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骨肽(I)的抗炎疗效研究

2021-01-21李建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致炎注射用抑制率

李建英,邢 庆,陈 敏

(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炎症(inflammation)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感染等损伤因子的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如IL6、TNF等。炎症引发的疼痛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炎症包括皮炎、脑炎、心肌炎、鼻炎、关节炎等。其中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截至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患关节炎的病人达1亿人以上,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关节炎共有100多种类型。根据是否为细菌感染引起,可将关节炎分为化脓性关节炎、非化脓性关节炎。其中,非化脓性关节炎包括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反应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炎性创伤可使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炎症因子的释放在疼痛的机制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炎症因子的改善是评价药物抗炎效果的重要指标[1]。目前,治疗关节炎采用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三种方式。对于晚期患者,手术治疗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手段;对于早中期的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并配合其他方法辅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多种类型的多肽类药物上市并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逐渐成为治疗关节疾病的首选药物[2]。注射用骨肽(I)属于生化药物,是从胎牛的四肢骨中提取的骨肽(I)溶液加适量辅料制成的无菌冻干品。成分中主要含有多肽类骨代谢因子,有拮抗炎性细胞因子,缓解炎性反应,调节钙磷代谢,促进新骨形成、同时增加骨钙沉积的作用。本文诣在对注射用骨肽(I)的抗炎效果进行研究,观察评价注射用骨肽(I)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提供有效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大鼠20只,体重120~160g,由辽宁长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CXK(辽)2015-0001,编号:211002300022971

1.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注射用骨肽(I)(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70818);角叉菜胶(Sigma 公司生产,批号080M0192V);灭菌注射用水(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601282);氯化钠注射液(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170110D10)。

1.1.3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型号JJ2000,编号DWS-YQ-084);超净工作台(型号CJ-2F,编号DWS-YQ-085);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型号SYQ-DSX-280B,编号DWS-YQ-021);足跖容积测量仪(型号YLS-7C,编号DWS-YQ-083)

1.2 方法

1.2.1 大鼠足肿胀度测定

取20只大鼠,称重,随机分为 2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射用骨肽(I)组。分组后用足跖容积测量仪一次测量所有大鼠的右后足足容积作为基础容积,测量完毕之后在其右后足足跖部位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 ml/只,空白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完角叉菜胶或生理盐水后,分别再用足跖容积测量仪测量致炎后1h、2 h、3 h、4 h、5 h大鼠的右后足足容积,记录数据,计算肿胀抑制率[3]。通过比较两组足肿胀程度及肿胀抑制率,评价注射用骨肽(I)的抗炎作用。

肿胀抑制率=(对照组足跖肿胀度-给药组足跖肿胀度)/对照组足跖肿胀度×100%。

1.2.2 统计学方法

各组计量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应用Excel 2003和 SPSS 11.5 Graphpad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注射用骨肽(I)对大鼠足肿胀度的影响

大鼠足跖肿胀度随致炎时间变化的结果如表1、图1所示。应用足跖容积测量仪测定大鼠的足跖体积,比较两组足肿胀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同一组中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致炎程度变化趋势。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时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大鼠致炎后的足肿胀度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表中的结果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注射用骨肽(I)组在致炎起始阶段(1h时)大鼠的足跖肿胀度略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药物起了作用。两组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在致炎后2h时均达到高峰,此时两组大鼠的肿胀度分别为37.93±7.26、32.36±1.33,注射用骨肽(I)组大鼠足跖肿胀度(32.36±1.3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7.93±7.26)(P<0.01)。注射用骨肽(I)组在致炎后 2 h 与同一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均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度(P<0.01),说明注射用骨肽(I)组在 2 h 后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跖肿胀。致炎后5h时空白对照组和注射用骨肽(I)组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分别下降到19.83±4.07、15.61±2.8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注射用骨肽(I)组足肿胀度下降显著(P<0.05)。

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致炎后3h时抑制率呈明显上升趋势,4h时抑制率达到最高值,说明此时注射用骨肽(I)对大鼠足跖肿胀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1. 大鼠足跖肿胀度随致炎时间变化的结果(n=10,±s)Table 1. The results of the changes of swelling degree of rat plantar with time of in flammation(n=10,±s)

表1. 大鼠足跖肿胀度随致炎时间变化的结果(n=10,±s)Table 1. The results of the changes of swelling degree of rat plantar with time of in flammation(n=10,±s)

注: *与空白组比较 P<0.05, **与空白组比较 P<0.01

足跖肿胀度1h 2h 3h 4h 5h空白对照组 31.53±2.34 37.93±7.26 32.55±4.51 29.22±4.37 19.83±4.07注射用骨肽(I)组 29.67±2.21 32.36±1.33** 21.57±2.44** 18.86±3.15** 15.61±2.86*组别

图1. 大鼠足跖肿胀度随致炎时间变化的结果(n=10)Fig1. The results of the changes of swelling degree of rat plantar with time of in flammation(n=10)

图2. 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随时间变化曲线Fig2. Time-dependent curve of inhibition rate of rat plantar swelling

3 讨 论

本文主要对注射用骨肽(I)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跖肿胀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注射用骨肽(I)对大鼠足跖肿胀度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注射用骨肽(I)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说明其在大鼠患炎部位产生了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并且从图2可以看出,致炎4小时后,注射用骨肽(I)对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达到最高值,说明此时药物对大鼠足跖肿胀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节炎是常见的炎症反应之一,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常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残疾,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诱发关节炎的因素复杂,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相关。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关节炎。但不属于特效方法 ,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作用较大[4]。

注射用骨肽(I)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工提取制成,其成份主要为胎牛四肢骨中的多肽类骨代谢因子。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易于被人体吸收的特点。注射用骨肽(I)中含有的多肽类骨代谢因子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骨源性细胞及因子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转化生长因子-β ( TGF-β)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碱性磷酸酶(ALP),故具有调节骨代谢、抗炎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效用最强的骨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 TGF-β) 对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有协同作用,并具有抗炎活性,可抑制各种由于骨关节炎症产生的炎性浸润和关节损伤,并有效促进软骨关节修复,增加骨钙沉积的作用[5]。

猜你喜欢

致炎注射用抑制率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动脉粥样硬化中PCSK9的致炎作用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日本荚蒾叶片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优化*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效果及对血清IL-2、TNF-α的影响
牛痘疫苗兔皮致炎免疫提取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致过敏性休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