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协同学习提升初中历史课堂实效的策略

2021-01-21吴振华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吴振华

摘要:“协同学习”是指将每一个拥有独特的学习经验的个体集合起来,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共同分享认识的一种活动状态。这一育人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学情差异为基础,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分享认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协同学习;高耗低效;教学策略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保障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权利,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在新课改洗礼下,课堂教学方式正处于不断更迭转型中,但脱离学情、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常见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试以“协同学习”策略,结合初中历史学科来探讨转变策略与路径。

(一)策略简述

借助数人的交互作用而相互学习,谓之“协同学习”,其本质上是一种“互惠学习”。 “协同”指的是通过同异质的他者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状态。就课堂教学而言,是将每一个拥有独特的学习经验的个体集合起来,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共同分享认识的一种活动状态。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一切活动设计和实践的出发点。在协同学习中,教师应首先关注到学生作为个体,无论在知识积累、学习目标、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方面的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具备差异性;同时,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只有当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并在集体中获得充分交流和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长。

教师的作用则在于主导学习活动的走向。

(二)实施路径

1.构筑良好的课堂氛围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课堂的危机》中,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第一,课堂气氛是否转变;第二,学习方式是否转变。其中,“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协同学习强调互惠的效果和协作的方式,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目标,努力构筑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民主安全的氛围。在协同学习中,教师应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为学生营造民主与安全的氛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所思所想,杜绝主观武断的评判方式,善加引导,使之符合积极、进步的发展方向。

(2)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课堂是各种教育事件的集合体,既有符合预设的循序渐进,又有即时生成的突发事件。在协同学习的策略中,教师应始终以发展学生为最高目标,细致观察課堂中随时变化着的学生的状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及时做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决策,引导意外事件向着积极方向转化,成为课堂有效生成的关键点,推动学生的进步。

2.制定适切的学习方案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深入研究学情,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学习活动方案,发挥“协同学习”的交互作用,使每一个独特的学习者在集体中共同分享学习所得、获得发展,实现课堂的转型。

(1)基于学情,定制任务

什么是学情?赵克礼在《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中指出:“‘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 这些差异和特点,即是“协同学习”集体中,成员间的异质性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应注意区分集体内各成员的不同角色与责任,设计与之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并高度统一于集体的认知深化目标中。

(2)基于个体,达成集体

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层层深入,力争实现所有成员都“有事做”并且“可以做”,以及作为集体的一份子而“必须做”,从而达成这样的共识: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必不可少,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使学生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帮助、互补共进的责任感,和共同对小组成果负责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协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

(3)基于学术,引领课堂

作为协同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通过学术引领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探究兴趣;挖掘探索过程中的“亮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集体中进行合作探讨,启发学生基于现实问题,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意义、有创见的阐释,使“交流、启发、分享”成为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中的“关键词”,从而达成集体知识的深化,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对“协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反思的主体既有教师,也包括学生。作为组织者,教师对“协同学习”进行反思,既要从学习活动设计的层面进行考察,寻找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更优方案,也应从学生个体在集体中的参与和发展程度、集体目标达成情况等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梳理出更契合学情的、更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互动探究模式。

反思也应落实于集体成员内部。参与者对学习过程中同伴及自身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习得自身不具备、而他人拥有的良好思维习惯等优点,从而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互结合,将有利于“协同学习”课堂所有参与者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协同学习”是借助集体之中的交互作用,在学生个人成长的基础上,实现集体的共同发展。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协同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以学情差异为基础,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分享认识;既关注学业成就,也关注沟通能力、思维品质等变化,是符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目标、并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的有益尝试,值得我们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5.

[2].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54.

[3].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18.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