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域下的思政育人机制探究

2021-01-21马琳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协同育人机制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和各类课程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功能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缺乏协同育人的问题。可以从机制构建方面加以优化,包括建立高校党委顶层设计、职能部门互相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直接负责、各二级学院参与协调的组织机制保障,教师队伍之间的交叉任职和挂职锻炼互动机制的建立,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资源共享机制和高校各类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互补和融合机制。

关键词:协同育人 ;思政育人; 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新世界视野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高度,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时代性意义,指出“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思政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全方位推动、全要素协同,并且要全员参与才能实现。为有效破解制约思政育人的瓶颈问题,需要统筹构建“协同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并完善思政“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推进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整体创新发展。构建协同育人视域下的思政育人机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和联动配合

促进主渠道与主阵地有机结合,着力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间,需要有效互动、有机结合,需要有效整合思政教师、校团委、各个学院、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多支力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统一,推进知行合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等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育人合力。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发展和联动配合,提高思政体系建设水平及德育建设质量。同时,整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推动工作融合,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参与组织指导。要想把主渠道与主阵地有机结合,就需要把两支队伍凝聚起来,真正形成育人合力、工作的配合和资源的整合。促进队伍凝聚,必须着力解决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党委进行顶层设计。为实现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有机结合,可以实行主渠道和主阵地两支育人队伍进行相互之间的交叉任职和挂职锻炼。

2 形成育人合力,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可以发挥教育合力的优势,拓展教学课堂、深化理論学习,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明显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使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得以明显提升。立德树人是一个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不仅需要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也需要其他课程的密切配合。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思政教育在思想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承担者,其他课程只要完成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性教育就可以了,从而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独自进行育人教育,难以形成思政课、专业课和通识课课程间的协同育人的合力。事实上,课程思政除了知识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可以包含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的话,那么课程思政则可以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将学生强国志、爱国情、报国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潜移默化融入到日常专业系统知识的教育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功能上是可以形成合力的,在目标上是相同的,二者既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为思政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坚实保障。[1]

3 深度融合各方力量,构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立体化、全方位育人模式

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立体化、全方位育人模式,实现多方力量的有机融合,积极挖掘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思政课传统的课本教学,摆脱传统“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多元化、混合式教育模式,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如果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相脱节,就容易陷入空洞和抽象的知识学习。如果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和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完全脱节,就容易失去思想支撑和理论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将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将价值导向与学生实际的成长需求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只有把主渠道与主阵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衔接、充分的融合,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培育有崇高社会主义理想、有扎实本领、有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不仅仅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思政教师来完成,还需要高校各类课程及所有教师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构建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协同育人机制旨在强调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育人资源,明确各类课程教师的育人职责,处理好育才与育德的关系,坚持以培育品德为根本,培育才能为基础,共同为培养具有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的学识才干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这一神圣使命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淑丽.系统思维视域下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J]. 系统科学学报,2020(1):48-49

作者简介

马琳(1981-),女,成都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1DDD13BF-3125-4A8E-BA18-58E8DF16E770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协同育人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