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探析

2021-01-21夏欢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6期
关键词: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建筑工程

夏欢

摘要: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目前,我国岩土勘察与施工处理技术虽取得了可观的 进步,但就实际施工情况来说,尚有较为广阔的进步空间,在部分施工处理技术之上亦可予以优化。建筑企业应当对岩土勘察工作予以重视,大力引进先 进的专业技术与工作设备,着力培养勘察工作人员的综合技术素养,以此提高岩土勘察工作的科学性与精确性,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

一、建筑工程岩土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1.强夯施工技术

在岩土施工中,强夯施工属于常用施工方法,该技术的作业原理是利 用落锤下落时的冲击力来压缩土层间隙,从而提高岩土层硬度,满足建筑 工程基础施工质量要求。在技术具体应用中,第一,要控制落锤高度、落 锤重量等参数,一般情况下落锤重量不低于 10t,落锤高度不低于 20m,以 满足夯击过程的基础要求。第二,在落锤下落过程中,要确保落锤的间距,使其在外部应力作用下,可以顺利完成位移压缩,以此来减少土层间隙,提高岩土地基的夯实强度。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区域存在地下管线,在夯 击时会对其带来一定影响,需要采取合理措施来避开管线的同时,满足岩 土工程质量要求。

2.砂垫层施工技术

岩土施工中的砂垫层施工技术也属于常用的施工方法,该技术的作业 原理是利用砂垫层来替换原土层,从而提高建筑工程土层硬度,满足建筑 工程基础施工质量要求。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要控制砂垫层相关参数,一般情况下砂垫层会选择级配碎石作为施工材料,碎石粒度在 20~40mm,以满足换填后地基硬度要求。第二,在砂垫层换填过程中,需要将单次换 填厚度控制在 50cm 以内,每一次完成换填处理后也需要按要求进行碾压,待压实度满足要求(RSD≥93%)后,进行下一层材料的换填处理,直到达 到标高要求,再进行综合质量验收。

3.振冲法处理技术

岩土施工中的振冲法处理技术也属于常用的施工方法,该技术的作业 原理是利用频率振冲波将碎石填入到地基中,以压缩土层间隙,从而提高 岩土层硬度,满足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要求。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控制 振冲器相关参数,一般情况下需要匹配相应功率的振冲器,利用大型起重 机将其吊起,在潜水电机的作用下,对外释放频率振冲波,此时将碎石填 充到地基指定标高位置,使其可以和原土层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升地基 密实度,满足建筑工程基础作业要求。

4.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岩土施工中的排水固结施工技术也属于常用的施工方法,该技术的作 业原理是利用外部承载力将土层中的水分挤压到外部,以压缩土层间隙,提高岩土层密实度,满足工程基础施工质量要求。在具体应用中,需要作 好预压方式选择,常见预压方式包括:真空预压处理、堆载预压处理、降 水预压处理等。以堆载预压处理方法为例,在指定区域放置钢筋材料、砂 石材料,利用静荷载将土层水分排出,从而提升地基密实度,满足建筑工 程基础作业要求。

5.桩基础施工技术

除了上述提到的施工技术,在进行岩土施工处理时,桩基础施工技术 也属于常用的施工方法,该技术的作业原理是利用桩结构加固土层,从而 提高土层的综合承载力,为后续作业活动的推进奠定基础。在技术应用中,需要作好桩基础参数控制,包括:桩基深度、桩基直径、桩基强度等,此 类参数需要根据基础参数来计算,借此来提升桩基处理结果的合理性。

二、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技术要点

1.桩基础处理技术

桩基础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强化建筑基础结构的承载性能,应用 该技术能够将建筑结构上方的压力分散,分别作用在基础结构深处土层,尽量抑制地基结构出现沉降等问题,最大限度缩减建筑工程可能出现的沉 降量。如果以基础结构的荷载类型对桩基础处理技术类型进行划分,可将 其分为端承型桩基础处理技术和摩擦型桩基础处理技术。

钻孔灌注桩处理技术是常见的一种桩基础处理技术,技术人员进行打 孔操作时应用钻机装置,钻孔完毕后在现场铺设钢筋笼,灌注砼并加固。施工期间技术人员需要注意处理钻孔施工产生的殘渣等杂物,避免出现塌 孔现象,严格控制钻孔施工的速度,平稳钻进,确保砼施工质量和桩体结 构的稳固性。

2.添加剂处理技术

添加剂处理技术主要作用是强化建筑基础结构土壤的可塑性,在原有 较为松软的基础土体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使得土壤性质发生变化,优化 其可塑性及荷载力。该技术多用于软土结构,如果建筑工程中存在软土地 基,会大幅度增加建筑基础结构的施工难度,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时为 避免现场发生塌陷事故,不能强行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在软土中加入适 量添加剂,地基土体的结构发生变化,整体强度明显提升,确保机械设备 在地基结构中的平稳运行。

建筑基础结构中使用的添加剂类型主要为水泥、生石灰以及熟石灰等 添加剂,更容易与正常土壤发生反应,使土壤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实 现地基结构的硬化处理目标。应用该处理技术进行施工时,现场施工操作 必须咨询专业技术人员,防止添加剂类型选用不当或添加剂过量,影响基 础结构土体,造成其能退化或产生毒害物质污染原有土壤环境。

3.换土垫层处理技术

换土垫层处理技术主要对建筑工程中原有的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基础结 构涂层进行更换,使用更具承载性能、密度更高且稳定性更强的土体类型 代替原有土体,尽量排除原有土层具备的不良属性,避免对建筑施工造成 负面影响,保证建筑工程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换土垫层处理技术的优势在 于进行土层更换处理后,土层结构实现了优化,达到工程基础结构强化标 准。但更换的垫层材料会增加基础结构施工成本,施工单位需要注意替换 材料的用量和选型问题,注重性价比控制。

应用该技术进行施工处理时,施工人员需要重点注重施工成本的控制 问题,谨慎选择基础结构土层的替换材料,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类型,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控制,现场挖掘出的原有土体应集中清 运处理,不可随意堆放在现场。

4.静态施工处理技术

静态处理技术主要应用在建筑地基结构的硬化处理中,如果施工前期 勘测期间基础结构地基硬度检测不达标,通常选用此种方式实施优化处理。选择基础结构中的软弱区域实施针对性加固处理,对软弱区域进行加压处 理,实现土地的压缩加固,土体结构的间隔缝隙缩小,土层中的水分逐渐 排出。静态处理技术原理简单且便于操作,施工成本低且效果显著,在实 操过程中应注重对压力的施加力度进行把控,根据基础结构土质类型和硬 度标准设置加压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关键作用,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现代化、巩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等具有重 要作用,是提升建筑工程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当前技 术条件下,全面提高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质量与成效,对于确保建筑工 程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粱业永,黄康.探析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在城市建筑工程中的应 用[J].建材与装饰,2015(51) :200-201.

[2]高书存,曾斌.简析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J].中国高新技 术企业,2016(11):109-110.

[3]谢江甫.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 (02) :106+108.

[4]邵宏伟.城市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7,8(13):17-18.

猜你喜欢

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探析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技术研究分析
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探讨
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探讨
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