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是一种智慧

2021-01-21万伟忠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家校班级班主任

万伟忠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有想法,越来越有个性。班主任稍不注意,就会踩地雷,引发冲突,使工作很被动。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理解,每个人的个性特质不同,成长背景不同,造成了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需求也就不同。如果家长与老师的教育价值观不同,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就会有分歧。我的观点是:孩子是家长的,对于他们家来说,家长的所有期待都是合理的,充分理解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任何要求,只要对孩子有利,顺应就是。这是我和家长交流,处理家校关系的基本原则。

当然,顺应,不是盲从,不是纵容,更不是惧怕,也不是教师或者家长一味单向的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种调整,是教師和家长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尊重。

这样做,可以避免对立、警戒、怀疑、侦探、上诉……这些横亘在家校之间的对立关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减少班主任工作阻力,可以团结家长,有利于实施相应的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对策,齐心协力带好孩子,带好班级。

顺应的总原则是:用心和家长交往,先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的诚意。教师和家长天然属于同一阵营,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培养教育好孩子。一定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很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不能让学生和家长误以为老师针对学生,歧视学生,甚至是放弃学生。

一般来说,家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和他们“对话”时,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于通情达理的家长,比较好办。家长对班级面貌的了解愿望很强烈。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地理解家长们的这种急切的心情,顺应,满足他们这种要求,尽量向家长开放班级事务,想方设法向家长开放一切班级事务,努力让家长了解班级的一切,参与班级的一切。班务信息公开的方式很多。通过微信群、QQ群、校讯通、家访,给家长写信,请家长听课、参加班会、学生向家长定期汇报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教师所做的工作,了解班级状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敬业爱业。

班主任工作透明了,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度高了,家长就容易团结起来。能够迅速地站在老师一边和老师一起想办法。对老师的要求也能快速做出反应。他们是老师忠诚的同盟军。

这一类家长,可以当朋友看待。孩子的问题,可以据实坦诚相告。还可以一起研讨。可以提建议,提要求。一般都会得到比较好的回应。

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教师最好力所能及地满足他们的合理或者是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可以避免产生矛盾,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否则,教师极容易被这类家长搞得焦头烂额,工作很被动。

这类家长,非常强势,其思维方式基本上是自我中心式的。他们一般不能站在整个班级的立场想问题,对老师,也缺乏基本的信任。

对这样的家长我们能够做的,多数情况下,只能是“让步”。他的孩子,应该理解他用自己的方法来教。只要不对班上造成太大的破坏力量,随他去吧。对于他们的要求,只要对孩子有利,尽量满足就是。

曾经有一个家长,她的孩子经常迟到,缺交作业,但是她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她认为她的孩子比较聪明,但是人很懒散,大一点要送她到外国读书,没有必要屈从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不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的束缚。这个家长学历比较高,是一家外企的高管。我感觉她自视甚高,可能心里认为我们教师都不如她,我不可能说服她。她的孩子就按她的教养方式来吧。我只是跟班里同学说,这个同学有特殊情况,是不能公开的隐私,她家长要求特事特办。

其实,蛮不讲理的家长毕竟是少数。人与人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着解不开的疙瘩。只要彼此心诚,坦荡相对,大部分问题,都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还有一种,就是放任自流型的家长。这类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对孩子的学业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把学校当幼儿园,让孩子到学校圈着,别惹大麻烦就行。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可以说是不闻不问了。老师可以尊重这类家长和孩子的想法,不硬逼孩子在学习上下狠功夫。但是,对孩子的行为可不能放任自流。孩子犯错,该管时还是得管。而且,这类孩子的教育还特别需要家长的合作。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又很容易让家长误会老师老是在抓小辫,找家长告状。老师是嫌弃讨厌他的孩子,是在收拾他的孩子,从而引发矛盾,更不用说家校配合教育了。所以,对这类家长,要先和他们沟通好,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孩子可以不成才,但是一定要成人。更为重要的是,要跟家长谈自己对这部分孩子的认识,而且有必要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教育思路,让家长看到希望,提升信心。当然,也要努力用含蓄的语言提醒点拨家长不可如此破罐破摔。

班上有个孩子,成绩是班里倒数的,根本无心读书,经常违反校规班规,上课讲话、睡觉,经常不交作业,卫生值日和全班大扫除时经常逃跑。开始时,我还经常找家长商量如何抓孩子的学习,到后来,家长经常是不接我的电话,短信是从来不回复的。原来,家长早就对孩子的学习不抱希望,只想让孩子读完三年初中,拿到毕业证就行。于是,我准备家访。我要那个孩子跟他家长约时间,也许是拗不过我的韧劲。家长又肯接我的电话了。跟家长交流时,对于孩子的错误,我是避重就轻,以免家长以为我是告状抱怨的,引发反感对立情绪。比较多的反而是表扬孩子,让家长看到希望,看到自己孩子也有优点,不是不可救药的。和家长多次沟通后,家长感受到我对她孩子的关心,也检讨了自己过去对孩子几乎不管不顾的做法。我们共同决定先不在学习上对孩子提什么要求,而是从抓孩子的行为习惯上共同努力。家长甚至还答应,只要他的孩子迟到、旷课、不交作业,她就来学校,陪着她的孩子补做作业,或者到操场陪她孩子跑步。

其实,没有哪个家长愿意真正放弃自己的孩子,只要让家长感觉到教师的真诚和付出,让家长看到希望,家长是很乐意为孩子付出的。

总之,不管哪种关系,要能和谐相处,良性互动,都是需要真诚和付出的。要处理好家校关系,顺应,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吧,而且,还是需要终生修炼的智慧。

猜你喜欢

家校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我的班主任①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