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与构建策略探究
2021-01-21王平汉
王平汉
【摘要】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从教学实情出发,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构建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本文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对构建优质课堂的策略进行探究,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构建策略
数学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基础又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和生活经验都不是很丰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小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格外重视教学的方式方法,立足于教材内容、目标与学情,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把控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帮助他们奠定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与优质课堂之间仍有一定的距离,小学数学课堂还有待改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优质课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高效化的教学,构建优质的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统一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小学数学课程经过了多次改革,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一直呈现出较强的统一性,因为教学内容会受到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影响,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内容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因此,不同时期与阶段的优质课堂在教学内容上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是依据各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设定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构建优质课堂时,教师也要坚持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而服务.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改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变.优质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知识.尽管教师对于自身的讲授过程有着较好的把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却没有充分的了解,导致“教”与“学”之间出现了脱离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是构建优质课堂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要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想法、感悟与疑惑,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结构设计合理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执行者,需要对一堂课的整体结构有明确的把握,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应当包含五个基本环节,即复习旧知—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尽管教无定法,不同的内容和学情适合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从而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优质课堂在结构上也呈现出了较强的类似性与稳定性.
(四)体现数学化的思维方式
数学课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数学离不开思维.所以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思维层面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的气氛,要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学习和交流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较强,而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数学知识,而要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本质规律,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数学知识的运用需要以思维为基础,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但题目出现的方式千变万化,所以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才能使他们由“会一道题”转变为“会一类题”.因此,优质的数学课堂应当体现数学化的思维方式.
二、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科学设计微课,帮助学生预习
在小学数学优质课堂中,预习是一个关键的部分,其实不只是数学学科,其他学科同样需要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学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自己先动脑去理解数学知识,对新的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解,从而在课上也能抓住重点,课堂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如果没有进行预习,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一无所知,在课堂听课时就会抓不住重点,学习时就会感到比较吃力,因为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也就难以达到“优质课堂”的目标.虽然很多教师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学生在预习阶段往往缺乏督导,其自身的意志力也不坚定,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降低学生的预习难度,并引导他们把握本课的核心知识,有侧重点、有层次地进行预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对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为优质课堂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本课的知识点制作一段微课视频,在课前1~2天发送给学生.微课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微课视频的内容主要是对“轴对称”“平移”“旋转”三个概念的讲解,在运用语言文字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播放一段汽车在马路上直线行驶的动画,说明“平移”的概念;借助摩天轮、钟表等物品,幫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旋转”的概念.讲解与图片、动画等多种资源的融合,能制作出趣味化、动态化的数学微课,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形成准确、直观的理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注重合作探究,提升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常占用较多的时间,大多数时间学生都是在听,主动探究的机会比较少,难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优质课堂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促使其改变被动听讲的学习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良好意识.在预习后,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了解,教师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讨论、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正确有效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深化他们的课堂学习体验,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例如,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定义,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角.教师可以让学生指出教室中包含角的地方,从而更加直观地认识角,掌握分辨角度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合作探究的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动手画出不同的角,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交流,看一看画的角有什么不同,思考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然后,教师让学生利用纸条、图钉等工具制作可以活动的角,或者让学生讨论利用角能组成什么图形,如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通过讨论更加熟练地掌握三角形的角度,并且可以发散思维发现新的知识,这样学生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也有了新的认知,可以更好地巩固学过的知识.这种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出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放松和开心,并逐渐养成相互帮助、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巧用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问题也是构建优质课堂的关键.教师巧妙地设计与提出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逻辑,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巧妙的提问可以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好奇心,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真谛,并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的时候,面对枯燥的算式题,小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难以产生解题计算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而采用游戏化的提问方式.比如把小数除法的算式写在卡片上,分为简单、中等和困难三类,然后放在一个纸箱当中,并把班级中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轮流抽取卡片,小组内成员轮流在黑板上答题并计分.教师要规定答题的时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答案正确的,要将获得的分数减1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正确后,可根据不同的难度加1~3分,答错的直接扣1分.最后,总分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教师可以奖励其一朵小红花,分数最低的那个小组也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如每人做10道小数乘除法的算式题,做完后教给教师检查,直至完全正确.在课堂上适当使用比赛和奖惩法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更加感兴趣,有效地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在紧张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习题训练.
(四)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现代课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逐渐走进教室,进入学生的眼帘,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与资源,为学生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在优质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摆脱单一化的板书教学模式.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节省教师书写、画图的时间,增加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理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优质课堂应当是现代化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去两者的不足之处,而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圆”的时候,圆的面积公式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空间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高,其难以清晰准确地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现把圆形切割、拆分、拼合的过程,让学生看到圆形的半径、周长与转化后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也可以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拆开,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是如何组成的,从而更好地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五)课外拓展延伸,活用数学知识
在构建优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教学活动局限在教室当中,而要积极地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数学素养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时间、持续性的过程,不能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与实践,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数学的精髓,并认识到数学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日常生活中.因此,课堂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以此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不仅记住、理解数学知识,更明白数学的实用性,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找一找家庭物品中有哪些涉及百分数,如汽水上的成分说明、衣服标签上的材料说明、零食中的添加剂说明等,还可以与父母探讨问题:如果把一万元存入某银行,五年后的利息是多少?应该怎样算利息?怎样存钱最合适?学生可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银行的年利率,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课外拓展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致力于打造优质的课堂,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深入把握优质课堂的特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课前预习、探究活動、提问环节、知识讲解、知识竞赛及课外拓展等过程的优化,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有趣之处,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彰显其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高效达成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帮助他们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芳.浅谈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8,31(31):90-91.
[2]张会英.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构建方法研究[J].文存阅刊,2018(4):104.
[3]刘宁宁.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优质课堂[J].文渊(中学版),2018(11):759.
[4]李权平.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打造策略[J].中外交流,2018(2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