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秧歌融入大学体育课程可行性与现实困境及破解途径研究

2021-01-21刘向东刘荣祥杨学达

体育时空 2021年23期
关键词:困境及对策

刘向东 刘荣祥 杨学达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2-010-02

摘  要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标志性地方文化资源,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的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陕北秧歌融入大学体育课程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将陕北秧歌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是可行的,得到陕北地区高校师生以及民俗体育传承人的广泛认同。建设秧歌课程与教材体系,培养秧歌专业技术人才,拓展与拓宽陕北秧歌开展渠道,赓续区域体育文化资源与保护,是破解陕北秧歌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现实困境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陕北秧歌  大学体育课程  困境及对策

一、陕北秧歌概况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群众基础的一项活动,并成为老百姓全民健身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健身内容[1]。其特点与外在表现与地域风俗、信仰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节奏韵律强,动作形式既刚强有力,又潇洒舒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与道具妆容展现出陕北人民热情奔放的豪放性格与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独属于陕北地区“美”的重要标志。通过参与秧歌活动,一方面可以释放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增进交流,疏解压抑心境,使人们摆脱孤独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运动者的良性互动,也是延续深厚历史民族文化一种重要表现形式。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时期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兄妹开荒》颇为引人注目[2],成为党与陕北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沟通桥梁,为当时革命斗争注入了活力。

二、陕北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1.政策护航发展,文化可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200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陕西绥德陕北秧歌入选其中。201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重点强调陕北地区开展秧歌与腰鼓等特色实践项目[3]。走访调查得知,目前陕北地区在中小学秧歌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实际走访陕北秧歌学生学习群体得知,通过学习陕北秧歌能够深化学生的内在品格,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多样性。

2.动作愉悦身心,技术操作可行。动作技术具有观赏性和愉悦身心性,才能起到模仿学习之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与深入实践得知,秧歌技术动作符合运动技术特征,能够发挥体育教育功能属性,在实践上是可以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得到了陕北地区高校师生95%以上的高度认同。陕北秧歌动作表现、服饰道具以及文化内涵贴近人民群众,具有美的表达与欣赏,易于开展,便于普及,对于推进全民健身起到极大的帮助。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陕北秧歌课程,是保护与传承陕北地区特色体育文化资源的重要保障,对于推进全民健身意识以及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3.实践验证,组织可行。陕北秧歌在高校开展的怎么样?为此,通过对陕西地区高校的陕北秧歌融入课程与教学情况可知,延安大学、榆林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及相关的院校,都以专业课、特色选修课、培训班或大学生社团课的形式进行了一定的融入与发展,但真正走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并不多见。榆林学院将陕北秧歌引入大学体育课堂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主动担当起传承地方文化的历史使命,使校园民族文化真正“活起来”。学生在学习扭秧歌的同时锻炼了身体,获得了学分,陶冶了情操,传承了传统文化。体育、美育、智育等多育并举,成效显著。由前所述,陕北秧歌融入课程认可度高,具有文化教育与体育功能属性,实践之中有验证,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是可行的。

三、陕北秧歌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现状与现实困境

(一)注重动作技术学习,忽视隐性文化表达

技术动作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依附于动作技术。通过对前述相关院校的教师调查了解到,陕北秧歌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练习秧歌过程的韵律神情与动作节奏,以及陕北秧歌喜庆、豪爽与洒脱的感觉,而对陕北秧歌动作技术承载的隐性民族文化进行阐释不够理想。此外,课时分布较少,通常的教学计划以18学时为主,学生只能跟随音乐与鼓点节奏初步完成,教学过程中“技能”呈现的痕迹过重,只追求其动作的准确性,不能将其文化与动作相结合,所表达的情感也稍有欠缺,对完成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仍有差距,如此也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多元教育价值。

(二)高质量专业师资匮乏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竞争能力的根本性体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为教授者为高质量。调查得知,在大学中教授陕北秧歌课程的老师大多参与过陕北秧歌学习的短期培训。因受陕北秧歌的民俗特性限制,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多为民间表演艺术家或者陕北秧歌传承人,学历或是科研能力并不能满足高校门槛,使得陕北秧歌特有的民俗文化底蕴在大学的传播路径遇到阻碍。深入实际得知,即使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教师多是由别的专业转岗而来,这些教师虽然在授课前受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但他们对陕北秧歌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技术风格、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使得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三)学生对陕北秧歌缺乏认同感

认同能够更好的促进原动力与主观能动性的表达,缺乏认同的学习是形式的传递,而不是文化的赓续。虽然师生对陕北秧歌融入大学体育课程认可度很高,但实际走访调查得知,学生选修陕北秧歌多半为了学分和学习要求,甚至只是单一的感觉好玩,缺乏一定的认同感。究其原因是陕北秧歌的表演特点和实施环境与学生成长的时代环境有着时空差距,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新兴的轮滑、瑜伽、健身街舞等新兴运动项目吸引著年轻人的兴趣和审美,不断冲刷着充满个性、创新力的当代大学生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类项目之中,如此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时代环境。这样一来,对陕北秧歌缺乏一定的认同感也就在所难免。

四、破解陕北秧歌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中现实困境的路径

(一)开发陕北秧歌校本课程教材,强化师资技术技能培养

教材是信息源,其通过专业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受教育者。陕北秧歌融入大学体育课程实践中突破的首要环节,是在实践基础具备理论指导。为此,编写陕北秧歌校本课程教材,加强陕北秧歌课程资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此能调节好与陕北秧歌课程之间的关系。榆林学院陕北秧歌课程团队成员走访陕北各地,收集整理各地秧歌形式,结合线下教学经验,一方面,聘请陕北民间艺人示范,编排传统秧歌形式;另一方面,参照现代舞蹈形式,结合陕北秧歌自身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开发现代秧歌。通过整合陕北秧歌的社会资源,从历史背景、人文情怀与技能教学等,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著教材,并不断进行修改与完善,适应时代发展与学习需求。

体育教师作为最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不仅决定着体育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也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4]。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在陕北秧歌人才引进上对其学历要求给予优待政策或外聘教师,聘请陕北秧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担任专业带头人,进一步组织陕北秧歌专题培训,壮大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对陕北秧歌的认知度以及专业技能,同时带动和激发学生对陕北秧歌学习的热情,提高参与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线上线下双驱动,共促陕北秧歌发展

陕北秧歌是一种具备社会性交流的体育活动,其表演特点具有较强亲和力,扩大群体交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是体育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是民族文化复兴的精神基础。学生学习陕北秧歌课程不能仅依靠线下学习,还要充分发挥信息媒体资源的突出作用,建设区域高校优势互补共建在线陕北秧歌课程平台。榆林学院在开设陕北秧歌专业课和公共课线下课程的基础上,于2019年立项建设《陕北秧歌》在线课程。建设线上与线上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学习路径双驱动。以数据驱动为中介,信息媒体搭建陕北秧歌平台,与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陕北秧歌传承人以及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互动,增加学生结课后汇报表演内容,拓宽陕北秧歌传播与推广展示平台。

(三)动作技术为载体,文化传承为引领

要加强学生对陕北秧歌文化的认识与普及,提高学生对陕北秧歌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为此,呼吁高校相关部门加大对陕北秧歌进大学课程的资金投入,设立陕北秧歌传承保护专项研究课题,适时举办一些体验和感受关于陕北秧歌文化的大学生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活动与比赛。在深度明确传承保护发展的基础上,陕北秧歌形式与内容融入现代音乐与表演形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发展,在创新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与保护陕北秧歌的发展,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其中,身临其境感受陕北秧歌的魅力与文化熏陶,更好地将身体动作和内在文化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陕北秧歌文化认同感。

五、结语

陕北秧歌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是具有可行性的,也得到了具体实践,这是民族民俗艺术文化发展的最优途径和必然趋势。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彰显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守护好传统文化根脉。加强陕北秧歌课程资源建设与内在文化传承,实现数据驱动传播陕北秧歌,从而促进与加强陕北秧歌内在文化与外在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以让陕北秧歌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形成更高效的传承模式和宽阔的传播路径。

参考文献:

[1]常静.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教学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1.

[2]龙文武,周平远.从赣南民歌到陕北秧歌——论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内在理路及其当代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138-143.

[3]刘和军.旅游资源视角下陕西红色体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11):154-155.

[4]吴健,常生.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1):121-124+128.

★課题项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1年“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1。

猜你喜欢

困境及对策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民营医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高中艺体生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分析
融媒体时代县级广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装置艺术市场发展存在的困境探析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制度中的困境及其对策
微课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