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1-01-20林靖凯刘其武张彦泰陈伟鹏蒙艳新龚力路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525200
林靖凯,刘其武,张彦泰,陈伟鹏,蒙艳新,龚力路 (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肝功能衰竭主要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代谢紊乱、毒物聚集,无法排放,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该疾病在临床上的死亡率非常高[1]。目前在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可以暂时性的代替患者的肝脏功能,利于为肝细胞再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6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患者住院登记的前后顺序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6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16~62岁,平均(39±2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为(42±22)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诊断据均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2]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对此次研究了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活动性出血者;②对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③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建立静脉通路、体外循环,采用血液滤过模式,将血液净化管路与血浆分离器进行连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采用5%的白蛋白溶液和新鲜的血浆,其剂量分别为400 ml、1 500 ml~2 500 ml,每次的血浆置换量要控制在2 000~3 000 ml,血浆置换达到1 000 ml时,患者给予常规外周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滴注液的剂量要控制在3 g,避免出现低钙血症以及各种过敏反应。观察组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血浆置换的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应用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HA330-II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及BS330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等医疗设备。血浆置换后,将分离出的血浆端与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相接,并与血液灌流器进行串联,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每次的吸附时间要控制在3 h左右,血浆吸附量要控制在5 L左右,根据患者情况对频率进行调整,1~2次/d即可[4]。另外,还要将血液流速控制在130 ml/min,血浆分离流速控制在26 ml/min上下。
1.3观察指标:各项指标对比,主要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1天内进行采血,对患者的相关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肾功能、电解质观察指标: 尿素氮(BUN)、钾离子(K+)。
2 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肾功能、电解质对比:观察组BUN、K+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功能衰竭是常见的一种肝病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酶学升髙、伴凝血功能障碍等,在血液的循环过程中聚集了非常多的内源性有毒代谢产物,甚至还会包括一些炎性介质,对患者的肝细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肝功能衰竭时,胆红素属于一种内源性毒素,在患者的体内会不断积聚,一旦超过一定量之后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受损[5]。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人工肝治疗模式,简单来讲就是以非生物型,即各种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在非生物型人工肝中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血浆置换时,虽然可以有效清除一些体内的毒素、大分子物质、免疫复合物等,同时还可以补充更多的凝血因子,起到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利于干细胞再生[5-6],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清除水溶性的毒素比较差,在使用大量的异体血浆后就会导致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单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观察组ALT、AST、GGT、TBIL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UN、K+治疗后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可以有效弥补单一治疗中的不足、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7-8]。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可以提高胆红素的清除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大量清除体内的毒素;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情况,为肝移植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性[9]。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例(%)]
表2 两组肾功能、电解质对比
综上所述,采用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易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