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中国传统工艺螺钿镶嵌

2021-01-20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螺钿漆器工艺

文 韦 莉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螺”,即螺类、贝类的外壳。“钿”据《辞海》中注释,“有镶嵌装饰之意”①张飞龙.中国硬木螺钿镶嵌工艺溯源[J].中国生漆,2011(1):34-40.,“螺钿”顾名思义精准地表达了镶嵌工艺的特点,它以螺、贝为材,将其处理过的珠光层磨制加工成薄片,饰以花纹或缀以山水、人物、花鸟,镌刻成形后,嵌于器物表面,再以髹漆打磨成为一件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的漆器工艺品。正如“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②郭廉夫,毛延亨.中国设计理论辑要[M].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据考证,我国用蚌壳镶嵌作为漆器装饰的起源很早,在殷商墓中已发现多件嵌蚌壳和上漆雕花木器的残迹,至周代,这种装饰手法应用更加广泛,1981年至1983年在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遗物中发现的西周“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图1)蚌片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蚌片之间紧密结合。蚌壳与漆绘交相呼应,色彩明快,其间以白色的螺钿薄片点缀,弥补了大漆无法表现白色的缺陷。整体绘有花纹、凤鸟纹、兽面纹等,纹饰繁缛,工艺精湛,它不仅造型优美,其器盖和器身还有牛头、凤鸟形象等。蚌片的磨制和镶嵌技术相当成熟,绝非螺钿初期阶段所能做到的,是中国早期漆器中一件罕见的漆器精品。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春秋战国、两汉髹漆工艺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豪门贵族之间的争奢,这种现象进一步促进了螺钿镶嵌工艺的发展。隋唐时期,螺钿镶嵌工艺逐渐成熟。明清时期是螺钿髹漆工艺的发展和繁荣时期,明代曹昭著的《格古要论》中说:“螺钿漆器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俱是坚漆螺钿者。”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厚螺钿与薄螺钿作镶嵌并存的局面。

厚螺钿又称为硬螺钿,软螺钿又称为薄螺钿,《髹饰录解说》王世襄注云: 螺钿“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③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阐明了厚薄螺钿之分,以及古代多以厚螺钿为主,而后逐渐发展为薄螺钿的过程。厚薄螺钿除了厚度差别外,在色泽上厚螺钿多以白色、微黄的牙色为主,薄螺钿色彩斑斓,有微青色闪红光的、深青色闪蓝光的等,厚螺钿适用于填嵌家具以及胎骨较厚的漆器。薄螺钿适用于轻巧薄胎的器物。

厚螺钿又分平磨螺钿、镌钿和复饰平磨螺钿;薄螺钿又分软螺、点螺和卷曲点螺等。下面主要介绍平磨螺钿、镌钿和点螺。平磨螺钿主要是把螺贝蚌壳磨成薄片,一般在1cm厚,按照图案花纹的需要锯成各种形体,再以次漆垫色于钿片背面,这里所说的垫色又称“衬色”。明代黄成的《髹饰录》记载:“衬色甸嵌,即色底螺钿也。其文宜花鸟、草虫,名色莹彻,……又加金银衬者,俨似嵌金银片子……”④李志倩.扬州镶嵌漆器[J].中国生漆,1992(3):39-48.使色彩透过片的表面,呈现出彩色的效果,拼贴在漆坯上组成画面,经开纹髹漆磨显而成。漆螺黑白分明光滑似平镜,光彩熠熠,赋予美的艺术效果。所以称之“平磨螺钿”,亦称之为“黑白螺钿”。“镌钿”所嵌的螺钿高出于漆器或木器的表面,凿锯成形,然后开纹雕刻,镶嵌在漆底上形成了浮雕或高浮雕的画面,又称“挖嵌”“高螺钿”。镌:谓凿刻。《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镌山石。”《汉书·沟恤志》记载:“患底柱隘,可镌广之。”庾信《枯树赋》记载:“雕镌始就。”“点螺”是软钿其中最著名的,又称“点螺漆”。它产于江苏扬州,兴于唐宋,盛于元明,至清初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所谓“点螺”,就是把螺贝制成0.5mm以下的薄片,用特制的工具切割成不同形状的点、丝、片,一点点地嵌在乌黑发亮的漆底上,构成图。通常采用的品种有螺壳、海贝、夜光螺、三角蚌、鲍鱼、砗磲壳等,在光线下能产生奇幻、绚丽的艺术效果,是漆器装饰中的华丽螺钿。点螺的主要程序是下料粘贴、髹漆毛雕、磨显推光。下料粘贴是选各色的螺贝,在细砂纸上磨成薄片,摹稿后用细钢钮“分截壳色”划切。即下料生漆或胶(即,粘贴),底坯上髹漆。磨显后毛雕(亦称,开纹)。“毛雕”主要是在螺片上镌刻花纹,精细而匀称。推光成点螺漆器大多以黑漆为底,以衬托螺钿天然的色泽美,精致秀丽,使人心旷神怡。

随着螺钿镶嵌工艺的发展,百宝嵌工艺也随之出现。它是在螺钿镶嵌单一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材料镶嵌在漆器上的工艺,以明代扬州漆器匠人周翥首创,人称“周制”,多以宝石、珊瑚、水晶、玛瑙、螺钿、象牙为装饰,通过雕、镂、镶嵌等工艺技法,配成山水、人物、楼台、花卉、鸟兽等图案,犹如一幅刺绣,甚为精美。大到屏风、桌几,小到茶具、砚匣,五色陆离。由此可见,“百宝嵌”工艺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螺钿镶嵌工艺中要特别提及的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漆工江千里,江苏扬州人,字秋水,王士祯《池北偶谈》和朱琰《陶说》皆称他“善镌嵌螺钿漆器,技艺精湛”,据《扬州府志》所载,时有一联云:“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可见,他的影响之大。由于当时他的名气较大,出现了与他相仿的诸多漆物,真假难辨。据史书记载,他的作品习惯以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为题材,形成自己的制盘风格,尤其对叛逆封建礼教、忠贞自主爱情的男女主人公情有独钟。因此,《西厢记》《牡丹亭》成了他的创作蓝本,现扬州、安徽、北京等地都藏有千里款圆漆盘,在南京博物院也藏有一件“千里款黑漆嵌螺钿西厢记图圆盘”(图2) ,盘上画面描绘一位书生正在对窗鼓琴,一仕女与丫鬟在园中倾听,这正与《西厢记》中的“琴心”一折相应。

螺钿镶嵌一般除了应用在盘、盒类、酒杯、漆砚盖等器皿上,条凳、桌椅、床、柜子、镜框等也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珍贵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其中多以红木居多。而苏式家具中的螺钿很少单独装饰,多以百宝嵌其他种类的材料相结合使用。而广式家具则很重视螺钿工艺,多为满钿。小到凳椅,大到床榻、柜橱,使家具更具富丽堂皇、古朴典雅的特色。

中国传统工艺经过历史的变迁,也曾辉煌,历代精品被世人所惊叹。在这些精美作品的背后,所要肯定的是工匠的智慧,支撑起这些作品的灵魂。没有工匠精神,就没有精美的遗产留给现代人。螺钿是一种工艺材料,它的特性决定着手艺何去何从。普通的材料被制作成一件精致的作品,它的美不仅停留在外在,更是饱含手工艺人的匠心。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精良的传统手工艺不应被遗忘,而是要点醒着生活于现代的人们,从古代技艺中取得精华,从而提高现代艺术品的品质。

图1 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西周)

图2 千里款黑漆嵌螺钿西厢记图圆盘(明)

猜你喜欢

螺钿漆器工艺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漆器收藏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