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外贸助推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2021-01-20宋红军

北方经济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对外贸易共同富裕

摘  要:为应对外贸发展对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依据对外贸易导致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必须努力提升中西部地区外贸的发展水平,大力促进外贸数字化发展,加快构建外贸产业国内价值链,推动外贸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转变。为此,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对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积极作用,全力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环境,加快东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与向中西部转移,持续实施外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对外贸易    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是继将“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写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后,党中央对共同富裕问题做出的顶层设计,表明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公平共享问题,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但是收入差距过大显然是与共同富裕相悖的,因此,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对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在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对中国外贸发展进行适度调整,使其能够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

一、对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对外贸易严重的区域不均衡发展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省市对外贸易都获得了大幅度发展,但由于地理区位、偏向性对外开放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特征。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的严重失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地区经济规模差距的扩大,直接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除此之外,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对外贸易创造了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更高的要素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引起以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为标志的各种生产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流动,进一步增强了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源基础,形成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与中西部地区资源不断流入的相互促进循环,在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间接扩大效应。

(二)对外贸易通过就业质量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对外贸易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获取更高收入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在外贸产业的务工收入成为其家庭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虽然对外贸易因扩大农村劳动力收入来源、提高其收入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城乡劳动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城市劳动力通常能够在外贸产业获取更高收入的就业岗位,城乡劳动力就业质量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差别使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扩大效应。同时,对外贸易所引起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导致我国广大农村出现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成为农村青少年成长过程的普遍特征。尽管义务教育政策及父辈的务工收入延长了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的年限,但父母督促的缺失及(外)祖父母的溺爱降低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质量,拉大了后代城乡劳动力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外贸易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发展模式和低价竞争策略扩大了要素收入差距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分工由产品层面深化到产品的生产环节层面,由于创新、技术等的不足,中国外贸产业主要凭借低加工组装成本优势承担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环节。这种“低端嵌入”式发展虽然在生产环节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但是经营运作则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而且生产操作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使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因农业生产力提高所需的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及务农相对较低的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急需实现非农就业,在外贸行业为实现非农就业主要行业的背景下,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外贸出口产品增加值分配更偏向于资本而不是劳动。同时,中国外贸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保持竞争优势,在其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尽力控制工资支出以维持低成本。

二、中国外贸助推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

(一) 努力提升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增强其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力

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对落后不仅使中西部地区得自于对外贸易的利益少于东部地区,而且因资源外流进一步拉大了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因此,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对实现地区间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除了直接通过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中西部地区收入之外,还能够通过竞争效应、技术外溢效应等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竞争力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改善中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增强其经济发展活力及生产资源聚集力,间接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大,使中西部地区具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的经济基础。同时,对外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可以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创造近距离非农就业的条件,使其能够兼顾非农务工收入与子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的質量,缩小城乡劳动力因人力资本差距导致的收入差距。

(二)大力推动对外贸易数字化发展,促进对外贸易机会和利益共享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应用推动了对外贸易活动由线下向线上的转移,对外贸易方式呈现出数字化的发展特征。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完成对外贸易业务,不仅提高了对外贸易的便利化,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搜集、营销渠道建立等对外贸易活动的成本,为更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获取对外贸易利益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同时,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为服务的跨国转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使知识、技术密集性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及贸易平台完成跨国交付,既促进了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使数字化服务成为决定货物国际市场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使高素质人员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能够依靠自身的知识、技术获取更多收入,缩小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收入差距。

(三)加快构建国内区域间协同发展的外贸产业链,形成“以东带西”共同發展的外贸发展新格局

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多样性为我国通过构建国内区域分工合作的国内价值链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内价值链的延长不仅使我国能够承担更多的生产环节,获取更多的增加值,而且可以改变我国各地区分散参与国际分工、生产环节趋同的状况,缓解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发展引发的资源跨地区流动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形成我国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产业联系渠道,增强对外贸易拉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使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表现为强劲的正向拉动而不是负向挤压。

(四)推动外贸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和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转变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经济科技实力,劳动力素质也大为改善,拥有知识、技术的高技能劳动力成为劳动者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具备了承接产品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生产环节的基础和能力。我国外贸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将会向社会提供更多能够充分发挥高技能劳动力作用的就业岗位,改变我国外贸产业发展将劳动者就业岗位“锁定”在低端生产环节的状况,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技能错配问题,使高技能劳动力能够与高技能就业岗位相匹配,实现收入水平提高。同时,外贸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由低价格向技术、品牌及品质等转变,劳动者对外贸发展的作用也将由提供简单重复性劳动向提供知识、技能、创新等转变,成为难以被替代的对外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要素,使其工资“议价能力”得以提高,从外贸发展中获取更高收入。

三、中国外贸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实施策略

(一)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中欧班列对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欧班列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地理区位差、对外开放程度低等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制约,为中西部地区扩大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便利商品运输及降低运输成本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中欧班列为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提供的重大机遇,实现中西部地区外贸的跨越式发展,要积极促进中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通过举办国际展览会、推动经贸团体互访及支持中西部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扩大相互之间的经贸交流。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干支线运输能力与联运衔接度,建立与中欧班列之间高效、快捷的物流运输网络,为中西部地区产品借助中欧班列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二)全力优化数字贸易的发展环境

数字贸易既包括通过互联网开展货物进出口业务也包括数字化产品的跨国交易,即货物贸易方式的数字化与外贸产品的数字化。为促进货物对外贸易方式的数字化转型,要积极宣传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对外贸易的优点,多渠道开展数字贸易业务培训,增强外贸企业线上开展业务的主动性和能力。进一步加强信息通讯基础设施、通关信息化与数字贸易平台建设,特别是要努力改善中西部信息化发展较为落后的状况。支持、引导高校开展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满足数字贸易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为促进外贸产品数字化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采取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鼓励图书、软件等知识密集性产品数字化以及医疗、教育等在线服务的发展,丰富数字贸易的内容。

(三)加快推动东部地区外贸产业转型升级与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如今,东部地区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资本、技术及人才基础,继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集聚地的弊端愈发明显。推动东部地区外贸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既能够实现我国外贸产业向产品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也在我国不同区域间形成上下游生产环节的产业关联,从而构建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外贸产业国内价值链。为此,东部地区要更加重视引进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技术先进性、价值链高度等的审核,重点引进处于产品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生产环节及研发机构。利用产业政策引导现有企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转型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产业集聚区等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保障入驻企业水、电及通讯等的正常,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优化政企关系,将“重商、亲商、安商”落到实处,以市场化、法制化、透明化的投资经营环境坚定东部地区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信心。

(四)持续实施外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对外贸易发展由生产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我国外贸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以及实现竞争优势转变的基础,因为只有不断的技术和工艺创新,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才能具有承担产品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生产环节的能力,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和品质提升,增强出口产品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的竞争实力,实质性改变以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状况。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强化企业创新意识,使其成为技术研发的重要实施者。完善企业研发补贴政策,简化申请程序,依据经费投入、技术先进性等给予相应资助,助力企业攻克核心生产技术。积极促进研企、校企合作,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有效解决企业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通过人才培养评估、学科竞赛等促使高校加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扩大我国创新人才规模。

参考文献:

[1] 魏浩,赵春明.对外贸易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J].财贸经济,2012,(1).

[2] 宋红军.对外贸易、人力资本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J].中州大学学报,2020,(6).

[3] 施炳展.互联网国际贸易—基于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据的经验分析 [J].经济研究,2016,(5).

[4] 刘志彪.以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5).

[5] 张祥建,李永盛,赵晓雷.中欧班列对内陆地区贸易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J].财经研究,2019,(11).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对外贸易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