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住院儿童静脉留置针应用现状横断面调研分析

2021-01-21杨翠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钢针基层医院儿科

杨翠翠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徐州 221011)

短期外周静脉输液是儿童首选静脉治疗途径,随着静脉治疗护理理念的推进和技术的进步,目前临床已经广泛推广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住院患儿的静脉输液工具[1-2]。但在基层医院住院儿童静脉治疗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患儿和家长对儿童外周静脉穿刺和固定的密切配合程度不够,护理人员对《2016 版INS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执行的依从性不够,基层医院使用的静脉治疗工具也与国家规范标准有一定的差距等[3-4]。因此,本研究为调查基层医院住院儿童静脉治疗中留置针应用现状,通过对数据的量化,分析我院儿科住院儿童目前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院静脉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通过人员培训、工作流程的完善和督查整改,达到提升静脉治疗质量的目的,以规避和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及护理风险。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儿科病区2019年11月1~15日间接受静脉治疗的患儿217例。纳入标准:(1)本院儿科门诊就诊收入院并接受连续两天以上的静脉输液治疗患儿;(2)患儿病情平稳,静脉输液治疗药物为抗生素及普通药物,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排除标准:(1)新生儿静脉输液治疗;(2)外院就诊并带入的静脉输液治疗;(3)接受腐蚀性化疗药物治疗患儿。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小组:由本院护理部静疗小组8人担任调查任务,小组成员均为本科以上高年资护理人员,其中江苏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1人,徐州市静脉治疗专科护士4人,调查前对小组成员进行专场培训,8人均熟悉静脉治疗操作规范及要求,具备静脉治疗质量监督、控制和检查能力,本次调研具备准确性、客观性,真实有效。

1.2.2 调查工具:(1)由调查小组成员运用《住院儿童静脉输液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住院儿童患者的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两部分内容)对病区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普查,应用智能手机现场拍摄患儿ID信息、输液工具、导管状况、输液部位的选择固定、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等图片,并上传汇总,逐项整理成表格后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5-6]。

1.3 评价指标

静脉输液并发症判断标准:(1)穿刺部位渗血:透明贴膜下可见穿刺点周围有血渍或血痂。(2)静脉炎:输液部位发红且伴有或无疼痛及以上。(3)渗出/渗出:静脉输注药液时,药液进人静脉腔以外的周围组织。(4)堵管:静脉输入液体时滴速明显减慢或完全停止[7-8]。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 统计软件包分析,运用频数及百分率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儿科病区2019年11月1~15日调查期间接受静脉治疗的患儿217例,其中,50例患儿使用钢针穿刺,占输液总数的23%;其中输液时间超过4h的12例,钢针非单次输液28例;有167例患儿使用外周留置针,占输液总数的77%。本调研217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平均年龄为(3.85±2.12)岁。

2.2 外周静脉留置针情况:

(1)静脉留置穿刺部位:1 6 7例外周留置针患儿中选择手背穿刺73例(44%),选择头皮静脉穿刺58例(35%),腕关节穿刺20例(12%),下肢静脉穿刺16例(10%)。(2 )留置针的类型及材质:选择非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产品安全型留置针患儿仅70例,占42%(70/167)。(3)静脉留置时间:留置1天患儿48例,占29%;留置2天患儿75例,占45%;留置3天患儿34例,占20%;留置超过3天患儿仅10例,占6 %。(4)外周留置敷料固定/维护情况:敷贴卷边,松动;敷贴内积血积液;标识无签名、日期2例;胶布遮盖穿刺点(5)静脉输注药物及并发症情况:167例外周留置针均为输注抗生素及普通药物类,留置针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4例,穿刺部位渗血6例,渗出6例,外渗4例,堵管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1/167)。(见表1)。

表1 217例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横断面调研(n%)

3 讨 论

外周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因反复穿刺对患儿血管的损伤,操作简单,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静脉通道,可缓解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不适和痛苦,还可有效减轻儿科护士的工作量,是住院儿童患者中需要最广泛使用的静脉导管,也是儿科使用率最高的输液工具。但是目前基层医院住院儿童在留置针安全选择和使用方面尚有待提高[9-10]。

美国《静脉治疗实践标准(2016版)》INS规范指出,儿童应避免使用钢针输液或给药,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增加患儿的痛苦[11-12]。本次横断面调研发现,基层医院住院儿童静脉输液用药虽然均为非特殊药物,但仍存在23%的住院儿童仍然使用钢针进行静脉输液,极大的增加了患儿输液风险,需要立即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儿童静脉输液规范的培训,静脉治疗小组要定期给予督导检查和整改。

本次调研发现,安全型留置针仅占42%,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有32例患儿外周留置针敷料卷边,松动,还有24例患儿胶布遮盖了穿刺点,仅有10例住院儿童静脉输液留置针留置部位时间>72h,另外,还有10%的超过1岁的患儿选择下肢作为留置针穿刺部位,仍然需要引起重视。儿科护士在穿刺前要根据患儿年龄和血管情况,认真仔细选择血管,尽量选择的血管应明显、粗、直、富有弹性,避开关节活动部位及下肢的静脉;根据患儿的血管走向及长度等选择适宜型号的静脉留置针[13]。儿科住院患儿活泼好动,静脉输液穿刺部位首先考虑上臂部位静脉,其次,穿刺后固定时还要考虑敷料易发生受潮、松动及污染的可能,尽量给予妥善固定,避免胶布覆盖穿刺点[14]。本次调研中使用分隔膜安全连接的规范输液连接方式占75%,钢针连接肝素帽比例25%,应明确杜绝使用静脉输液留置针针头接入导管的给药装置方式,以防止针刺伤的发生,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风险,确保职业安全[15-16]。

通过对本次调研数据的分析,基层医院住院儿童静脉输液钢针占比及钢针连接问题存在较大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进一步落实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静脉治疗实践标准的培训考核,并通过流程改造、工具应用、教育培训等护理程序的锻炼,提升科学的静脉治疗护理理念,规范护理行为,进一步提高全院儿童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猜你喜欢

钢针基层医院儿科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小魔术之钢针隔杯入鸡蛋
鸡蛋里的钢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一种冰雪防滑鞋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奇迹漂浮的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