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杨修之死

2016-05-14毕峰

俪人·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杨修太小曹丕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小说。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败斜谷)的后半回。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几乎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也都为杨修恃才放旷惨遭杀害而扼腕,为曹操奸诈狡猾铲除人才而悲愤。

可杨修到底因何被杀,人们历来争论不休。

仅就课文而言,我认为,在魏、蜀之战的最后阶段,因 “鸡肋事件”,曹操毫不犹豫以“造言乱军”之罪名诛杀杨修可谓是堂堂正正,无可指责——军纪如山,杨修如此实在是罪有应得。可如果死因只是如此,故事就真是太简单了。细究此事,不难发现杨修之死着实不简单。因为从文中我们发现,曹操早有杀修之心,只不过一直在等待时机罢了,为的就是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把杨修除掉,却又能避免旁人的猜忌。为了表现这一过程,说明曹操杀杨修的真实意图,作者罗贯中运用插叙的手法叙述了六件事。这六件事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范围,包括改建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和所谓“梦中杀人”三件事;另一类属于政治活动范围,包括杨修告发曹丕阴事、教曹植斩门吏而出和为曹植作答教三件事。从这些事上不难看出,杨修被杀应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杨修才思敏捷,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比如,在改建花园大门事件中:“人皆不晓其意”,却惟修独知;在揭穿曹操“梦中杀人”事件中:“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在告发曹丕密谋事件中作者写道:“修知其事”;在教曹植斩杀门吏事件中,杨修道:“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挡者,竟斩之可也”;特别是杨修在为曹植作答教事件中:“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如此聪明之杨修,曹操当然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留他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就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不顾礼法、目中无人的杨修,在曹操案头看到有一盒酥饼,“见无人,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一“竟”字让人意外,让人吃惊,一小小行军主簿竟然如此放肆,敢开魏王的玩笑,让“曹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揭穿“梦中杀人”亦是如此,睡时杀死近侍,本是曹操玩弄权术、乱人耳目的一个小把戏,可杨修偏偏不识时务,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这样的杨修,岂不是自找倒霉?聪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能猜出曹操的心思;能猜出曹操的心思但不说出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能猜出曹操的心思还要说出开。身边有这样一个才思敏捷、能参透自己心意的人,曹操如何能做到不“忌”、不“恶”乃至时时加以防范呢?特别是杨修告发曹丕阴事,让曹操怀疑杨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教曹植斩门吏而出和为曹植作答教,让曹植在行动和语言上欺骗曹操。此时曹操对杨修的憎恨已忍无可忍,而不识时务的杨修还不知道自己身处险境, “鸡肋事件”中,置军纪于不顾,闻“鸡肋”就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杨修,当他自以为能读懂曹操心思的时候,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操闻此事,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因此杨修被杀纯属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在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到:“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三是杨修深深卷入了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特别是在曹丕已经得势情况下,他还不遗余力的帮助曹植、反对曹丕,就注定了他必将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此时,曹操看到杨修不但对他的个人形象、对他的统治产生了威胁,更重要的是对他未来事业产生了的威胁。深谋远虑的曹操从身后接班人的安全角度考虑,必定要杀掉他。《三国志》中曾提到:“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有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之。”说明杨修被杀跟曹丕、曹植的斗争有关。

以上三个原因尽管角度不同,却似乎都能成立——这是就解读小说而言。

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第一条很难成立。如此聪明的杨修,却被曹操杀死,真的是曹操忌才妒才吗?

如果单单是因为杨修有才策,我想是不会被曹操杀头的。曹操手下,谋事能臣犹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胆有识的程昱等等,这些人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都远过于杨修,却没有一个因为有才而遭曹操忌杀的。

这样看来,恃才放旷应是杨修被杀的主要原因了。可是,才智过人的杨修为什么非要在妒才忌能的曹操面前恃才放旷呢?以杨修之才去了解曹操的妒才忌能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以,杨修非要在妒才忌能的曹操面前恃才放旷是不能简而言之为不识时务,应该是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官职太小。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谁也不能不说杨修的官职是太小了。当太大的才遭遇了太小的官时,当太小的官委屈了太大的才的时,对于这样尴尬而哀伤的境地,杨修选择了因官屈才而沉浮宦海。读过《杨修之死》的人,想来该是有多少在讥笑杨修的恃才放旷、不识时务啊!殊不知杨修亦是很具有些魏晋时代的名士之风骨。“与其苟延残喘,不如尽情燃烧”。此句正是杨修世间一生的真实写照。

可恃才放旷的杨修会被曹操杀死吗?当然不会。

历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只要能为他的政权效力,即使像陈琳那样曾为袁绍著文辱骂他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纳,更何况是杨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说曹操嫉妒杨修的才能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那恐怕就只有第三个原因是正确的。

杨修就这样被曹操杀死。他悲剧性的命运,昭示了性格即命运的真知。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该如何直面人生?是选择才华毕露的张扬个性,还是选择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看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先人,我们不妨让“才”与“智”携手,书写重持久又重进取的大写的“人”。

作者简介:毕峰(1977.1.5)男,河南省新乡市,中教一级 学历:本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杨修太小曹丕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一只蚂蚁
给曹丕的建议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一合酥”续编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绝妙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