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沙水区环境设计与实施
2021-01-21任莉王静
任莉 王静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自由、自主、宽松的区域环境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有意义的区域环境更是记录孩子活动过程、承载孩子不断衍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平台。作者以沙水区“水坝建成记”活动为例,跟随孩子游戏的脚步,探究环境与幼儿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作用,实现幼儿在区域中深度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深度学习;沙水区环境;设计与实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研课题“区域环境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号: 2019JK13-L1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9-0088-03
作者简介:任莉(1971.11—),女,常熟市东南幼儿园,高级教师,园长。
王静(1991.3—),女,常熟市东南幼儿园,一级教师,科研处副主任。
引 言
喜欢玩沙、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沙和水的自然属性,让孩子有掌控感和探究欲。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塑型,感知沙和水的细腻、流动……在我园的沙水区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游戏材料、时间与场地的支持,方便幼儿在干沙区、半干沙区、湿沙区、蓄水池、小溪等区域进行多维度探究。幼儿通过运用各种材料与沙、水、人积极互动,展开深度学习,从而获得新的认知。
沙水区环境从物质方面来分类,有沙池(干沙区、半干沙区、湿沙区)、水流、玩沙材料(成品材料有铲子、桶等,自然材料有树枝、松果等,生活材料有砖头、不同长短的PVC管等);从精神方面来分类,有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环境、幼儿与教师的互动环境、幼儿与幼儿的互动环境等。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提供适宜的材料,架构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环境,本园教师展开了“水坝建成记”的实践与思辨[1]。
一、多维材料的适宜提供—以“修水坝”为例
(一)多样化材料的提供
在沙水区,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兴趣和能力发展的差异,使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让幼儿在不同层次的探究中不断成长,获得新的关键经验。
今天的游戏是大班孩子沐沐、新瑀、子轩、鑫鑫四个孩子往新水渠前段填沙,抬高水位。孩子们填沙的时候,旧水渠里的沙子被冲掉了,水直接进入了旧水渠。
环境:东面大沙池(泥沙混合质地较硬)
材料:铁铲、砖头、PVC管……
沐沐:“不好啦,旧水渠被冲开了。”
新瑀:“没事,鑫鑫、子轩,你们继续填,我和沐沐去修一下。”
只见他们铲了沙填进去,不一会儿旧水渠口又被拦住了。
新瑀:“我来踩一下,结实一点。”说着就下水踩了几下,接着说:“来,再来填点沙子。”
沐沐:“好,我觉得这下子应该很结实了,走吧,我们回去吧。”
于是,新瑀、沐沐又回去和鑫鑫、子轩一起填沙。但是不一会儿,水流又将旧水渠口子上的沙子冲走了。
新瑀:“不好,沙子又被冲走了。”
沐沐:“你看,旧水渠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水? 和我们这边差不多,难怪水老是不往前流。”
教师:“你们不是用沙子堵住了吗?为什么两边的水会差不多?”
新瑀想了会儿说:“难道沙子不防水?水都漏过去了?”
教师:“那水为什么总往旧水池跑呢?”
沐沐:“你看,水是朝前面流的,直接就去了旧水渠,如果我们想让它转弯去新水渠,那么我们得找坚固的东西挡住它!”
于是,沐沐搬来砖头,横在水渠中间,阻挡水流,果然有一部分水流乖乖地流向了新水渠。但砖头兩边还是有水流过去,于是他们又搬来两块砖加固,然后用沙子将空隙填埋起来,让水流能够顺利转弯进入新水渠。
在幼儿发现旧水渠水很多以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去关注沙子的防水性、牢固性以及水流的流向问题。用更防水、更坚固的砖来改变水流的方向,让更多的水进入新水渠。
(二)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
在游戏中,幼儿开展了修水坝的活动,虽然幼儿对水坝有一定的认知,但对水坝的用途、结构并不是很了解。因此他们修的水坝既不能蓄水又不能开闸泄水,更像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但是纵观整个活动,幼儿一起商量,不断调整材料和行为,在一次一次尝试中虽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水坝的雏形出现了。
二、游戏情境的有意建构
(一)问题,发起游戏
幼儿的深度学习是真实自然的学习。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建构的经验也是为了能够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改变生活。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问题随之产生。
问题1:沙和水在一起可以怎么玩呢?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的所有权是归幼儿的,游戏故事线的发展也应由幼儿决定。因此,教师应学会放手,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兴趣点,从而进一步开展活动。
问题2:怎么让沙池里的水动起来呢?
水进入沙池后,离水源近的水可以流动,但距离水源远的水却流动不起来。幼儿的问题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究,此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多种工具鼓励幼儿去尝试,让“不动”的水“动”起来。
(二)讨论,丰富情境
讨论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梳理整个活动的过程,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还能帮助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回顾,幼儿的现有经验能得到梳理提升。同时,幼儿也要在回顾中完善方案,思考怎么做才能让水坝有序地、按照计划顺利地完成。鉴于有一组幼儿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水坝的修筑,教师便请他们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以此让其他小组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在修水坝时存在的问题,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优化方案,最终获得水坝修筑的完整经验。
(三)游戏,深度学习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养成在游戏之前制订一份“设计方案”的习惯尤为重要。制订方案的过程,除了可以引发幼儿之间的讨论和协商,让幼儿学习接纳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理解方案的意义,明白方案与接下来行动之间的关联。另外,在交流计划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对水坝的选材、水库的大小深度、幼儿之间的分工都做了计划。通过分享自己的设计,幼儿可以发现自己计划中的不足,在聆听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别人设计的闪光点,并加以借鉴(见表1)。
三、活动过程的环境表征
随着水坝活动的开展,除了用丰富的材料、游戏的情境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教师还需要着眼于整个活动过程的环境呈现,对活动中所产生的经验、问题,用幼儿所理解的方式进行梳理,促进幼儿持续深入学习。
(一)信息墙:拓宽幼儿的已有经验
修水坝是幼儿自发的玩沙活动。在游戏萌芽的初期,教师并没有打断幼儿,而是追随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将修水坝的想法付诸实践,同时用手机记录他们的活动过程,通过信息墙呈现幼儿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激励幼儿深入、持续地开展活动。这样的行为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使更多的幼儿参与到修筑水坝的活动中。
随着活动的开展,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知道水坝,但对水坝的具体功能不太了解,有些幼儿通过调查、尝试已经认识水坝了,但仍然有一部分幼儿所了解的只有水坝的挡水功能。正是由于对水坝认识方面的分歧,他们的合作不能持续深入地进行,于是幼儿用绘画、照片、视频等形式将自己了解到的水坝的结构特征、功能在信息墙上分享。一时间,信息墙成为幼儿自由活动时最热门的地方。对水坝有认识经验的幼儿愿意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对水坝认识不足的幼儿则通过“信息墙”对水坝有了更直接、更具体的认识。
(二)表征墙:满足幼儿表达的欲望
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部分幼儿能够顺利修筑水坝,也有部分幼儿却迟迟没有进展。成功的幼儿有表达、分享自己喜悦和经验的欲望,而不成功的幼儿则渴望更多帮助或出现兴趣的消退,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教师又创设了表征墙,主要记录孩子成功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成功的幼儿分享他们小组的水坝设计图、分工图,为其他幼儿带去了修筑水坝的经验。在修筑水坝时,水源成了抢手的资源,为了让每个小组平等地享受水源,幼儿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从轮流使用水源到计时轮流使用水源,最后幼儿使用PVC管将水源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支流,彻底解决了水源的“争端”。表征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思维碰撞和深入学习的机会,也让水坝从最初的“兴之所至”真正走向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互动环境的多维体验
(一)经验的多维体验
互动环境,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必要阶段,更是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催化剂。在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在幼儿与教师的平等互动中,在幼儿与幼儿的良好互动中,从一个个地发现问题到一次次的交流思考再到一点点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循环往复……
又一次户外沙水区活动开始了,幼儿拿着完善后的设计图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游戏。随着游戏的深入,一座座水坝诞生了。
1.“水库深水坝”
沙水区最热闹的是以子恒为首其他人为辅的“施工队”。子恒安排可乐、锦晨将水坑挖得又深又大。为了方便施工,子恒还用铲子划出一个区域作为标志。他和钰宸选择了在水坑的最窄处修水坝,先用砖头,并覆盖大量沙子,阻止水流外泄。但开闸的时候需要把沙子剥开再把砖头拿出来,这样整个坝体就被破坏了,水流也呈现不出倾泻的状态。在几次尝试后,他们用PVC管架在水库口子处,用沙子掩埋,形成一道沙墙,每次开闸的时就用铲子在PVC管下面捅一个洞,湍急的水流就会从洞里涌出来,结束后再用沙子将洞填上。
2.“闸门水坝”
俊哲和春宇两人尝试用木板修水坝。他们先挖了一个小坑,将木板挡在出口处。但水会从木板的两边流出来,于是他们又换了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板,但都没有成功抵挡水流。这时,春宇用沙子堆實了木板,水流终于不再往外跑了。他们在此基础上将水坑挖大,然后用小桶把水提过来灌在坑里,当坑快满的时候,抽出木板,水流一下子冲了出去,他们两个开心极了!
3.“双门水坝”
梓潇一组想修一个两边都能开闸的水坝。他们选择在沙水区的中央挖水库,但水库的水和旁边河道里水一样多。他们给水库灌水,但刚灌进水的时候,水库的水位升高了,过不了多久水库和河道里的水位又一样了。尝试了好几次,最后,他们将水库搬到了沙水区边缘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只要一开闸水流就会往下流。在商量后,他们在水库的另一边也修了一个水坝。梓潇一声令下,两边同时开闸,水顺势而下,非常壮观!
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尝试方案、再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尝试方案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思维的多向生长
有意义的游戏情境,让幼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而兴趣则给了他们深度学习的持续动力。在“水坝建成记”中,师幼共建的有效互动环境,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多向发展。
(1)学习方式方面,幼儿能够从水坝样式、所需材料、分工等方面制订较详细的计划。虽然活动中存在问题,但幼儿通过积极协商,最终顺利将水坝修筑成功。幼儿一开始对水坝一知半解,导致水坝修筑并不成功。在积极查阅资料,了解水坝结构和功能后,他们成功地修筑了水坝。
(2)在玩沙技能方面,幼儿能够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材料,并运用各种技能修筑水坝,使水坝具备了蓄水功能。
(3)社会性发展方面,当水坝修筑遇到问题时,幼儿能积极应对、不惧困难,在修筑水坝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并能进行回顾,同时在遇到矛盾冲突时,能够通过协商来解决矛盾。
结 语
沙水区环境,是孩子的,是自然的,是多维的,更能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探究。在“水坝建成记”案例中,幼儿在愉悦的沙水区环境中与沙水亲密接触,与材料有效互动,与自己的同伴、教师积极互动……水坝建成了,幼儿的天性得以释放,认知不断丰富,思维也被有效激发。
[参考文献]
[1]戈柔.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