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德育功能解析
2021-01-21王小燕
王小燕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德育既是学校课程中的核心,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才能的培育,又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心。在新课改的教学形式下将高中数学课程视为基本课程,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也要注重学生在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同时体现出的情感、态度、精神价值观。所以,在高中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渗入德育课程很是重要,而怎样在教育过程中寻找德育课程的切入点,从而实现对德育课程的有效渗透,就成为了高中数学老师必须思索的问题,本篇文章将针对德育课程的渗入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德育功能;价值发挥;具体方法
“立世德为首,立德育为先”。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德育课程往往要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理解,从而提高知识运用水平与实际能力的形成。但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不可忽略的教学问题。这不但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培养。因此本文将探讨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德育的合理发展,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学德育举措,以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与运用能力为目标。
一、转变教学思维,诱发和启迪学生的德育意识
在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活动,就要求把学生主动性精神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即在数学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实践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质量,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有效的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自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给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光荣历程,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情感。高中教育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知识点具有高度抽象性,要求学生掌握更高的思维技能,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教育情景,从而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德育课堂,从而落实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德育意识。也因此,在教育“等差数列”的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创造以德育课堂为主体的教育情景,有目的的地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等差数列的多种表达形式、相关的公式和概念等,在德育渗透中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渲染,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拓展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学科德育的认同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知识、基本技能的养成。随着对新课改及教学思想逐渐的重视,高中数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课本及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研究、思考,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另外,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完善德育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宝贵的资源,教师将信息技术当做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例如在教学“椭圆标准方程”的内容时,教学的重点为椭圆形成过程的分析及探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神州卫星发射的影像,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将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信息转变为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学科德育的认同。
三、开展实践活动,切实发挥数学学科德育功能
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教学。通过使学生对所提的题目展开研究、查找资料、提出疑问、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思维方式也得到了锻炼,德育教学也得到了熏陶。例如,在进行“概率与统计”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情况中用水、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将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统计情况完成一份实践报告,学生想要完成这份报告,就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让学生懂得珍惜水电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这样将德育教学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热爱环境”等实践活动,例如统计学生每天家庭中所使用的塑料袋的情况,通过统计使学生体会到塑料袋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从而从自身做起,杜绝白色污染,从切实发挥数学学科德育功能。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学应该顺应自然,不应在教学过程中强迫添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明确德育教学的作用,明确德育教学的树人理念,转变教学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设计,并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诱发学生德育意识、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同、切实发挥德育功能,以此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參考文献:
[1]桑永军.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德育建设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21.
[2]钱士勇.把握德育艺术,彰显教育意义——例说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德育[J].数学教学通讯,2019(2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