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浮萍”也能“扎根”
2021-01-21朱青
朱青
朗读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亦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走进文本、体会情感的一扇大门。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准确具体,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还要有层次性,让学生在朗读方法的学习上,可以不断进步。因此,结合之前的理论学习以及校本研修讨论,我认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可以分为三步:
一、读通课文一一字正、词准、句顺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以及在课堂上对部分难读的字词正音,对长句子进行停顿、断句等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基础环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有了这一环节的奠基,后面的学习才能顺利开展。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就要依靠学生的课前预习,若是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或者干脆没有预习,那么他这一课的朗读要求很难达标,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在朗读指导之前还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读懂课文一一梳理文章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是能够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因此,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课文内容填空或者是句段的讲解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这其实也是给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或者说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为朗读指导的第三步做铺垫。在《雨后》一课中,学生知道这是写雨后孩子们在广场上玩耍的场景,那他们就会明白,开心、快乐是这篇课文表现的主要情感,朗读时就会融人这样的感情。
三、读雅课文一一代入情感
读雅课文,即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也是最难的一步。正如前文所说,教师们经常在课上对学生说:“请你朗读时把文章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此时大多数学生是不明白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在朗读中体现出情感的,这就是老师需要指导学生的地方。
1.抓住提示语等关键词进行朗读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时,最常用的指导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等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朗读诠释,达到有感情朗读。如,在《雨后》中“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一句中,学生抓住“咬、提、轻轻地、小心地”等关键词,边做动作,邊慢慢地小声朗读,把妹妹小心翼翼的心情给读出来。
2.读出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对于朗读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知道了,看见感叹号要用感叹的语气去读,连用两个或多个感叹号时,语气要越来越强烈。问号的出现一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音调上扬。而省略号和破折号也有其要表达的语气。例如,在部编版三上的《一块奶酪》一课中有这么一句,“立正,向后一一转,齐步一一走”,这里的破折号起到了延长声音的作用,朗读时要体现出来。
3.评价语激励
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呢?我认为,除了指点方法外,还要做适当引导,课堂上的引导可以通过评价的方式来实现,评价既可以由老师来,也可以由学生来。《雨后》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这句时,我希望学生能把“使劲”和“溅起多高”表达的感情读出来,但是学生一直读不出来那种感觉。我就不断引导、激励学生,通过评价不断引导他们找到感觉;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问问别的学生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发现对方朗读中的不足,进而再做朗读尝试,自然会读得更好。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隐藏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多种形式、多重方法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再到读雅课文是重中之重!让我们在课堂上“遇见”朗读,“培育”朗读,让朗读在课堂中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