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2021-01-21黎友强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微课课堂教学

黎友强

摘要:形象思维占据了学生头脑中的主体位置,因此,学生倾向于透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理解。而微课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带给学生灵动的学习体验。所以,在现阶段开展生物课程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主动地改良传统施教结构,积极地利用微课教授生物知识。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初中生物

随着现代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微课开始走进初中生物课堂,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实际的生物课堂上,却存在微课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的情况,致使整体生物课程的教育质量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对此,在利用微课展开生物课程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在把握生物学科教育特色的基础上,为微课技术寻找落脚点,让学生的预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让课堂的整体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灵活。

一、巧用微课,实现高效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项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事先自主学习的活动,在预习中,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利用微课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促使学生在灵动、多变的预习中,完成高效自学。以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技术,为学生制作预习视频,丰富学生的预习形式。透过对教材的解读,教师能够明确“气孔的组成和开闭原理”“蒸腾作用的概念”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上述内容,教师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按照未来课堂施教的顺序,安排微课中知识出现的次序。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注意力维持情况,对微课的总体时长进行把控,避免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出现走神的情况。之后,教师将做好的微课发送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便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生物素养,对微课中的“气孔的组成和开闭原理”“蒸腾作用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当学生正式开展课堂学习活动时,学生因为已经对“气孔的组成和开闭原理”“蒸腾作用的概念”等知识有所了解,就能够更快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提升学习的品质。良好的预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刻把握学习内容,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发挥微课技术的优势,为学生丰富预习资源,能够在拓展学生预习方式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

二、巧用微课,做好灵动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师讲解生物知识的初始环节。有趣的导入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转变自身的状态,将注意力聚焦在课堂上。微课技术具有短小精悍、灵动简便等多种优势,将微课技术运用在导入环节,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生物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技术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在具象化展示内容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饮食与营养》这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等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比如,人们吃饭的场景、学生吃零食的场景等,促使学生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出发,迅速将目光聚焦在课堂上,增强对本节课进行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教师再以一些常见营养食物的图片为微课的背景,在图片上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如:(1)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2)对鉴定食物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3)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等,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目的。最后,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计一个小汉堡的形象,并让其讲话:“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本节课吧!让我们一起认识饮食与营养之间的关系吧!”学生被灵动的动画形象调动起兴趣,主动走进了新课之中,开启了学习之旅。教师借助微课技术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初始环节就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在高涨兴致的支持下,更加积极地进行新课中生物知识的探究。

三、巧用微课,促进分层施教

初中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学习经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中,教师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同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的效率不同,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地跟上教师的节奏,掌握生物知识,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后,才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对此,可以发挥微课技术的模块化优势,为学生提供分层化的学习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与自身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学习资源,从而在生物课堂中学有所得。以《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妨利用微课技术,落实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生物知识积累情况,以及学生的生物素养等,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定位和分层。比如:对于生物知识积累量较为丰富、生物素养较高的学生,教师将其设定为“提高层”;对于生物知识积累量较少、生物素养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将其设定为“基础层”。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设定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设定“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认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任务。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设定如下任务:“认识生物进化的原因,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之后,教师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微课制作,并将不同的微课发送给特定的学生,以便学生在差异性的学习资源中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提高自身学习生物知识的质量。

微课技术是教师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围绕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制作差异性的学习任务和微课视频,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中缩小彼此的差距,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四、巧用微课,推进精准复习

复习是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重复性学习的活动。良好的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延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促使学生较好地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将微课技术与复习活动进行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模块化的复习资料,促使学生在形象化的微课视频中,增强复习的热情,展开有选择性的复习活动,以便学生通过灵动的复习方式提高复习的质量。

例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先对本节课的基本框架——“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等主要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进行系统梳理,基于此制作模块化的微课视频,如“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等微课视频,并在每个视频中讲述相应的内容。随后,教师将所有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空间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这些视频的选择,用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由此可见,微课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选择性较强的复习视频,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漏洞,以便学生在查漏补缺中提高复习的实效。

总而言之,微课技术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推动现代化课堂的发展,也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生物教师也要认识到,现阶段微课技术的应用体系并不完善,微课的价值也没有得到最大化地发挥。所以,在之后的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探索微课技术的应用途径,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总结,以便在打造完善的施教体系中,真正地提高生物课程的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冯成坚.巧用微课,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1):89-90.

[2]黃秀莲.见微知著以点带面———谈巧用微课开展初中生物教学[J].天津教育,2020(34):179-180.

[3]张发明.微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9):21-22.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微课课堂教学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