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显微外科、常规手术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治疗价值

2021-01-2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术区显微外科脑膜瘤

刘 鑫

(赤峰市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在脑膜瘤中占比超过30%,是一种最常见的脑膜瘤,随着其增长,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颅高压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头痛、精神不振、视力下降等。同时,若不能尽早控制其生长,待其侵犯重要矢状窦、皮质静脉后,则很难完整切除。因此,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血供丰富,且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部分瘤体位置较深,体积较大,导致手术风险较高,手术难度较大。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治疗中逐渐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因此,为分析其治疗价值,本文将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分别应用显微外科、常规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2)无手术禁忌证;(3)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其他病变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患者;(3)有颅内手术史患者;(4)凝血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男性:女性为18:21,年龄29~65岁,平均(36.85±6.57)岁,病 程(1 3.2 8±2.8 7)个 月,肿 瘤直径(7.3 2±1.2 7)c m。对照组3 9例,男性:女性为17:22,年龄28~64岁,平均(37.05±6.14)岁,病程(13.52±2.93)个月,肿瘤直径(7.49±1.33)cm。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Mayfield 头架固定头部,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设计骨瓣、手术切口。根据瘤体位置、大小、解剖关系,选择手术入路。注意保护皮层重要引流静脉。若瘤体在中线的中、后1 /3,为使骨瓣超过切口中央中线,可采取侧俯卧位手术。若瘤体位于前1 /3,则可作标准冠状切口。若患者术前MRI有硬脑膜强化,皮瓣应确保超过该部分2cm,充分显露瘤体前后极矢状窦。剪开硬脑膜时,应注意保护重要皮层静脉、中央沟静脉。若瘤体过大,可进行分块切除,首先处理瘤体附着部位,随后处理剩余瘤体、塌陷包膜,最后处理矢状窦、大脑镰。对照组患者在直视状态下切除瘤体。观察组患者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成以上操作。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区出血率及肿瘤切除情况,肿瘤切除情况参考Simpson 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判断,分为全切(Ⅰ级+Ⅱ级)、次全切(Ⅲ 级)、部分切除(Ⅳ 级)三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检验采用x²。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区出血率为10.26%,肿瘤全切率为97.44%;对照组术区出血率为28.21%,肿瘤全切率为82.05%,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区出血率及肿瘤切除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据调查显示,矢状窦脑膜瘤在脑膜瘤中占比约为14.7%,镰旁脑膜瘤占比约为8.7%,是常见的脑膜瘤类型[1]。从解剖结构上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紧邻硬脑膜,由颈外动脉为肿瘤蒂提供血供,血供丰富,极易侵蚀邻近颅骨,引起颅骨增生、颅骨破坏或缺损。同时,该类型脑膜瘤一般体积较大,随着瘤体的增长可出现占位性侵犯,压迫矢状窦等脑部组织,造成患者运动、感觉障碍,出现头痛、癫痫大发作以及精神症状,在占位明显时,还可能阻碍静脉回流,引起颅内压升高。因此,对于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方案。但由于其瘤体位置特殊,不仅需要对矢状窦、大脑镰进行妥善处理,还应保护中央沟静脉、中央区脑组织,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常规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患者预后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普及,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显微镜辅助手术操作,可更好地处理瘤体附着处,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辨认周围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量。此外,在分块切除瘤体时,可有效保护重要皮层回流静脉、中央沟静脉,对难以分离引流静脉的患者,可通过阻断窦旁供血、分块切除,缩小瘤体后再游离肿瘤包膜,可在包膜与蛛网膜间实现瘤体分离。以往有研究显示,显微外科手术的Simpson I 级切除率为80%,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的48.89%,可见与常规手术相比,显微外科手术更具应用价值[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区出血率为10.26%,肿瘤全切率为97.44%;对照组术区出血率为28.21%,肿瘤全切率为82.05%,差异明显(P<0.05),也证实了显微外科手术可降低术区出血率,提高肿瘤切除效果,与以往报道基本相符。应注意的是,虽然显微外科手术的开展使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但仍应提高重视程度,做好术前检查,确认肿瘤供血情况。若肿瘤侵犯矢状窦,在处理矢状窦时,应判断其位置,若为前1/3,在冠状缝前部分,可一起切除;若为中后1/3,如矢状窦已闭塞,则切除是安全的;若未闭塞,切除可能造成患者瘫痪、死亡,应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处理[3]。

综上所述,与常规手术相比,显微外科手术可降低患者术区出血率,提高肿瘤全切率,治疗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术区显微外科脑膜瘤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盐酸肾上腺素稀释溶液用于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