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审美情趣,推动音乐教学

2021-01-21寒宇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启迪美的音乐

寒宇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人格。”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这一理念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更新教学形式,把每一节课上成特色课。

关键词:审美情趣;音乐教学

一、美的仪表

教师的仪表包括外表和行為两个方面,包括发型、服饰、姿态、语言等。有人要说教师不是歌唱演员,何必这么讲究?但是,教师面对学生讲课与演员面对观众表演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课堂犹如一场表演,直接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和听觉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好的一节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一是用琴声歌声拨动人们的心弦,一个是以语言启迪人们的思维;一个是在舞台上,一个是在讲台旁;一个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一个是教育几十上面个学生。演员和教师同样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试想,假如教师对头发凌乱,毫无光泽、没有颤动,没有波纹;身着皱巴巴的衣裳,颜色半灰半白,脚穿沾满泥巴的皮鞋,站着弓背、行时无风……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怎么能荡起激情?从音乐课堂中怎能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首先要干净合宜。个人卫生和着装反映着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着装要落落大方,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尽量与时俱,贴近学生的潮流方向或者拥有自己的风格。教师的衣着风格常常显示着教师的人生观和哲学观和审美观,教师的行为包括教师的站姿、坐姿、走姿、目光、微笑和手势。教师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舒展、精神等的形象。其次教师爱的目光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和安全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亲切的微笑,缩小彼此之间的心里距离,创造交流与沟通的良好氛围的方式。手势是是一种体态语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以各种不同形态的造型描摹事物的复杂状态,传递潜在心声,表现教师心灵深处的情感体会与优雅举止。

二、美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对于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的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教师,主要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讲授性学科,其教学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师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精练,要像曲子那样声声优美,更像歌那样动听。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和魅力最重要的体现。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语言美,不仅好听,更重要是激励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动翅膀,启迪智慧。如在教学歌曲《嘀哩嘀哩》之前,我声情并茂地配月朗育着:“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杨柳,吹红了桃花,吹来了小燕子,蝴蝶在百花从中翩翩起舞,小鸭子在河里愉快地唱起了歌。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让我们也出去寻找春天吧。”这样,通过老师抑扬顿挫的渲染性的语言和教师语言的节奏美,孩子们的思绪立刻飞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学唱歌曲时兴趣盎然,歌词记得又快又准,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了共鸣。语言美,不仅是一种享受,更重要起到“启发、诱导”,在教学程序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复习歌曲《扫雪》之后,怎样引入新课《过新年》的教学呢?我是这样设计过渡的:冬天到,雪花飘,雪花飘飘新年到,敲起锣,打起鼓,锣鼓声声真热闹,诙谐幽默的教师言语充满智慧美;你唱歌,我跳舞,幸福生活齐欢笑声,情并茂的教师言语充满情感美。这样的语言设计,我想要比直接出示课题更具艺术性吧!正是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感受、体验、思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理的启迪,美的洗礼,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语言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语气的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把握准确,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缜密,语言语句优美,彰显出教师扎实的功力,优美的语言,给学生最美的教育享受。

三、美的范唱

唱歌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歌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旋律美、音质美、歌词美、意境美。罗马诗人贺拉斯这样说:“只有唯的一方法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被打动。”因此,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有的老师认为利用教学磁带,放间健一按,就传出了优美动听的旋律与歌声,多省事。其实不然,少年儿童的可塑性较强,且最易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教师只有在唱歌教学中,利有美的范唱,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听觉转换为视觉来清楚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教师逻辑缜密的示范的语言充满理性,启迪心灵的教师语言充满道德美。假如一个教师在范唱时姿势、呼吸、发声方法正确,咬字吐字清晰圆润,以情带声,唱云则意满天宇,唱水则音乐韵绕青山,学生怎能不被他感染?怎么又会不喜欢他的课呢?

四、美的伴奏。

如果把优美的歌曲比作鲜花,那恰如其分的伴奏就犹如片片绿叶,把鲜花点缀得更加艳丽。由于伴奏乐器的音域宽广,音乐丰富多彩,音响效果强烈。再加上它的主旋律、节奏、和声等等,都会级学生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歌唱控制能力及表演能力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激励他们的演唱情绪。因此,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应当十分重视伴奏效果对于调动学生情绪的积极作用。

在基本发声训练中,单调的练声曲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能在伴奏上下一番功夫,学生也会唱起来有情绪,有兴趣的。因此,对音乐教师来讲,加强训练,不断提高伴奏技能,学会用丰富和声伴奏织体来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这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音乐是实施美育重要途径,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以审美为中心才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研究[J].刘萍丽. 戏剧之家. 2021(30)

[2]音乐欣赏教学在高职审美教育中的探索[J].张潇文. 北方音乐. 2017(06)

猜你喜欢

启迪美的音乐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音乐
自然的启迪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