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美术教学模式
2021-01-21周群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 ”单元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下面,文章以“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为例,探究初中美术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国山水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085-03
作者简介:周群(1977.11—),女,盐城景山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课重在让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为此,美术教师要掌握美术史的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深入钻研美术教材,挖掘教学的重难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针对如何开展中国山水画欣赏教学,笔者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
一、设计教学方式
美术欣赏课不像美术常识那样强调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更富有情感性、审美性和趣味性。基于此,教师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找出一个欣赏的侧重点,并为之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前,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同时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学情和知识经验,这样设计的教学思路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核就是传递中国的智慧与哲学,它以笔墨为基础,以意境为宗旨,倾注画家的思想和才情,进而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不断地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地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为古老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山水画是对中国历史社会和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可见,中国山水画与哲学思想血脉相承。同时,对部分学生来说,对中国山水画的赏析存在一定的门槛和障碍。因此,教师很有必要让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地展开,多在鉴赏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在画作赏析中的学习收获。
在中国山水画课堂教学中,笔者以教学设计为研究平台,撰写了三种不同模式的教学设计。第一种模式是在教室,利用多媒体和课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即传统的课堂教学。第二种模式在盐城书画研究院的美术展览馆,让学生在不一样的环境中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感悟画家的山水情,但也是最难实施的。第三种模式是网络教学,即“空中课堂”,让学生在相应的网页上收集中国山水画的有关资料,了解山水画发展历程,自主探究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并提炼出最关键的知识点,写出一篇小评论或小创作上传到作业区[1]。
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要整体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材中各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和组织。
二、探究教学模式
(一)班级作为课堂阵地,是美术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模式
美术欣赏课中会呈现许多美术作品,由于美术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平铺直叙地逐一分析既不能让学生学会欣赏,又不受学生欢迎。因此,要想达到预设的课堂效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不能照本宣科,即“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通过欣赏、评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2]。
课堂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幅画让学生欣赏—人物画《捣练图》、宗教画《敦煌壁画》、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接着,笔者向学生提问:书桌后面的墙上还需要一幅配画,你觉得哪一幅更合适?为什么?有的学生说人物画,也有学生说山水画,因为山水画给人宁静之感。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联系山水画与现实生活,使其初步感受山水画修身养性的审美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美术课堂学习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巧妙设置问题进行有效教学。在欣赏元代文人画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可能已经出现了欣赏疲劳,于是,结合游戏中的闯关模式设计了时下流行的“穿越”,带领学生来了一次“画中游”。对于中国画的理解,纸上谈兵不如亲身感受,山水画的魅力在于用笔墨营造的自然意趣。虽然《课程标准》对学生掌握笔墨技法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但笔者认为适当的小练笔是十分有必要的。于是,笔者引导学生進行分层练习,即不会画山就画一石,不会画树,就画一枝,进一步感受皴法和墨色。在最后的实践部分,笔者让学生体验了一番笔墨技法,把写小评论的任务留在了课后。笔者摒弃原有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利用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美术知识,有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美术欣赏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美术馆作为实践基地,是欣赏教学实践探索的模式
利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是实施多元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笔者一直在尝试探索,让学生置身现场,赏名画、读意境,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利用美术课时间,笔者带领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中欣赏各类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3]。与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直观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践的过程。同时,通过直观学习,学生对艺术的接受和创作不是从课堂枯燥的教学开始,而是从欣赏前人的优秀作品、探索人类的创造力开始的。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弥补室内教学、书本教学的空白和缺陷,对学生学习各种绘画技法、增强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美术馆中会有大量优质的馆藏,在一些重要的美术馆中学生会有机会看到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山水画真迹,这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鉴赏实例,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美感和意境,是进一步构建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国山水画进入宋代后达到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在技法上有了极大的创新,打破了很多传统的山水画创作模式,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山水画新的篇章。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美术馆现场观摩,直接观看和赏析真迹。如果条件有限,教师则可以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介,让学生在网络上在线浏览美术馆,观看宋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经过观摩后学生会发现,从风格上来讲,宋代的山水画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再创造,产生了笔墨风格和高超的技巧。在山水画创作方面,艺术家们越来越关注自然的真实写照和自我情感的真实表达,主要依据祖国大好河山的区域特点和山川河流的面貌,把皴、擦、点、染的特殊技法相融合,展现出许多不同风格的创作。对学生而言,这些都会成为极具价值的观赏经验,只有多看、多感受,学生才会体会到不同时期中国山水画在艺术特征上的差异,进一步提升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三)空中课堂,体验网络教学的独特魅力
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学校中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还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4]。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更有创意地组织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网络教学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自主学习、交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运用自己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完全依靠教师的讲授。笔者曾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去上课,在课前备课阶段打破了教材的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编排,让学生先自主浏览相关网站,然后按教学要求收集相关资料,下载图片,探究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征,感受意境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一幅作品、一座山、一棵树怎样体现意境之美?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层层剖析。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提升中国山水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总结教学效果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教学,都是让学生通过中国山水画的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每个环节,无论短时间的笔墨练习还是评述小文章,都体现了不同教学实践的共同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反思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是否清晰有关。在以往的欣赏教学中,笔者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即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是否积极主动,是否真正地感兴趣。在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和教学示范,力求讲解要精练,示范要针对教学内容,从小处着手,以体验感受为主,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只对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革新,而是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将核心素养理念有效引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美术学习中[5]。以往,笔者对作业的设计要求也不太严谨,总以为作品欣赏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然而,即使欣赏课教学也应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美术作业是连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桥梁,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一般来说,欣赏·评述单元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方面没有太多要求,但是笔者认为恰到好处的小练笔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既能让学生经历动手体验的过程,又能为后面“水墨交融写青山”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使其学会通过美术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欣赏和评述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使其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培养人文精神。
笔者进行的网络教学模式的实践是一种新的尝试,能鼓励学生主动创作,并把小练笔拍照上传,利用网络平台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最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情况,写一篇美术作品的评论短文,可以是随意的、带有个人色彩的评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进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好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用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现知识的演示过程,丰富教学内容,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想要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课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仔细研究了教学内容的特点,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部分。随后,笔者分析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做了合理预设,并且提前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处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到中国山水画较为抽象,有一定的赏析门槛,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充分,并且建立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喜爱,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各种以作品鉴赏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各类通过优化设计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随着各个活动环节的逐渐推进,笔者让学生慢慢进入作品赏析的氛圍中,也帮助学生积累了一些学习的经验和心得。这样的教学展开方式能够真正建立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看懂中国山水画,并且在过程中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
结 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无论应用哪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都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让学引思,积极引导学生,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美术赏析课的教学,教师应当积极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和色彩,要不断调整和变化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鉴赏主动性会更强,学习的感受和体验也会更加丰富,学生能够慢慢读懂中国山水画,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感染力和人文价值,从而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胡知凡.核心素养与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代芳妹.探索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方式[J].新课程,2021(39):133.
张文莉.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践行的核心素养[J].文化月刊,2021(0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