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德于数学 教与育并举

2021-01-21李虎

求知导刊 2021年4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以理性、客观为特点,比较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技能的培养,对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新时期,“立德树人”成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数学课程中积极导入德育元素,使数学教学活动发挥德育价值。但是,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数学教学难以有效渗透德育。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的育人价值,研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8-0079-03

作者简介:李虎(1989.6—),男,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小学西双湖校区,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因此,数学教育不仅要“育才”,更要“育德”。小学数学课程具有理论先行、知识点复杂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在课堂上发挥德育作用[1]。教师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引入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才能发挥小学数学的育人价值。

一、小学数学课程德育现状分析

(一)德育教育缺席,德育力度不足

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被古人视为个体立足于世的根本条件,也是评价个体能力、素养的基本参考标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要想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就必须积极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导入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動,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2]。但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德育教育缺席已经成为常态: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部分教师虽然设计了德育教育板块,但局限在“约束行为”“遵守规章制度”的层次,只要求学生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并不重视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3]。对学生来说,德育教育就是教师不断提出任务、限制行为的过程,这导致部分学生对德育教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其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保障。要在由理性知识构建的数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就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合理选择德育素材,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让学生形成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良好意识[4]。

(二)德育素材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德育教育是以学生的情感为基石开展的教育活动,教师重视学生道德素质与思想意识的培养,希望借由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必须科学选择德育素材,将抽象的德育理论融入具体的故事、资料中,保障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性[5]。但在如今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对“如何应用德育素材”这一问题并不关注,为了完成德育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直接引入德育素材,并不重视学生的能力、情感,德育素材与德育教育模式十分单一。对于数学故事、数学历史等材料,学生无法形成应用意识,自然也感受不到德育教育的人文魅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数学问题、数学名人都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但在借助相关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部分教师对德育知识生搬硬套,对德育素材视若无睹,将注意力放在了理论教学上。课堂上的德育没有素材的支撑,有效性就难以提升[6]。

(三)德育方法落后,教学模式生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可选择的方法有很多,如结合数学知识导入德育话题,也可以借助数学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在设计德育教育方案时,互动、探究、自学都是可选择的。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一把抓”式教学模式似乎更常见: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德育教育要求导入德育理论,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管理。这种命令式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7]。部分教师在设计德育教育方案的过程中只考虑教学进度,并不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生硬,导致德育教育难以被学生接纳。

二、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数学文化承载德育,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不仅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素材。对学习者来说,数学文化价值是前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可从数学互动、数学问题中体现,只有正确认识数学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8]。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数学文化素材,将数学发展史与文化故事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数学学习状态。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向小学生提出数学探究问题:“在没有掌握数字概念的古代,人们是利用什么方法记录数字的?”借此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引入计数知识的发展史:“人类文明刚刚开始时,人类对‘大数’还没有概念,不需要计数;在逐步掌握了数学知识后,开始通过‘结绳’‘刻字’等方式记录数字。我国对数的研究在西汉时期便已经开始,而‘大数’概念的蓬勃发展,是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开始的。”结合数学知识,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课程的文化特点:如今的数学知识是集百家之长的数学理论,是成熟、系统的数学教学内容。

结合上述案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数学文化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其主动探究、应用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德育教育价值在课堂上体现。

(二)数学问题引入德育,明确学习方向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仅将数学问题当作一种增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素材,虽然强调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但并不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9]。数学问题蕴含着德育元素,因而结合德育教育的有关要求,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问题中的德育元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培养其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配合实践活动落实德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更强的数学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思考自己认为最大的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在课堂上分享。联系生活经验,学生说出了“米”“斤”“千克”等概念。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学无止境”这一思想,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结合相关数学知识换算数学单位,让学生掌握数学换算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断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在同步提升,形成了乐学、好学的良好素养,逐渐消除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不一定要完全展示在课堂上,可以留给学生一些遐想、解读的空间,使学生不断探究[10]。

(三)数学故事落实德育,改变学习态度

德育教育要从感性的角度开展,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情感意识设计德育模块,促使小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对心理意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结合故事开展的德育教育更有吸引力,能够有效改变小学生对待德育教育活动的态度。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可引入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中外数学故事、数学话题,借此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成长[11]。

以“曹冲称象”的数学故事为例,面对重量惊人的大象,曹冲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进行称量:石头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根据船沉下去的距离,便可精准判断大象有多重。在这个故事中,学生理解了思考、探究的意义,有利于养成凡事先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在“欧几里得测量金字塔”的故事中,学生会被欧几里得的研究精神所感动:作为数学大师,欧几里得一生谦逊,在几何学上不断钻研,在人类数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阅读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看到当中的趣味数学知识,更会品读相关角色的行为,进而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四)数学名人融入德育,向着榜样前进

名人是数学史上的灯塔,更是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的榜样。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引入名人故事,如在教学互动环节,以“品读数学名人”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相关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人格特点进行评价,感悟其伟大品格与探究精神,确定学习榜样[12]。在德育教育活动中,“你要……”的教学模式只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而名人故事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将“你要怎样做”转化为“我要怎样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使德育发挥价值。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配合数学名人故事与学生进行互动:“中国的数学家刘徽在上千年前便提出了‘小数’的概念。在十三世纪左右,数学家秦九韶完善了小数的定义,在《数学九章》中提出了‘十进制’的概念,并进一步完善了小数的进位关系。”学生通过了解历代数学家与小数之间的渊源,自主探讨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同时体会了数学家们不懈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乐于学习的良好素养,改变了怕吃苦、懒惰等消极学习心态。这样的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养成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

(五)数学活动引入德育,感受德育内涵

数学课上的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互动的层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实践、反思,借由德育素材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完善自我[1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积极设计多元活动模块,对德育教育的内涵、价值进行深度开发,完善德育教育流程,满足小学生的活动需求,让学生体会德育教育的魅力,在思想、能力上实现全面育人[14]。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为例,围绕扇形统计图的应用价值、数学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和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数据收集、统计图汇总、记录活动过程等任务,并选出小组代表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阐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技能、思想得以体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德育理念也会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能够重新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向他人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在应用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有关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其汇总数据、展示数据的相关功能的认识,还能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自身学习热情。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内涵设计德育教育模块,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入感受德育教育的内涵[15]。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但小学数学教学盲目引入德育教育,很难体现出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容中的德育元素,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動性,促使学生深入感受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养成乐学、严谨等良好品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洋洋.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德育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7-8.

[2]徐加丽.小学数学与德育有效整合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21-22.

[3]席丽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新教育,2021(28):58-59.

[4]王秀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J].吉林教育,2021(28):46-47.

[5]张小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写算,2021(26):33-34.

[6]吴英.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德育的几点对策[J].教书育人,2021(14):67-68.

[7]罗俊.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23-24.

[8]王海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2021(19):228.

[9]牟志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14):35-36.

[10]樊莹莹.落实道德教育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5):94.

[11]任容.多措并举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5):86.

[12]钱峰.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107.

[13]郭敏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83):70-72.

[14]唐筑.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四),2021:239-241.

[15]於晶晶.融入德育 让小学数学课堂彰显精彩[J].名师在线,2021(23):31-32.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