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01-20陆露
陆露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尿频、尿急、白带恶臭等症状,病死率仅次于乳腺癌,受饮食、环境及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呈年轻化增长趋势[1],对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大范围切除宫旁组织及阴道,可损伤盆腔自主神经,引起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或直肠功能紊乱等[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行广泛子宫切除(RH)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避免神经损伤,降低膀胱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对宫颈癌患者应用此术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8例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严重内科基础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盆腔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远处转移;感染性疾病;其他恶性肿瘤;妊娠及哺乳期;术前接受放化疗治疗;存在手术禁忌证及失访。年龄29~68岁,平均(53.36±5.41)岁;体重51~76 kg,平均(64.27±5.19)kg;临床分期:Ⅰa期 46例,Ⅱa期48例,Ⅰb期34例;病理类型:腺癌45例;鳞癌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晓本研究手术方案,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检查,术前准备,灌肠,气管插管及静脉全身麻醉。
对照组行开腹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取平卧位,于下腹正中左侧取约15 cm切口,探查盆腹腔情况,掌握病灶转移情况等,确定手术范围,行腹膜外淋巴结清扫术,再行宫颈癌根治术[3]。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脐部穿刺建立气腹,置入10 mm套管及监视探头,经阴道置入举宫器进行举宫,右侧圆韧带外离断约1/3处[4],离断左侧圆韧带,双极封闭血管,充分显露卵巢动静脉并进行结扎,沿子宫旁将阔韧带前叶腹膜剪开,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一次清扫髂内动脉、髂总动脉、腹部沟深、髂外动脉、闭孔窝淋巴结[5],切断双侧子宫圆主韧带,环切阴道壁,取出子宫及相关组织,缝合阴道断端,生理盐水冲洗,置入引流管,撤出手术器械,闭合腹腔[6]。术后3~4 d拔除引流管,常规使用抗生素3~5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2)术后康复情况: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消炎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FACT-G(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于入院时及术后90、180 d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7]。(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肠道损伤、淋巴囊肿、尿潴留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除阴道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时间、消炎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切除阴道长度(cm)观察组(n=64) 156.33±12.44 132.03±26.17 1.55±0.91 2.18±0.49对照组(n=64) 342.12±33.03 163.19±27.74 8.58±2.87 3.62±1.13 t值 42.111 4 6.536 6 18.679 3 9.353 2 P值 <0.01 <0.01 <0.01 <0.01
表3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s)
表3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s)
组别 排气时间(h) 拔管时间(h) 镇痛时间(h) 消炎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n=64) 52.55±4.91 32.03±6.17 16.33±2.44 6.85±2.37 13.18±3.49对照组(n=64) 73.58±6.87 53.19±7.74 42.12±3.03 9.76±3.68 17.62±5.13 t值 19.924 17.102 53.034 5.319 5.725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2.3 两组手术前后FACT-G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FACT-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180 d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4.69%)低于对照组(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手术前后FACT-G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FACT-G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9 0 d 术后1 8 0 d观察组(n=6 4) 4 8.2 3±5.2 5 7 0.5 9±7.8 1 8 3.6 3±7.1 8对照组(n=6 4) 4 9.0 9±5.7 1 6 1.3 2±6.3 5 7 1.4 6±6.5 5 t值 0.8 8 7 7.3 6 8 1 0.0 1 8 P 值 0.3 7 7 <0.0 1 <0.0 1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宫颈癌为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不及时易发生直接扩散或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的预后与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有报道显示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降低25%~35%[8]。行广泛子宫切除时,联合清扫盆腔淋巴结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9]。广泛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有效手段,其治疗的关键为子宫切除范围及彻底切除盆腔淋巴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除阴道长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时间、消炎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FACT-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180 d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4.69%)低于对照组(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1)美观学。腹壁5个穿刺点,可避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瘢痕小,具有满意的微创性和美观性,疼痛和感染概率小。(2)术中取膀胱截石位,下肢垫高,盆腔向下移动,空间增大,利于实施操作[10]。(3)腹腔镜全面探查盆腔与腹腔脏器,可清晰显露神经、直肠、膀胱等,准确掌握脏器、子宫形态及病灶转移情况,确定手术范围。(4)气腹压力值维持13 mm Hg,可促使毛细血管自动闭合,减少创面渗血量,减少手术失血量[11]。(5)腹腔镜术式环境封闭,避免干扰其他脏器,操作更加直接、方便;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有效显露盆腔隐蔽区域,更易发现隐匿及较难识别的淋巴结[12],可避免邻近脏器的损伤;更彻底分离血管,完整剥离肿瘤组织,提高切除率及止血效果,降低脏器粘连等发生风险,环周切缘阴性,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降低神经副损伤发生风险,最大程度保留盆腔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13];利于彻底清除淋巴结;低位引流效果好,减少了感染、肠道损伤、淋巴囊肿、尿潴留等并发症;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利于术后及早进食、下床活动,提高免疫力,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促进康复。(6)遵循无菌原则和无瘤技术,术前充分肠道准备,术中稀释碘伏溶液的彻底冲洗,降低腹腔污染;先在体内完全离断肿瘤标本,不会回流或逆行入血,减少癌细胞的迁移、种植;在腹腔镜完成淋巴结切除及宫旁组织的离断,再经阴道切除子宫,避免病灶脱落并遗留腹腔;减少使用举宫杯,减少反复磨插损伤的阴道黏膜种植;锐性解剖,隔离肿瘤,不可挤压,整块切除,尽量保持肿瘤组织的完整[14]。
综上所述,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遵循“无瘤原则”,避免盆腔脏器功能损伤,创伤性小、术中出血量少,疗效确切,有利于膀胱、性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快,降低癌症复发风险,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