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产后抑郁症家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疗效
2021-01-20
(锦州市太和区医院妇产科,辽宁 锦州 121000)
产后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情感性、情感障碍性疾病,以产妇产后爱哭、孤僻、嗜睡、失眠、注意力较难集中、食欲缺乏、疲乏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对产妇健康、婴儿情感和智力发育均带来不良影响[1-2]。绝大部分产妇产后选择回家休养,且我国目前也不具备足够医疗资源安排产妇产后住院修养,因而家庭护理干预是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手段,但究竟应用何种护理模式,尚未可知。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性、计划性护理模式,在多种疾病领域上均得到良好应用效果,但是否适用于产妇产后家庭护理干预中,有待验证。现开展前瞻性分组对照试验,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抑郁症病情以及产妇主观护理体验着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102例住院足月分娩的社区产妇,纳入时 间是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纳入标准:①产妇均为足月、正常分娩产妇,第一胎为顺产;②在医院完成分娩,产后接受社区医疗干预,配合家庭护理;③产妇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④对研究方法和目的等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脑部疾病或者精神病史;②文盲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独立完成问卷测试。
按摸球法将本组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采取常规家庭护理模式,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64±2.14)岁;产次:初产妇40例,经产妇11例;文化程度:小学1例,初中16例,高中30例,大学4例。研究组51例,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6.77±2.08)岁;产次:初产妇39例,经产妇12例;文化程度:小学2例,初中16例,高中29例,大学4例。两组产妇的文化程度、产次、性别分布以及年龄等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可作对比。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参考产妇产后常规家庭护理方法,即在产妇出院前1 d介绍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告知产妇家属多陪伴、安慰产妇,帮助产妇照顾新生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予以产妇充足营养支持,若有哭泣、失眠等表现,则立即返院复诊。
1.2.2 研究组 在家庭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首先,选取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等组成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产后抑郁症家庭护理、循证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训练;其次,通过查询文献,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经分析发现,产后抑郁症是在内外因素互相作用下发生的,公认的高危因素为产前抑郁、生后压力、新生儿照顾压力。为预防产后抑郁症,可从增强孕期保健,调动产妇积极情绪入手;最后,执行家庭护理干预,在产妇出院第1天、第15天和第30天到产妇家中随访。随访由接受统一培训的小组成员实施,具体操作如下。
出院第1天:为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产后保健知识,教会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换尿片、给新生儿喂水、穿衣服、婴儿沐浴、抚触等技巧,并告知产妇家属如何照顾产妇,尤其是产妇丈夫,应予以产妇情感支持和家庭支持。此外,教育产妇丈夫及其家属人文关怀和语言沟通的意义,每日与产妇的沟通时间在1 h以上,营造出温馨家庭氛围,必要时播放愉快轻音乐、儿童歌曲,每日半小时,每日3次。
出院第15天:评估产妇睡眠、饮食、言行、自我感觉和情绪反应,观察母婴接触以及交流情况,对产妇的正确行为(自我疏导、保持睡眠充足、健康饮食)等予以表扬、肯定以及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其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分析产妇家庭护理问题,并帮助解决。此外,根据产妇实际情况指导其做产后保健操,每日3次,每次10 min,并指导产妇多与婴儿交流,每日为婴儿讲1~2个故事,唱2~3首儿歌。
出院第30天:评估产妇身心状况,根据产妇恢复情况,调整保健操的锻炼强度,适当增加产妇运动量。评估母婴沟通情况,并对遵医嘱者进行鼓励和赞扬,指导其如何观察、新生儿婴儿成长,使其产生成就感,感受哺育婴儿的乐趣。
1.3 观察指标
1.3.1 抑郁症状 在产妇出院后第1天、第15天、第30天,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Referenc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3]评价产妇抑郁状况。分界值是7分,超出分界值表示有抑郁情绪,且超出越多表示抑郁情绪越重。
1.3.2 抑郁症发生率 随访30 d,统计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1.3.3 主观护理体验 自拟主观护理体验调查问卷,明确产妇对产后护理服务的主观体验,包括心理状态、育儿知识宣教、服务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单项评价分为优、良、差三级,全部选优者表示主观护理体验为优,任意一项选良、其余选优者为良,任意一项选差者为差。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情绪比较 出院后第1天,两组产妇HAM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产妇出院后第15天、第30天,研究组产妇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 院后第1天、第15天、第30天的HAMD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出 院后第1天、第15天、第30天的HAMD评分比较(分,±s)
2.2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产妇的主观护理体验 研究组产妇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指的是产妇产褥期患上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精神综合征,产妇多表现为焦虑、心情压抑、易激惹,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照顾婴儿能力,甚至有自责自罪、伤害婴儿、自伤自杀的行为[4-6]。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健康、婴儿成长以及家庭幸福均有不良影响,应以积极预防为主要干预手段,而护理干预是国内外医学研究者认可的主流方法,其中家庭护理为常规护理方法[7-9]。然而,因人们对于产后抑郁症的认知缺乏或不重视,产后护理内容比较单薄、片面,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上效果有限。
循证护理作为现代医学上新兴的护理方法,是整体护理的完善和延伸,要求护理人员将科研结论和临床经验相结合,熟练、谨慎地应用科学依据作为护理对策,因而其特色为“科学性”[10-11]。笔者在产妇产后家庭护理中即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即在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后,以从产后抑郁症、循证护理和家庭护理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查询,分析产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解决对策,编订家庭循证护理计划。由于多数产妇在产后3 d有失眠、哭泣以及情绪化表现,在产后第4天不良情绪达到高峰,这即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先兆。因而笔者认为从出院后第1天开始即实行循证护理干预,并在出院后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巩固,护理内容以知识宣教、心理疏导、精神支持和亲情支持为主,帮助产妇学习、掌握产后保健和育儿知识,指导并鼓励家属主动关心产妇,此外还可借助音乐舒缓产妇情绪,最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2.2的数据也可以佐证此说法,且本结果与陈青等[11]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两组产妇在出院后第15天虽产生抑郁情绪,但研究组抑郁情绪不甚明显,且出院30 d后抑郁症状基本消失,而对照组的HAMD评分明显升高,可见循证护理在防治产后抑郁症上有积极作用。此外,研究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高达100.00%,可见该组产妇对循证护理模式的认可,直观彰显了循证护理在产妇产后家庭护理中的可行性。
综上,推荐产妇在产后家庭护理中实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改善主观护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