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察言观色 圈评质疑

2021-01-21陈玲梅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真知杨修人物描写

陈玲梅

欣赏文学作品,尤其是作为叙事性文学创作的小说,总离不开那些优秀而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突出的审美价值。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与神奇的想象力、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丰富的文化内涵、纯净的文学语言一样,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了解人物情感世界,深入人物精神家园,从而透彻了解人物思想性格,便于理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内容。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有直接的帮助,对于了解写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也必然会有密切关系。因此,人物形象教学是文学作品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选择了《列夫·托尔斯泰》、《故乡》、《孔乙己》、《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回家》等篇目加以研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内外文学作品单元主题教学的探索,在实践中反复揣摩、修正,从以下三点入手进行人物形象教学。

一、察言观色绘行法

察言观色绘行法,即我们常见的抓住人物描写的词句入手分析人物,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好的人物描写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因此,我们可以将人物描写作为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教学的一个重点。

例如:在执教《列夫·托尔斯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精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总体印象的语句,并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鼻子、眼睛的语句。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抓住这一具体入微的外貌描写就能把握托尔斯泰的主要性格。比如:执教《孔乙己》时,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到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并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赏析描写孔乙己外貌特征的词句从而了解人物的悲惨境遇。再如:执教《故乡》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对话等细节描写的对照中分析闰土形象,引导学生重点朗读第12-30自然段及第55自然段,明确:(1)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二、圈评点睛还其真

圈评点睛,即圈画或精要提炼文中关键词句,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关键词句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设法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找到一把好的钥匙。

例如:执教《杨修之死》在视频导入后,我设计了以下话题:跳读,评杨修。

师: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杨修确实才华横溢,聪明过人,文中有两句话对杨修做了评价,请找出来——

明确: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研读:1.议“真知”:真知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明确:

知门中“活”乃“阔”(人皆不晓其意)

知“一合酥”之意

知“鸡肋”口令(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知操梦中杀人真相(惟修知其意)

知操欲试子才干

知操问军国大事

【对比之中显“真知”:洞悉人心、伺察敏锐、才思敏捷】

小结:杨修的“真知”体现在判断事物时才思敏捷,才智过人,能深知曹操心意,伺察敏锐料问如神。所以后人有诗赞曰: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2.说“恃才放旷”(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文中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

明确:

第2段开头第一句:“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第5段:“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恃才放旷、擅作主张、目中无人、不知轻重

第7段:“修知其事,径来告操”中的“径”字。——做事草率,根本不考虑后果。

【关键词中见性格】

小结:我们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词,确实,刚才同学们所谈到的“便、竟、径、指而叹”这些字眼体现了杨修的放旷。

再如:执教课外文学作品《回家》时,我发现小说中有一个高频字“不”,小说一开始,温葛出场连用四个“不”:一動不动、猜不透年龄、衣服不合身、一身不吭,所以温葛一出场就引人注目勾起读者好奇心,于是就围绕这个勾人心思的“不”字展开话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把握人物形象做好了铺设。

三、质疑问难拓其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是复杂立体的,更需要我们有质疑问难的精神。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巧妙生成”留下空间,创造话题鼓励学生思考,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如:执教《杨修之死》时,设计活动:分析曹操之“忌”,品曹操多面性格,设计了两个问题:1.曹操忌才吗?2.曹操“忌才”吗!两个问题看似相同却又暗藏玄机,这样留有余地的问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乐意查阅资料来证实。

又如:执教《香菱学诗》环节三:有人说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话题:这些评价有根据吗?你觉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发言,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启发学生)

【材料】西园主人曾用这样一段话来评点黛玉的形象:林颦卿者,外家寄食,茕茕孑身,园居潇湘馆内,花处姊妹丛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丽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洵仙草为前身,群芳所低首者也。

这样开放性的话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思考空间,学生能在一定范围内展开思路,各抒己见,不仅进一步认识了黛玉,更培养了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真知杨修人物描写
实验出真知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实践出真知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真正的聪明人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杨修解字
浅谈杨修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