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1-01-20罗间娥程兆兴
罗间娥 程兆兴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0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脑出血就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同时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并发症[1]。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昏迷、头痛、嗜睡等症状,该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且存活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对临床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有着更高的要求。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正常的护理措施,无法为患者提供更具有专业性和个性化的服务,无法保障最终的治疗效果[2]。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近年的护理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3]。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脑出血患者ADL 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得到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62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62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6 例,患者年龄42 ~75 岁,平均年龄为(57.8±3.9)岁,丘脑出血11 例,脑叶出血6 例,小脑出血7 例,基底节区出血7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4 例,患者年龄43 ~73 岁,平均年龄为(58.5±3.4)岁,丘脑出血10 例,脑叶出血7 例,小脑出血8 例,基底节区出血6 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情症状等临床资料均保持同质性(P>0.05),可进行对照性研究。该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且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监测患者的身体功能变化,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时,及时向医生报告进行处理,为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生活指导、饮食指导、药物指导、锻炼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患者入院后,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应具备主治医生、护士长、专业护士等人员,进行护理前,小组内每位成员都需参与培训,并进行考核,要求全员考核合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训练指导等,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②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脑出血的相关专业知识,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定期组织患者家属参加座谈会,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注意回答问题时要耐心、细致,列举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③由于该病发病急、病死率高,患者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聆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痛苦,多用积极的话语安慰、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性和护理效果;④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少食高盐、高脂食物,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注意摄入营养物质均衡,禁饮酒、吸烟;⑤叮嘱患者服药的重要性,根据医嘱严格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根据患者病情的稳定程度不断调整用量,当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时,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根据身体状态逐渐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ADL 评分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共包括两方面内容:(1)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包括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6 项;(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包括购物、打电话、备餐、做家务、洗衣、乘坐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8 项。总分为0 ~56 分。<14 分为完全正常;14 ~22 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22 分为功能有明显功能障碍。护理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例数为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压疮、脑疝、便秘,发生例数占每组总例数的比率即为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数据用SPSS21.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DL 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ADL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ADL 评分对比(±s,分)
注:#表示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 <0.05;*表示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DL 评分观察组 31 护理前 62.9±3.4护理后 83.1±4.8#*对照组 31 护理前 61.7±3.7护理后 71.3±4.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2.3 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8±1.2)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3±2.5)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4,P<0.05)。
2.4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中共发生肺部感染1 例、压疮1 例、脑疝1 例、便秘1 例,并发症例数为4 例,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中共发生肺部感染2 例、压疮2 例、脑疝1 例、便秘4 例,并发症例数为8 例,发生率为25.8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讨论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社会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脑出血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病起病急、并发症多、致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临床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模式十分重要,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护理服务,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常规的护理模式主要根据医嘱严格进行,缺少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难以保证护理效果。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是根据该某病的特殊性和患者的实际病情而制定的一种护理方案,具有极强的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5-6]。临床护理路径也是几年来不断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8]。该护理模式由专业的医务人员组成,并在开始护理前进行培训,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专业的临床路径护理方案,积极地为患者讲解脑出血的专业知识,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及时、耐心地为患者解答疑虑,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9]。主动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患者制定专业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能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保证营养均衡。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在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时,指导患者做适当的康复训练。本次结果显示,经过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后,脑出血患者的ADL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住院时间也有了明显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