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索分析

2021-01-21刘晓燕

红豆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素养教育探索分析初中化学

刘晓燕

【摘要】化学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初中化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基础阶段,使学生能够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对自然有更清晰的认知。新课改的变更对初中化学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重视理论的传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获得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素养教育;初中化学;探索分析

引言

化学与人的生活密切联系,也是研究物质的基础科学,社会对于科学的需求让初中化学成为这一阶段的必设学科。但是化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一样以概念的灌输为主,受成本、安全等多方考虑缩减了学生的实践训练,以重复性的题海练习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理解过程,这样只种结论不重过程的方法使学生无法真正对化学内容形成概念,与课改中所要求的素养相差甚大。

一、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重结论,轻过程,不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除了知识外,还要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技能。但是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实践课程被压缩,无论是从物质的认识还是化学变化上都几乎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认知,教师直接将化学公式和化学反应通过讲解和描述给予学生,通过做题的形式来巩固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即使学生对知识有所把握,但并不能深刻的了解化学内容,也没有在学习中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这样单纯灌输的形式会阻碍学生化学发现能力的培育,使学生无法在生活中通过观察获得化学信息,也很难利用化学语言描述信息,或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由于化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化学教材的精密编排,许多课程内容都可以利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解释相关现象。许多教师仅围绕教材讲解,无法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化学的物质变化,也无法把握相应的化学技能。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资源供给和师资的缺失,在器材和实验人员的投入上都存在不足;部分学校器材申领手续繁琐加上部分化学实验本身存在的危险性让许多教师产生退却心理,就这样逐渐缩减了学生的实践课程,将原本重视经验的操作学科变成了抽象意义浓厚的知识学科,同时也将化学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分割开来,无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的再现指导学生,同时也忽略了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经验的个体,以及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信息和发挥其创新意识的能力。

(二)重视知识层次,忽略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前进的上好催化剂,对于化学学科来说也是如此,作为化学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的兴趣培育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常过于强调学科给予学生思想压力,反而会抑制学生兴趣的形成,许多化学教师仔细的讲解课本内容但是给学生带来枯燥刻板的课程印象,使学生的内心对化学课程萌生抵触心态,从而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无法在学科中获得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二、优化化学课程问题的策略

(一)注重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化学实践

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便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多样的实验内容。这要求教师对教材有充分的发掘,通过充足的理论和经验将教材与身边可用材料联系起来,创新的规划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的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探究碘的性质的课程中,可以用场景式的小游戏引入课程,如果事先用含淀粉的笔在纸上涂抹各种有趣的图案,再用碘溶液喷洒在纸上就会显现出图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然后通过在教材中查验资料来验证自己的实验猜测,最后教师在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和拓展教学,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化学的魅力,真正对化学内容有了解和更深刻的印象。

(二)在维持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授课

激发和维持学生兴趣,对于学科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说要精心设计和把握课程的第一课,在教学中融合一些便于理解的常在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关系,加上本身未知的学科也会给学生带来好奇感,使学生对学科充满向往和期待。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整合授课资源,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要精心取舍,并在授课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降低其专业化的程度,保持学生对学科的新鲜感和探究欲,在学生逐步了解的情况下随之加深教学难度。

(三)化学科目的学习需要定期的合理评价

评价环节对于任何科目的进步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教学能起到宏观和阶段性调整,对学生奋发向上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长久以来课堂评价的形式和标准都是较为单一的,大多以试卷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衡量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让许多学生学科积极性受到打击,尤其是对于部分与标准答案存在偏差,但是探究过程准确的学生,当前化学课程的评价忽略了这些学生化学技能的掌握,否定了一些在操作方面有著较强能力的学生。因此在化学课堂的评价环节中,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给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才能真正培育学生化学知识和操作等多重素养。

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上,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科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从专业角度为学生规划课程进度。教师还需要丰富课堂效果,使学生积极接受化学内容,在课堂中获得效益最大化,同时,要从多个方面引导和评价学生,推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法铭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有序教学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

猜你喜欢

素养教育探索分析初中化学
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探析
浅谈徽商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
基于现网设备的TD—LTE4G移动通信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