠[7]学者特别强调体育的竞技性作用非同小可,既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竞争意识、集体意识、规则意识等,体育的竞技性还能增强体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1.2.3 体育“金课”建设的措施

在关于体育“金课”建设的措施中,根据不同学者研究的实际情况不同,各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李佳凌、张晓波[2]认为要加大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来吸引学生、还要提高学业挑战度。朱顺全[3]认为还需加快与体育课程内容的融合、健全保障机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并且还需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蔡金玲[4]则表示对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离等现象,需拓宽教学资源、分层教学提高课程效果、教学内容设置必须灵活,以便提升学生兴趣。汤攀[5]学者则建议除了要建设有挑战度的课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健全保障体系外,还需要树立一体化大课程意识、线上线下混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而林应锦[6]学者在针对学校的公共体育选课系统不完善、学生自身学科动机不明确的现象中提出以下几点,首先课程内容要体现“高阶性”、教学方法要体现“创新性”最后课程难度要体现“挑战度”。此观点与汤攀[5]达成一致,两位学者都要构建有挑战性的体育课。马文惠[7]则建议实行2+2课程模式、翻转课堂、发挥体育竞技性、监控体育负荷等系列措施来建设体育“金课”。王欣[8]认为要对考核方式严格要求、还需聚焦教学过程,上升到更高层面的师生互动。而史永[10]认为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高校体育“金课”建设要做到“以四个为中心”,分别是目标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内容要以专项为中心、实施要以任务为中心、评价要以过程为中心。最后徐泉森、闫玉峰[11]建议武术课程线下的金课应做到教学场景布置、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多评价考核方式一系列措施来打造武术线下的金课。综合各学者对体育“金课”建设的意见,可总结为内部措施、外部措施两大类。内部措施中包括改变一切传统教学形式与内容等,打造有内涵、有挑战的课程内容,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等具体措施;其次外部措施有改变落后的体育课堂管理模式、健全各保障体系、以及构建体育课程本身的评价体系等措施。

2 体育“金课”研究评价

2.1 体育“金课”研究内容分析

2.1.1 “水课”原因剖析不够明确具体、缺乏说服力

通过对11篇体育“金课”文献阅读,笔者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关于“水课”原因剖析不够具体与明确、缺乏说服力。各学者在论述高校体育“水课”的原因中,众说纷纭,因各高校实际情况不一样,本校的体育课堂所出现的现象也不一样,因此“水课”出现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如朱顺全[3]学者在《高校体育“金课”建设探究》中认为存在对于“水课”的原因是“课程目标模糊,内容单一”、“课程考核主观,忽略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外部环境不佳,影响教师积极性”三点。蔡金玲[4]在《浅析高校体育教学制止“水课”建设“金课”的研究》中则认为是“课堂教学与学生们实际需求联系不够”“教师思维模式转换不明显”以及“过分重视应试教育,推崇分数至高无上性”三点导致“水课”的原因。而马文惠[7]在《高校体育课:制止“水课”建设“金课”的探究》中的观点有所不同,她认为是“体育课教学理念及培养体系存在低标性”“教师对教学目标及学生评价结果存在低标性”“学生对体育课认知观念存在陈旧性”以及“教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存在陈旧性”四点原因。汤攀[5]在《“金课”导向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刍议》中还认为社会对高校体育价值认知出现偏差,导致学校对体育课意识淡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此外,各学者对“水”课原因的论述缺乏说服力,所采用的研究法多以逻辑分析法为主,实验、调查法运用不足。

2.1.2 研究停留在表面,体育“金课”没“吃透”

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入的关于体育“金课”的现有文献梳理和总结,总结发现大部分学者对体育“金课”没有“吃透”,只有极少数学者涉及了体育“金课”的特征,较深层次的透析体育“金课”。如黄伟、朱亚成[9]在《试论体育“金课”的构成》中认为体育金课的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是“一大、一强、一素养”,体育“金课”在课堂中具体体现为负荷量大、学生兴表现出的趣性强以及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而李佳凌、张晓波[2]和朱顺全[3]则认为高校的体育“金课”应该同样具有吴岩司长所说的“两性一度”的特征,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另外马文慧[7]除了赞同吴岩司长所说的“高阶性”“创新性”,还提出来“竞技性”。综上所述,对于目前学者对于体育“金课”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研究停留在表层。

2.2 体育“金课”研究的影响力分析

纵观被中国知网收入的11篇体育“金课”相关文献影响力较小,知名度不够,在一定程度说明文献含金量不高。由表1可知,11篇文献中9篇引用次数为零,只有2篇的引用次数各为1次,分别是王欣和马文慧两位学者的文献,下载次数分别为452和321次。王欣[8]在《休闲体育专业术科课程“金课”建设必要性分析》一文中,重点分析了术科专业出现“水课”的原因,分别是教学中注重传授知识、忽视综合能力培养;教学目标设置对培养规格教学性目标支撑不足;缺乏素质教育三大点因素。认为在培养方案中存在片面的重视专业技能或者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把握住课程建设的重点。最后提出要建立更高层面上的师生互动,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其次是聚焦教学过程和严格要求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建设意见。而马文慧[7]学者在《高校体育课:制止“水课”建设“金课”的探究》中指出,高校体育“水课”的出现是由于低标性、陈旧性和不用心。低标性是教学理念及培养体系存在的低标性、教学目标及学生评价结果存在的低标性;陈旧性是学生对体育课认知观念存在的陈旧性、教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陈旧性;不用心指的是教师对体育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存在的不用心。提出高校体育在具有高阶性、创新性的特征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还应具有竞技性。并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和体育特性的角度上提出要实行“2+2”课程模式, 丰富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慕课进行课堂翻转教学, 实现课程创新性及互动性;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竞技性, 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有效监控课堂运动负荷, 确保运动强度和开设“第二课堂”, 指导学生课余锻炼等措施。还提出高校体育“金课”的建设应该从政策保障、思想保障、评价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和经费保障并行,共同致力为高校体育金课建设保驾护航。下载次数排序其次的是聂鑫、郝建峰[1]学者《打造“金课”背景下山西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研究》,为250次,该文献对研究山西省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情况提供了帮助。笔者通过分析该校体验课程资源的来源、师资力量、场地器材、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等现状,研究发现山西省特殊学校设施建设差异较大, 师资力量不平衡, 学生体育课质量不一等问题,并提出根据“金课”的“两度一性”特征制定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等系列解决措施。总体而言,关于体育“金课”的11篇文献的影响力不足,下载次数整体较少,引用次数稀少。

3 体育“金课”研究展望

纵观现有关于体育方面的“金课”研究,还存在众多不足。体育“金课”研究要取得重大成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改变目前体育“金课”文献数量少、质量低差、影响力低等现状,首先要鼓励研究,提高文献数量。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总结,目前对于“金课”方面研究总体数量较少,研究成果稀缺。应鼓励更学者对体育“金课”的研究,尤其是各教学单位应增加一线教育工作者福利,鼓励其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体育“金课”、为体育“金课”建设添砖加瓦。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了解教学的实际问题,教学经验丰富,对一线教学状况了如指掌,同时还要鼓励更多领域专业的学者参与到体育“金课”的研究当中;其次体育“金课”的研究要立足实际。全国各高校情况不一,问题不同,因此高校体育中出现“水课”原因也各有不同。而部分学者的研究范围广,容易出现结论以偏概全,妄议推测。造成研究内容真实性不足,可信度不高。体育“金课”涵盖范围广,各高校的体育“金课”研究结论不存在统一标准,因此针对各高校的研究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待问题,点对点的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内容,完善体育“金课”方面的有关研究;最后要提升体育“金课”文献影响力,提升体育“金课”的影响力,是文献的核心与灵魂。从另一角度理解,影响力不高的文章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提升文献质量,增加文章的深度,深层次剖析问题,同时还应该具有严谨的逻辑阐述问题,得出结论。

猜你喜欢

水课金课体育课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体育课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治理“水课”打造“金课”
高校公共体育课“水课”现象分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课”现象研究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