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调节蛋白4及胱抑素C的影响*
2021-01-20王柳雯
王柳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临床比较常见,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超过50%[1]。有研究表明,血清神经调节蛋白4(Nrg4)及胱抑素C(Cys C)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2-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依帕司他对DPN患者血清Nrg4、Cys C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DPN患者66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符合DPN临床表现,温度觉异常等;(3)年龄18~80岁;(4)存在药物过敏史或采取其他手段治疗者。排除标准:(1)合并实质性脏器病变;(2)无法正常语言交流及配合调查;(3)合并风湿免疫疾病、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4)入组前1个月内接受过抗感染、免疫抑制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对每一项内容均详细了解,就是否同意达成书面协议。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一般支持治疗及盐酸二甲双胍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7020561),0.5~1 g 口服,2次/d,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5~7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6~10 mmol/L。观察组另加依帕司他胶囊(长春天翼新天泰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40)。50 mg 口服,3次/d,连续用药12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调节蛋白4(Nrg4)及胱抑素C(Cys C)水平及VPT的差异。Nrg4、Cys C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VPT采用神经检测仪检测,任一肢体的VPT超过25 V就判定为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4(Nrg4)及胱抑素C(Cys C)水平及V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rg4为(3.82±1.73)ng/ml,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Cys C 为(1.84±0.82)mg/L,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PT为(14.34±7.94)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g4、CysC、VPT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g4、CysC、VPT对比 (±s)
VPT(V)组别 Nrg4(ng/ml)CysC(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3) 2.61±1.57 3.82±1.73 3.20±1.24 1.84±0.82 22.06±6.73 11.34±7.94对照组(n=33) 2.68±1.48 2.88±1.60 3.06±1.08 2.37±1.24 20.92±8.26 17.86±9.17 t值 0.186 2.292 0.489 2.048 0.615 3.088 P值 0.853 0.025 0.626 0.045 0.541 0.003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乏力、感觉丧失[4-5]。DPN是足部溃疡和截肢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致生活质量下降、行动不便、抑郁及社交障碍。然而迄今为止,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和对症治疗外,DPN暂无特异性预防及治疗对策。因此,积极阐明DPN的发病机制就显得刻不容缓。早年对DPN机制的研究主要涉及代谢相关机制包括多元醇-氧化应激通路、糖基化终产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6-7]。近年来,免疫、肠道微生物及遗传基因等机制也被证实参与DPN的发生发展[8]。
血清神经调节蛋白4(Nrg4)是一种新型脂肪因子,在棕色脂肪组织中表达最丰富。Nrg4在光解后释放出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结构域,并通过分泌机制发挥作用[9]。大量研究表明,Nrg4水平降低与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氧化应激和大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亚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相关[10]。近来有研究证实Nrg4在新诊断的伴有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明显下调。
胱抑素(CysC)是临床常用肾功能评估因子,是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其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研究表明CysC与缺血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微血管密切相关[11]。Hu等[3]对937例糖尿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研究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CysC水平明显高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DPN密切相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独立危险因素。
依帕司他是治疗DPN的常用药,是一种可逆性的醛醣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能够选择性抑制相应受体起到疾病治疗效果。一项研究报道,依帕司他能抑制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红细胞中山梨醇的积累,重建Na+-K+-ATP酶活性,增加内皮细胞NO生成,抑制蛋白激酶C,减少羧甲基懒氨酸产物,进而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12]。
在本研究中,依帕司他联合二甲双胍较单纯运用二甲双胍能显著提高DPN患者的Nrg4表达,下调CysC表达及VPT,提示依帕司他还可通过上调Nrg4、下调CysC表达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