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性溃疡胃镜治疗及临床分析

2021-01-2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电凝外科手术消化性

赵 斌

(内蒙古航天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6)

临床常见消化性溃疡患者,患者时常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该病病情凶险,尽快止血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为提高止血成功率,减少外科手术,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男女比30:25,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0.33±14.36)岁,其中30例患者伴有呕血;对照组男女比27:28,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0.72±14.55)岁,其中32例患者伴有呕血。所有患者均表现出黑便症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入院后清除呕吐物、血渍等,保持呼吸通畅,酌情给予吸氧,抬高患者下肢,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0407;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1ml:0.1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6h/次。1-3d后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7024006;规格为2ml:0.2g*10支)0.2g加入生理盐水250-500ml静脉滴注,6h/次。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入院后检测生命体征,对胃内有大量积血的,先给予生理盐水冲洗以充分暴露患处,明确出血点之后再进行胃镜治疗。对微量活动性出血的,给予凝血酶500U胃镜下注射,注射点为出血点周围1-3mm;当发现出血部位已经形成血痂时,采用1:10000肾上腺素注射,各点注射0.5-1.0ml,多点注射直至停止出血[2]。当经处理后止血效果不理想时,给予电凝止血,热探头能量25-30J压迫出血点,反复热凝直至局部变白,停止出血。内镜止血后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注,监测生命体征、出血量、尿素氮、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尿量、黑便量、呕血量与次数等以判断疗效。当患者的血红蛋白继续下降、少量黑便,但是48h内输血量低于1000ml,血压稳定,则继续内科治疗,酌情给予再次内镜止血。当发现大量黑便、再次呕血,血压、血红蛋白给予下降,且48h内输血量超过1000ml,则转外科手术治疗[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12h、48h的止血率,观察两组治疗1周后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的格式表示,采用卡方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取0.05,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外科手术。观察组患者的的12h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止血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1周内再出血率比较,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止血效果 (n,%)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早期症状不明显,这是造成治疗时机被延误的重要原因,时常引起出血、穿孔等。消化道出血是该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溃疡出血病情凶险,大量出血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尽早采取止血措施,这对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预防失血性休克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以及促进患者康复均意义重大。常规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时,包括H2受体拮抗剂以及抑制剂在内的抑酸药物尽管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一些合并其他疾病以及年老体弱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时常不理想,这些患者多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本次研究采用奥曲肽及西米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前者为生长抑素,其对胃泌素释放据偶抑制作用,可减少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的释放,还能减少内脏血流量;后者为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2受体进而竞争性抑制组胺,抑制胃酸分泌,其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4-5]。

本次研究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镜进行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起止血快,效果好,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快速、安全、微创的特点,这一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时,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明确出血情况与部位,也能给予相应止血措施以抑制出血,这是消化性溃疡出血重要的非手术止血方法。本次研究中,对微量活动性出血患者给予凝血酶以止血,其用药后引起局部凝血途径激活而发挥止血效果;对出血量较大的,胃内冲洗后给予1:10000肾上腺素止血。该药物是最为常用的内镜止血药物,多点注射后引起局部肿胀对出血血管造成压迫而发挥止血效果,肾上腺素的血管活性作用可收缩黏膜下的血管,除此之外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对这些出血量较大的病人给予1:10000肾上腺素注射后,患者多可取得理想的止血效果[6]。

注射止血操作要尽可能保证注射针与溃疡面垂直,这样才方便注射药物,但是当溃疡位于十二指肠上壁与后壁,以及胃小弯、胃后壁时,注射针与溃疡面并不垂直,难以准确注射,对这些溃疡的注射止血时常难以成功。本次研究中对注射止血后止血效果不理想的,采用电凝止血法,热探头直接接触组织释放热能,引起血管以及局部组织凝固、坏死,从而取得止血的效果。电凝操作简便,但是其附件价格相对较高,电凝次数过多或者能量过大时有一定穿孔的风险,因此并不优先考虑。

本次研究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给予胃镜止血治疗,无中转外科手术治疗者,从止血效果上看来,患者的的12h止血成功率高于常规内科治疗的止血成功率,P<0.05,但两组的48h止血成功率比较,P>0.05,提示胃镜止血可迅速取得止血效果,其止血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应用胃镜治疗的止血效果显著,可减少近期再出血,降低外科手术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电凝外科手术消化性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