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2021-01-20郭爱梅王晓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4期
关键词:左心心肌梗死病情

郭爱梅 王晓辉

(1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2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和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其病发诱因和寒冷刺激、暴饮暴食及过劳等因素相关,易引发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伴随近几年社会人口发展趋势愈发老龄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由于该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则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1]。然而,因此类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心脏储备功能降低,进而易引发心力衰竭。多数患者容易因受病情折磨和缺乏对自身疾病认知等影响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心态,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配合非常重要。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实施综合临床护理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于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在对比组39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1∶18;年龄最小61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73.50±2.30)岁;梗死部位:9例下壁,13例前间壁,17例前壁。在试验组39例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2∶17;年龄最小62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74.60±2.20)岁;梗死部位:8例下壁,12例前间壁,19例前壁。对比所选对象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此次研究所选患者年龄均>60岁;无严重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受损者;对于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意知情且已签字。

1.2.2 排除标准 伴器质性病变或恶性肿瘤病症者;伴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伴言语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比组选择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即指导患者科学地卧床休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构建静脉通道,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体征情况。若患者血压波动较大,临床除了需要将监控工作做好外,还要遵照医嘱,做好维持血压稳定等相关处理措施。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避免患者发生压疮。

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对试验组实施综合临床护理模式。为避免增加患者心脏负荷,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期间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恶心和头晕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操作如下:①吸氧干预:若患者需要行吸氧治疗,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氧疗开展护理干预,给予3~5 L/min氧气吸入,同时在给氧期间,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状况,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予以间断性吸氧治疗。在行吸氧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患者鼻腔是否处于畅通状态,一旦发生异常应马上给予调整。遵照医嘱必要时予以患者镇静处理和血管扩张,指导患者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有助于及时补充血容量。②膳食干预: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做好准备急救物品工作,避免患者病情突发加重时无应对措施。若患者处于恢复期阶段,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对话,时常鼓励安抚患者,指导其正确饮食,并让其知晓保证膳食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叮嘱患者多食用蔬菜和水果,从而能使急性心衰后不良情况的发生降低。③药物干预:明确药理作用,将用药禁忌告知患者,防止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行利尿剂患者,将用药监督工作做好,防止电解质紊乱情况发生。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应马上告知医师,并将用药护理工作做好。另外,护理人员应将对症护理工作做好,从而能使出血情况的发生降低。④健康教育: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护理人员应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好,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或者以面对面沟通的方式,把病症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问题等情况简单告知患者,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另外,依照患者耐受性,并通过与术后具体病情相结合,把预后要点简单告知患者,并对干预方案合理制订。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要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家属知晓在患者恢复期间其重要作用,便于家属在照顾患者时有足够的耐力与耐心。⑤心理疏导: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综合评估其心态想法,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疏导方案护理制订。时常鼓励安抚患者,让其知晓保持良好心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另外,护理人员可也通过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提高信心,从而有助于负性心态的改善。⑥皮肤干预:因患者长时间卧床,从而易出现压疮、皮肤破溃等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从而能使压疮情况的发生降低。对部分已出现压疮者,护理人员应遵照医嘱,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将相关处理工作做好。勤换被单床褥,防止提高感染情况的发生。⑦疼痛干预: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竭者常出现的症状表现,对于疼痛病症,若患者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把控,则会不断扩大患者梗死面积,加重左心衰竭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缺血情况;此外,还易使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恶心和血压上升等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遵照医嘱实施镇痛药物治疗,从而有助于患者疼痛感降低。同时还要对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密切观察,查看其是否有呼吸抑制等情况出现,并实时监测患者血压指标变化情况。

1.4 评价标准[2]在此次研究中,以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总计为5项,分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级别。比较观察对比组与试验组症状缓解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护理效果情况;比较观察对比组和试验组并发生率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的处理可应用软件SPS23.0,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结果,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结果。统计学有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满意度 对比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1.79%,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对比护理效果 对比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d,±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d,±s)

2.3 对比并发症率 对比组的并发症率为25.64%,明显高于试验组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病,具有起病突然等特点,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开展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与抢救治疗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知识累计,还要对操作技术熟练掌握,遵照“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和理念,在整个护理程序中贯穿[3]。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为期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旨在让患者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从而能对医师治疗工作的开展更好配合,对患者机体健康恢复具有促进通,使疾病的发生有效降低[4]。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总结归纳,以及结合所得结果得出,综合临床护理模式的开展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促进作用,加快患者症状缓解,促进机体恢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开展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通过将患者情绪稳住,对其机体状况全面掌握,用和蔼亲切的态度鼓励安抚患者,能有效防止情绪激动情况发生,同时还能使患者在心理状态最佳的情况下对其开展临床治疗。由于左心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易使患者病情恶化趋势加剧,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早对其实施康复治疗,但因该疾病的患病人群以老年者居多,因此行护理配合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对话,让患者知晓保持良好心态,及配合护理治疗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有助于患者负性心态的缓解,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将目前病情状况反复解释,便于稳定患者情绪,有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5]。

在李思琦[6]研究中,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且伴左心衰竭竭老年者为对象,分设组别后予以不同护理方法案进行干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措施分别为常规护理、具有全面性的针对性护理。从结果中可知,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是66.67%,其中非常满意5例、满意5例和不满意5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是100.00%,其中非常满意10例、满意5例、不满意0例。经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低于观察组(P<0.05)。由此说明,开展具有全面性特点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提高患者护理干预配合度与积极性,护理满意度提升。上述研究报道与此次研究内容相符。

总而言之,将综合临床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不适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左心心肌梗死病情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