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1-01-21王玉华

红豆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

【摘要】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高考开始恢复,目前国内设立环境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200所,每年的毕业生在不断增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高校的培养情况存在很大的不匹配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多种措施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水平,构建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專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此予以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个性化;人才培养

当前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内也在致力于普及高等教育,但是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其就业问题越来越多,其中传授系统且全面的知识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足,社会发展对环境科学专业的要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出于动态调整之中。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技能、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借此实现更好的培养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予以革新。尤其是对农业院校来讲,对其在校生更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和环境,有效调整和优化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本文深入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环境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路径及培养模式。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当前教育教学实践已经显示,要是不改变当下专业培养的目标,依然执行扎实基础、宽知识面的培养定位,导致很多学生在理论知识中花费大量的心血,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没有精力顾及,这对就业能力的提升毫无帮助。不仅如此,对一部分励志考研的学生,也无法满足其科研需求。纵观传统的专业培养目标,存在专业设置口径大,未精准定位的问题。所以,通过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重新定位专业教育,对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更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非常有利。本文认为,我们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两套标准,其一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二是对研究型人才培养,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内容适当调整,这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实现了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视,因此选修课程中可以将实践类的课程予以侧重。

二、突出专业特色,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环境科学专业对比其他专业来讲,其具有一定的不同,经过相关调研可以发现,需求环境类专业的大多为企事业单位,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对其今后的工作适应性存在不足,存在教学和需求相脱离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让社会满足的人才,可以增设“环境科技与循环技术”这方面的内容。这一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需要围绕特色内容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学管理予以加强,在办学理念、专业教学上革新观念,构建明确的目标培养和科学有效的相关方案。

三、系统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在理论上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从设置的课程方面来看,对探究类内容详细了解,重视安排前后教学的衔接和课时需求。设置的专业课程需要更具系统化,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更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内容,以便于进一步保障学生更好的就业。对理论课程充分把控,将更多的专业信息向学生传授,严加筛选传统经典内容,通过融合课程内容,课程之间相互渗透,尽可能降低课程之间的交叉内容。在教学形式上,本文认为需要尽可能使用探索式、启发式、引导式的方式,这样能够立足专业内容,引导学生思维的扩散,让学生的个性化水平不断提升。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考试考核刚发,在考核中引入课堂评价内容,严禁最终一考定乾坤的思想蔓延。通过考核方式的转变倒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不断提升。

四、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实践舞台

环境科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基础实验水平不断提升,以实验内容为基础,将研究型实验内容加入其中,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予以培养和提高。在专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内容予以选择,不仅促进实践性教学的完成,还能让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得以满足,让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实践能力的提高,除了正常的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和科研训练之外,本文认为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措施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1.组织学生参加区域内环境质量监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监测工作,实际参与各个监测点的水、气、噪等的监测工作。由于学校内有相应的检测工作,可以重点监测学校周围上述内容,并优化处理分析监测数据,有针对性的给出评价,通过上述实际工作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鼓励学生去到就业单位实习。一般大四学习阶段,学生除了要完成毕业论文外。还需要找到工作。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签订就业协议的工作单位去实习,甚至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毕业论文,导向学生的实际实习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岗位,还能实现工作能力的提升,实现更好的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跃进,沈振锋,康国光,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3-116.

作者简介:王玉华,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项目来源:本文系2020年度吉林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等农业院校基于专业特点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理论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强本固基,建设高质量的农业院校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