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特殊幼儿游戏化教学有效策略

2021-01-21郑洁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游戏化课堂教学

郑洁

摘要:在课堂上、生活中、主题活动中,寓教于乐式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用更加轻松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做到寓教于乐的同时规避游戏化教学的普遍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作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程度。针对教学过程,教学还需要做到顺势而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综合发展。本文立足于特殊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特殊幼儿游戏化教学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殊幼儿教育;游戏化;课堂教学

引言:特殊幼儿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重,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这个阶段利用游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重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教师对特殊幼儿的积极关注,也会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人格不断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游戏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特殊幼儿游戏化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在课程设计中依照“课程游戏化”框架

教学理论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学习环节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心流理论强调的是技能与挑战的关系,当任务的难度与学生自身的技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学生能达到沉浸式学习的状态,能不知不觉地完成难度很高的任务;情景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意义构建,要求教师在有意义的背景中进行教学,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做到学以致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需要在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达到相对平衡,这个水平的教学内容最符合特殊幼儿的学习能力。根据这三个理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就需要关注情境、交互、学习任务的难度,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得到更大的成长。

教学课程设计中游戏化元素的框架包含以下七个方面,即“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交互和奖励,以及教学环节的控制和反思”,其中,目标、情境与奖励这三个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挑战、交互和控制可以增强学生对游戏活动的沉浸,反思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馈,各个影响之间又产生相应的作用。以小学美术为例,在绘画过程中,首先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设定目标,并明确此做法的奖励,如“在今天这节课堂上,我们的目标是画完这幅画,画完的小朋友可以得到相应的小红花”;当小朋友觉得绘画过于简单时,合理设置一定的挑战和控制,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如“我们交完作品之后,要比一比谁画的更好”。在理论和框架的合理搭建下,教学过程就会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发展,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

二、根据特殊幼儿的兴趣创设游戏,使课程游戏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成人,更适用于特殊幼儿。因为特殊幼儿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弱,他们上课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如果课程内容能够使他们感兴趣的话,他们在上课时便能够集中注意力。因此,我们在创设游戏的时候,应当要根据特殊幼儿的兴趣来创设。因为通过创设特殊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能够使特殊幼儿对课程感兴趣,上课时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

例如,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喜欢在过家家的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当老师在教思想品德课时,便可以采用过家家的游戏来教授课程。老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老师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不同的角色。可以安排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做不同的任务。比如可以让扮演妈妈的学生去打扫卫生,让扮演老师的学生上课等等。让他们通过体会不同的角色来了解家长、老师的不容易,从而向他们灌输在家应当帮助父母做家务,学会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关爱兄弟姐妹等观念。让小朋友通过过家家的游戏来学到知识,得到提升。

三、关注特殊幼儿的游戏体验,提高特殊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老师应当关注特殊幼儿的游戏体验,因为如果特殊幼儿的游戏体验不好,则会让特殊幼儿丧失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但如果特殊幼儿能够得到很好的游戏体验,则会让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高。老师具体可以通过营造真实的游戏化环境,丰富游戏形式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游戏体验,让孩子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游戏当中。

例如,老师在教小朋友认识一些小动物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放一些小动物的视频,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每个小动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然后老师将准备的一些彩色的纸、笔、胶水等工具发给小朋友们,让小朋友们使用这些纸和笔制作出自己所需要的道具。等小朋友们制造好自己的道具后,让他们带着他们的道具来表演他们所模仿的动物,其他的小朋友则猜一猜这个小朋友模仿的是哪一个动物。通过这样的游戏会给予小朋友们更好的游戏体验,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和参与课堂游戏的积极性。

总之,游戏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设计的游戏比较的枯燥乏味,则会使小朋友们的游戏体验会非常不好,可能在玩一会儿游戏后就会对游戏丧失兴趣,失去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不能够让小朋友实现在玩中学的目标。

四、创设合适的课堂游戏,促进课程游戏化

在创设课堂游戏时,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可以运用到课堂当中的。有些游戏可能是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并且能够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但是这些游戏需要的场所较大,设施较多,游戏前的准备比较繁琐,则不能让这些游戏作为课堂游戏。因为课堂不具备较大的场所,较多的设施等条件。所以在创设课堂游戏时,应当选择一些符合课堂条件的游戏,这些游戏能够在课堂中顺利地进行,并且不需要太多的准备。

例如,老师在教小朋友们数字时,可以让小朋友们围个圈,然后老师报到数字几就有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没有能够与其他小朋友们抱在一起的小朋友就会被淘汰。老師,还可以准备几个小板凳,让小朋友们围成圈并绕着板凳走,然后和小朋友们约定一个数字,报到这个数字时小朋友们则要抢到板凳坐下来,如果有的小朋友在没有报到这个数字时,就抢板凳,或者在报到数字时未能抢到板凳则将被淘汰。这些游戏所需要的空间小,设施方便,便于老师做课前准备,符合课堂游戏的条件,同时还能够让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到知识。

老师在创设课堂游戏时,应当去创设一些符合课堂条件的游戏,这些游戏应当能够非常容易地在课堂中进行,并且能够让小朋友们在进行游戏时玩的快乐,学的轻松。

结论:对于特殊幼儿园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采用像小学一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合适的,只有通过边游戏边学习,将课程游戏化才能够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让孩子在“玩”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贺小霞.游戏精神贯穿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J].名师在线,2021(26):62-63.

[2]王倩.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游戏化的策略综述[J].学周刊,2021(28):171-17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85.

[3]刘骁炜.做中学学中玩——在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渗透游戏精神的价值探讨[J].求知导刊,2021(38):4-5.DOI:10.14161/j.cnki.qzdk.2021.38.002.

[4]陆茜娜.把区角还给孩子——教师怎样为小班幼儿提供角色区材料[J].读写算,2021(26):41-42.

猜你喜欢

游戏化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