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本语文:立足“神”“话”的神话教学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教学例谈

2021-01-20宋丽娟许发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范本讲故事神话

宋丽娟 许发金

(1.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福建 宁德 352100;2.宁德市小学教学研究室,福建 宁德 352100)

小学语文教学相当程度上是一种范本教学,这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范本语文”主张根据儿童学习规律及文本特点,提炼课文的范本价值,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的“经典语料”,品味其中的精彩、精要、精妙、精华,从而内化、活化范本内蕴的言语经验、思维方法和思想情感。[1]神话是一种口头文学,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将神话作为范本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感受古老民族文化的“神”,即领略神话的神奇之处;还能够体会“话”,即感受神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范本语文”理念观照下,神话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如何立足“神”“话”教神话?基于以上思考,以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神话故事《羿射九日》一课教学为例,试加阐释。

一、神话文体的范本价值

神话在整个统编教科书课文中占比约3%,在低中年级的所占比重较高。神话的范本价值与该文体特征和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关。准确提炼神话的范本价值,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感受神话的神奇,才能有效落实统编教科书的编排理念,体现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要求。

1.神话的文体特征

神话是幻想的产物,语言形象生动,故事充满神奇色彩,往往有神奇的人物,他们拥有神奇的力量。神话具有大胆想象、口语化、鲜明人物形象的特点,处处体现“神奇”,能够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精神审美。神话故事作为古老民族文化的象征,其背后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神话其实是感受祖先感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体验诞生这个神话的神奇过程。[2]神话体裁文章中,“神”和“话”都揭示了“神话”的特点,以“神”为核心,为学生的语言生长、习得、内化、发展“话”,再以此体味神奇,两者互为交融,最终都统一于语言本身。正如马克思所说:“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诗,具有永久的魅力。”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亦是如此。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讲述故事中,悟得故事的神奇和语言的魅力。

2.单元的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读、讲”故事这一语文要素,在一年级下期已进行初步训练,意在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课后编制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是“默读课文,不要指读”;第二题是“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第三题是“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和同学交流”。以上三道题,第一题落实的是默读这一语文要素,后两题落实的是神话神奇的文体特点,通过“讲故事”的能力训练点,达成第一学段让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这一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3]

3.给神话教学定位

神奇的人物、力量、器具,构成曲折神奇的故事情节,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在教学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通过读神话来学习语文。由此,神话的范本价值决定了“学习神话应引领学生感悟神奇”,这是神话教学的应然要求。神话教学的核心价值也体现在“感悟神奇”上,即通过“品味语言—感受神奇—想象朗读—体悟精神—讲述故事”,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神话教学的范本特性及实施策略

神话教学的重心落在“神”和“话”上,这是由神话的范本特性(感受神奇和讲述故事范式)决定的,即教出“神”——领略神奇;教出“话”——感受语言。关注神话的“神”,其实是洞见我们祖先瑰丽的想象,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密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对未知世界探求的欲望。[2]学习神话更需要关注语言,引导学生在故事神奇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关系中感受人物形象,并在讲述离奇曲折的情节中把握神话的神奇特征。

(一)品读“神奇”,体悟英雄特质

神话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是虚构而不是写实的口头文学,主人公是神而不是人。在教学《羿射九日》中,教师应站在语文学习的角度,“言”“意”统一,抓住人物动作、环境的描写,品读揣摩,展开想象,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从而在阅读中如同经历了天地形成、日月存在的变迁,在心中树立羿的英雄形象。

1.解读人物,奇中显神

在神话故事教学中,为了更好理解这种英雄神的文本,可按“神——人——神”的教学活动来展开。如《羿射九日》这个故事的“人物”有羿和太阳,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梳理出故事的“奇”表现在如下方面:1.天上的十个太阳像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这是故事的起因。2.羿有神箭,有神弓,能够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这样一番解读,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与其他文体的人物的不同之处就自然呈现出来。3.文中的羿,深切体会人们的痛苦遭遇,“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又能对太阳的重要性感同身受: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在阅读中,关注羿的行动与内心,学生会对羿充满敬佩,羿的形象从神性升华到神圣性。

2.揣摩语言,平中见奇

神话故事的语言虽比较平实,但蕴含节奏感和形象感,字里行间充满想象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神奇”。如第4 自然段描述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这部分内容:一是数字中的神奇。引导学生关注“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夸张的数字让学生感受到神奇,从这些数字中体会路程之远,羿之辛苦,教师再指导读出感受。二是动作中的神奇。引导学生关注羿射日的动作:翻、蹚、登、搭、拉、射。可让学生演一演,想象“这可不是一般的射箭,射的可是太阳”。补充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羿这份超越常人的神力及神武形象。三是结果中的神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被射中后的情景,和同桌比赛读一读,咀嚼揣摩故事中的语言,进一步感受文字叙述的出神入化。

3.对比阅读,奇中悟形

《羿射九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都聚焦到对大地万物的描写上,并形成强烈的画面对比。如第3 自然段中“晒枯、烤焦、蒸干、融化”这些词语,形象地描写出射日之前“人类日子非常艰难”的画面,第7 自然段通过“滋润、繁茂、奔腾欢唱”,描绘出射日之后“大地上重新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两幅画面层次清晰,对比鲜明,凸显羿的伟大功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画面感,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这一派祥和的画面是谁带来的?这样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感悟中升华,读出羿这个神箭手因为神勇和神力让大地发生巨大的变化,让人类摆脱艰难的日子,再次让羿这个神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驻足。接着对第2 自然段十个太阳无所谓、任性、自私、不守规矩的形象进行分析,以此反衬出羿一心为民除害的英勇无畏。

(二)讲述“神奇”,还原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语言夸张神奇,情节生动离奇,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复述、讲故事也是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必须习得的一项本领。[4]讲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在讲述过程中学会关注语言的特点和情感色彩,从而积累语言。《羿射九日》是二下教材的课文,教学活动中的“讲故事”,为三下第八单元向学生提出的“复述”要求打好基础,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长线安排。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讲故事应作为教学重点。

1.提取信息,梳理故事情节

《羿射九日》在叙事上表现出明晰的起因、经过、结果,层次鲜明,故事的推进感强烈,课后习题中还运用表格,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因此,教学中可根据基本结构,首先整体感知情节,接着提取相关信息,最后借助表格,尝试将主要内容说得简洁清楚。讲述中,可带领学生回忆几个神奇之处,引导抓住动词、拟声词、夸张词等,通过起伏夸张的语调,为讲述增添吸引力,在动作描写处可以适当加上一些手势、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有条理。

师:会讲故事吗?说说你有什么好经验?要讲好故事,最基本的是说清楚故事情节,语句流畅。

师:羿为什么要射九日?是怎样射九日的呢?羿射了九日之后,结果如何?请你默读课文,然后跟同桌一起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出示表格让学生同桌交流后进行补充)

师:大家先将自己补充的内容和课后第2 题的表格内容对照一下,然后请一些同学来讲故事,可以加上动作,比一比谁能把故事经过讲清楚。

2.转化信息,解析连环画

教学中,可以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特点,将故事要点与图画有机融为一体,将文本内容转变为形象直观的画面,为学生搭建支架。如课文中配了一幅羿射日的动作图,学生在讲述“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时,教师结合学校开设的连环画这一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借助图画转化成形象语言来表达,串联故事内容。分别向学生呈现以下三幅图:“羿射日前大地光明温暖情景图”“十个太阳炙烤大地的情景图”“羿射日后大地勃勃生机情景图”。“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阅读”,[3]使学生讲故事的兴趣更加浓厚,对神奇想象的内涵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进一步落实讲故事的训练。

3.运用信息,优化语言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教学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3]以有声有色的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带给学生视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学生讲述“羿射日”这一情节时,可先让学生观看《后羿射日》的动画,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讲故事的热情。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请你带上自己的情感,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将“讲故事”内化为自身需要,从而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也为神话故事赋予更鲜活的生命力。

(三)延伸课外阅读,实践“人神合一”

朱自清曾说:“神话体现了早期人类瑰丽的想象,是民族原初精神气质的结晶。当神话解释自然这一任务完成后,所有挺立在神话中的这些大神都化为一系列审美符号和精神丰碑,以更为饱满的姿态穿行在历史、文学以及宗教审美的殿堂里。”[2]“人神合一”就是把“神”的神奇和“人”的人性结合起来。教学中,通过讲神话故事,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乘上幻想的翅膀,人神合一,征服自然。[5]但教师不能就此止步,应以课堂上的神话范本学习为契机,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神话的经历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是由单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也可以是群文阅读,还可以依据主题或人物或一类角色组织几篇神话,或将神话与非神话文本相结合,进行比较性阅读。如在本课布置作业环节,可安排学生课后自主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通过趣味阅读题,引导学生阅读后开展神话故事会:

1.你喜欢这两本书中的哪个神?为什么?

2.你认为哪个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请跟同学分享。

3.你认为古希腊的神与我们中国古代神话的神有什么不一样的神奇的地方?跟同学简单说一说。

在与经典神话神交的过程中,透过文字表面的信息,领悟神话题材文本的精神蕴含和艺术价值,带领他们回望神话,走进传统感受文化的厚重,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以教科书中的神话范本《羿射九日》为例,引导学生“整体的感知、信息的提取、讲述的训练”等,都是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课内走向课外,在新的故事语境中反复运用阅读讲述神话的方法,实现立足“神”“话”教神话的价值取向,既达到本课范本价值的良性生长,又促进经典神话的海量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经历“读故事—感受故事—讲故事”的范本实践过程,感受神话的神奇世界,唤起学生的言说欲望,切实发展言说能力,有效落实语文要素,让神话这一优秀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立足“神”“话”教神话,实现统编版教科书背景下神话教学的“人神合一”。

猜你喜欢

范本讲故事神话
东方神话
听冬神讲故事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之吉林范本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