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黑木耳袋料栽培对比试验
2021-01-21杨再刚杨俊轼杨俊春
刘 辉, 杨再刚, 杨 坤, 杨俊轼, 杨俊春
(1.剑河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 贵州 剑河 556499; 2.剑河县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 贵州 剑河 556499; 3.剑河县林业局, 贵州 剑河 556499)
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L.ex Hook.)Underw]又名黑菜、木耳、云耳,属木耳科木耳属[1],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具有清胃和消化纤维的作用,还有镇静、补血的功效,是世界上公认的保健食品[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产量占全世界黑木耳总产量的96%以上,远销欧盟、东南亚、北美、日本、韩国市场,因其利润较高,市场前景好,受到广大种植户青睐[3]。近年来,剑河县以发展林下仿野生鲜食黑木耳栽培为重点,实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按照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政府扶持的原则,以“龙头企业+政府+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由龙头企业剑荣菌业公司提供菌包和技术服务,乡镇(街道)、村两委或合作社、能人组织贫困户发展林下仿野生鲜食黑木耳,实行保回收、保价格、保产值“三重保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剑河县栽培黑木耳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黑木耳不同栽培时间和栽培方式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黑木耳品种为黑微半金菜,原种由贵州剑河剑荣菌业有限公司自行生产并保存,菌丝在22~30℃无污染环境中进行恒温培养。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栽培季节对黑木耳的影响试验 为寻求剑河县栽培黑木耳的最佳栽培季节,在革东镇南高村进行不同季节大田露天和林下栽培黑木耳试验。设1—4月、11月、12月共6个栽培时间处理,每个处理面积2 000 m2,大田摆放菌棒量9 000棒/667m2,林下摆放菌棒量7 500棒/667m2,3次重复。
1.2.2 不同栽培方式对黑木耳的影响试验 在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设3种栽培方式处理,均在3月摆袋,4月中旬采收结束。处理1:大田露天栽培,即在冬闲田上盖上黑膜,把菌袋用竹签以行立袋固定于大田里,袋间距离10 cm左右,摆放9 000袋/667m2。处理2:林下地表栽培,即在比较平缓的杂木林地土表面插入竹签,把菌袋以行立袋摆放,袋间距离12 cm左右,摆放7 500袋/667m2。处理3:林下立体栽培,即在比较平缓、树木规整的杉木林下吊袋,以串为单位,每串挂6袋进行成行栽培,一般摆放42 000袋/667m2。每个处理面积2 000 m2,3次重复。
1.3 栽培袋的制备及培养
1.3.1 培养料配方 硬杂木屑79%、棉籽壳10%、麦麸10%、碳酸钙1%[4]。
1.3.2 装袋 按上述配方比例先充分拌均匀,再加水进行湿拌,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以手捏成团,指缝间不滴下水为宜。菌袋直径10 cm、高25 cm,装料要快并坚实,防止原料酸败、成活率低、发菌慢、易感染和出现壁耳等不良现象。
1.3.3 灭菌 配料装袋后必须及时进行灭菌,生产上常用高压灭菌锅,灭菌温度121℃,持续灭菌2.5 h,灭菌后放置无菌环境冷却,待接种。
1.3.4 接种 灭菌后培养袋温度降至20~25℃时即可接种,在无菌室、接种箱内按相关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接种,接种时动作要稳、准、快。接种后扎紧袋口,把培养袋迅速置入经过消毒的培养室进行培养。
1.3.5 菌丝体培养 培养室内搭设架子,菌袋均匀摆放,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通风透光,呈无菌状态,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养菌初期温度26~28℃,待菌丝长满菌袋表面时温度控制在23~25℃,不能低于20℃和高于29℃。发菌期间要避光培养,待菌袋长满菌丝可调节光线,透光诱发子实体发育,待菌丝全部发育成熟便可进行露天排场。
1.4 栽培管理
1.4.1 刺孔 菌袋经过50 d左右就可使用打孔机打孔,每袋打220个左右,然后按试验设计方案进行菌袋竖立密植。
1.4.2 水分管理 喷水原则为“干湿交替,小量多次”,宜雾喷、勤喷,在早晨和傍晚进行,每次喷水10~15 min,确保耳片膨胀湿润、鲜嫩。水分管理详细情况如下:一是晴天多喷,雨天少喷,耳芽多的多喷,少则少喷,耳萎多喷,耳湿少喷。二是当耳片达到1元钱硬币大小时,即可停止喷水转入采收。三是子实体达到成熟时必须减少或杜绝喷水,否则易引起流耳。四是干湿交替,干长菌丝,湿长子实体,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增加菌丝透养对长耳有利[5]。
1.4.3 采收 耳片采大留小分批采摘,以避免产量损失,保证耳片均匀、质量好。采收前1~2 d停止浇水,并加强通风,当耳片充分展开,耳基开始收缩边缘变薄,直径5~7 cm及时采收[6]。采收时尽量摘净并去除残余的耳基。采收后及时摊放在通风处或网架上晾干,不可放在太阳下曝晒。采完停水6 d后再重复上述栽培管理,培养第二潮木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间栽培黑木耳的生长情况
从表1看出,不同环境栽培的污染率均表现出2月最低,这可能与温度有关,因为在同区域内摆放菌棒的数量、管理方式等相同,只是摆放时间不同,推测与地表温度差异有关。采摘批次2—4月比12月至次年1月多,但4月份的整齐度差。同一栽培环境下,不同时间栽培黑木耳的总产量差异不大,大田露天、林下栽培的每袋产量分别在0.81~0.93 kg和0.80~0.92 kg,3月份栽培的产量最高,分别达8 354 kg/667m2和6 884 kg/667m2。结合黑木耳品相和产量看,大田露天以11月栽培黑木耳的效果最好,林下以3月栽培黑木耳的效果最好。
表1 大田露天和林下不同时间栽培黑木耳的生长情况
2.2 不同栽培模式黑木耳的产量和收益
从表2看出,平均每袋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田露天栽培>林下地表栽培>林下立体栽培,总产量以林下立体栽培的最高,达38 275 kg/667m2。从投入成本看,林下立体栽培>大田露天栽培>林下地表栽培,其中林下立体栽培投入最多,达到142 000元;林下地表栽培投入最低,为25 000元。从栽培收益看,林下立体栽培>大田露天栽培>林下地表栽培,其中林下立体栽培收益最高,达11 100元/667m2。
表2 不同栽培模式黑木耳的产量和收益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剑河县大田露天、林下地表栽培同一环境下,不同栽培时间黑木耳的产量相差不大,大田露天的产量高于林下地表栽培;冬季栽培的黑木耳比春季种植的品相要好,但长势相对春季要缓慢。林下立体栽培相对于大田露天栽培、林下地表栽培而言,可节约大量土地和喷灌基础设施,降低人工采摘成本,利于大面积推广,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7],经济收益高达11 100元/667m2,但受地理环境影响因素多。建议在大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时需减少劳动力投入,实现产业机械化和规模化,加强对工人的专业技术培训,组建专业团队,提高本地食用菌产品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实施品牌战略[8],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