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讲好“四史”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价值逻辑
2021-01-20黄辞海
黄辞海
[摘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人民中心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始终如一的价值逻辑,是它从弱小变得强大、从胜利不断走向新胜利的基本价值动力和核心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弘扬这一核心价值。
[关键词]价值;人民;立场
价值逻辑,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思维和行动中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标准,是判断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思维和行动中基本立场的重要依据。
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运动过程。中国共产党是这个历史过程中最核心、最显性的运动主体,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人民中心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所表现出的始终如一的价值逻辑,是它从弱小变得强大、从胜利不断走向新胜利的基本价值动力和核心价值追求。读懂讲好“四史”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价值逻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創造历史伟业
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是区别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标志。唯心史观把英雄创造历史奉为自己的圭臬,否定人民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则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建构,始终突出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建党初期,党就认识到,“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工人们处在中外资本家的极端压迫之下,革命运动是会发展无已的。发展无已的结果,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 ①在革命时期,党把人民作为中国革命的主体,紧紧依靠人民,领导人民群众为获得土地、为翻身解放而奋斗,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十分注意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承“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紧紧依靠和充分发动人民,迅速打赢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得到了世界广泛认同。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最新最鲜活例证。
二、人民至上理念: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承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其内在的逻辑,就应当承认人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且能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快速推向前进的“最重要经验”,是党始终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取得的成绩世界瞩目,就在于树立了正确的人民权力观并通过各种渠道保证它得到实现,从而确立了一套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点,在宪法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法理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篇即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郑重的书面承诺,也真实体现于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中。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事务,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实行基层直接民主和群众自治等履行自己的权力。在人民享有的“一切权力”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权力,以此保证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方针、政策能够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三、人民中心立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持守一定的价值立场,对一个政党而言实属根本,关乎其政治命运。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治国理政传统中,封建君主在治理国家中有“畏民、重民、得民、知民、宽民”的理念。但限于封建制度的桎梏,不是真正的人民中心立场。十九世纪中叶,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为挽救斯民于水火,中国各种政党性质的组织竞相迭起,不同的主义粉墨登场。但都因其价值立场未能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只能“你方唱罢我登场”“半夜昙花一现衰”。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坚持人民中心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指出:“从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我们的立场。” ②改革开放以来,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着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40年来从未动摇,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置于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阐述,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之所以能够成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问题,不断调适实现自我革命,其所秉持的价值逻辑是重要政治密码之一。只要我们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始终坚持人民中心立场,把人民放在价值追求的最高点,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在实践中真正执行,就能不断创造新奇迹,续写新辉煌。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2020年10月1日,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 64168/64554/4428164.html.
②倪德刚:《七大前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两次讲话》,2020年11月1日, http://www.dswxyjy.org.cn/n1/ 2019/0228/c423725-30945344.html.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