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胃肠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1-01-21廖星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开腹微创腹腔镜

廖星学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00)

临床普外科中,胃肠肿瘤属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分为良性、恶性两种,一般恶性患者多于良性,该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与患者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1-2],由于该疾病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与其病症相似,为此,在患者就诊时一般已经达到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手术治疗为该疾病主要治疗手段[3-4],但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存在不同影响,本院抽选70例胃肠肿瘤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旨在探究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选本院接收的70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代表,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23±2.31)岁,肿瘤直径分布于1.5-5.5厘米,平均(3.45±0.52)厘米;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51.31±1.89)岁,肿瘤直径分布于1.4-5.6厘米,平均(3.39±0.27)厘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基线信息,其差异呈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测结果为良性肿瘤;②70岁以下成年;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③严重精神性疾病,无法正常交流;④小于18岁大于70岁;⑤肿瘤存在转移现象;⑥对本研究存在禁忌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进行贫血与水电解质纠正,将传统开腹手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患者自身肿瘤位置进行卧位、截石位等体位选择,并依照肿瘤类型实施胃癌根治术及肠癌根治术等手术方式。

研究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主要表现为:①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取截石位,观察路径建立在患者脐上方,手术路径建立在患者左右上腹,建立CO2气腹后,置入腹腔镜,查探肿瘤形态与病灶周边组织关系,之后开始进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离断胃韧带与胃结肠,横断肝胃韧带与大网膜,同时依次游离静脉与动脉,并进行切断处理,随之清理围内淋巴结,依照从上至下,先胃大弯后胃小弯清理原则实施清理,关闭CO2气腹,取约5cm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行荷包包埋处理,同时将十二指肠残端进行处理,进行远端胃切除,冲洗腹腔,在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下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腹腔完成手术;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截取患者截石位,周身麻醉采取气管内插管方式,脐孔穿刺后,行气腹建立,其压力保证在11mmHg,将30°腹腔镜置入腹腔,主操作孔位于患者右下腹部,其长度为12mm,辅助操作孔位于左右脐旁与左下腹部,其长度为5mm,分离与乙状结肠管相近的系膜血管,于患者下腹正中小切口将肠管取出,根据乙状结肠长度确定近端切断位置,并切断侧韧带、骶骨直肠筋膜,再对侧方淋巴结进行仔细清扫。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肠瘘、吻合口瘘、气胸、皮下气肿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研究,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与转移率及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差异呈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

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其差异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表1。

2.2 并发症

研究组总发生率为2.8%,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2.8%,经统计学分析得知,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表2。

表1 比较组间患者各项手术指标

表2 两组患者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3 讨 论

胃肠肿瘤在临床中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以往临床中,开腹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此种手术方式要求简单,基层医院也可开展,有研究表明,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相近,但开腹手术创伤性较大,在手术过程中,易造成大出血等严重事件,且术后恢复期较长,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不利于其预后[5-6]。

腹腔镜手术属微创手术的一种,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7],可有效避免开腹手术所带来的风险,且腹腔镜微创手术切口小,遗留体表的瘢痕小,不影响形体美观,符合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促进预后,更加被临床工作人员及患者所认同。有研究提出,腹腔镜微创手术虽然用时长于开腹手术,但两种手术效果相近,且该手术对肿瘤清除率较高,预后较高,远期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为P<0.05,说明,将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胃肠肿瘤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存质量,是一种优质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开腹微创腹腔镜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