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安徽省林长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1-01-20□刘

山西农经 2021年1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林业

□刘 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010)

2017 年3 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统筹做好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文章,目前全省共有五级林长52 122 名,“一林一员”安全巡护员56 001 名,实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真正做到林长管林责任全覆盖。2019 年4 月,安徽省获得国家林草局同意,在全国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目前已有2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或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林长制。

为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2019 年9 月《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五大任务17 项具体举措。安徽林长制改革已被列为安徽改革开放40 年标志性8 项改革之一,并被中央有关部门列为十大改革案例之一。随着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的建立,安徽省将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安徽样板”,这也是落实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

为提升林长制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上下联动,量化“五绿”管控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以“林地一张图”“公益林落界成果”“自然保护地界线”等数据为基础,建立林长制智慧平台,打造全国林业信息化管理样板。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徽省林长制改革过程中的林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林业服务、管理、建设由传统向数字、智慧化变革与创新,协同化推进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构建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1 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现状

目前,安徽省林长制改革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步探索创新阶段。六安市金寨县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遵循全面覆盖、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原则,努力打造操作可视化、业务程序化、信息自动化、预警智能化、管理科学化、考核精细化的“六化”全方位林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按照县、乡、村三级林长,结合林业局及护林员,形成角色和业务分级,用户覆盖县、乡、村三级林长,以及县林业局、乡镇林业站、护林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并提供公众监督参与平台。

2 林长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林长制办公室人员多为一岗多责,力量薄弱。部门职能交叉重叠仍然存在,协调管理难度大,部分管理体制机制还需完善。林长制会议成员单位之间沟通较少,对林长制重要工作推进不了解。林长制改革工作过程中存在目标任务模糊、履职责任意识淡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乡镇级、村级林长存在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管理范围不明确、任务落实不到位、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推进过程中的形式化、模式化等问题。

同时,“五个一”服务平台、工作考核、提醒清单等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林长制激励机制。林业监督、考核评价信息化程度较低,各区县信息化程度发展不均衡,林长制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

森林防控监控体系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管护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手段落后,森林防火监测体系尚未形成网络,难以承载森林防火复杂环境带来的压力。病虫害时有发生,疫点增多、疫区范围扩大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控制。需结合天地空一体化自然资源与生态监测平台,完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3 适用林长制改革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3.1 建设目标

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为信息发布平台做好规划设计,涵盖信息咨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信息储存、信息数据处理等相关工作,打造市、县、乡、村管理应用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系统通过对目标信息的获取、接收和处理,对信息展开分析判断,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培育管理、生态公益林、森林综合防火、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等六大管理系统建设。在多样、大量、快速流转的数据中,推进网上审批,迅速获取信息,实现与公众的信息互动。建立林业资源信息化数据库,规划建设完善的林业资源、管理活动、民生林业、生态产品的智慧林业大数据库,以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智能化、用户使用便捷化、资源共享化的云计算特征,引领林业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按照“互联网+”林业管理创新架构的总体思路,构建实时监控、动态监测、互联互通的林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以服务林长制改革为出发点,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严格遵循有关技术标准和接口协议,构建分级管理、应急指挥等一体化平台,融接林业云计算。推进林长制的规范化建设,强化林业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建设林长制工作指挥系统、林长护林员移动办公软件、公众参与微信小程序平台,实现资源监测实时化、工作决策科学化、目标管理精细化、考核制度规范化、管理方式长效化的林长制信息化建设目标。

3.2 总体框架

林长制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林业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共享交换为枢纽,以林长制业务应用为核心,以信息安全和政策标准为保障,由感知终端层、网络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共享交换层、应用平台层,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和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多体系架构。

3.3 体系架构

林长制信息化建设采用“四横三纵”部署架构,横向以市、县共享平台为核心,分别向本层级对应的林长制办公室和相关政府部门推送各类业务数据和监测数据。各级林长制办公室和相关政府部门与本层级共享平台之间采用安全边界接入方式,保证政务网、林业网内部系统的安全性。

4 展望

通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将各层级林长的责任范围、目标任务、绩效评价落实到空间网格,搭造一个基础、全面动态的管理平台,构建全市林业资源综合数据库,实现业务、管理、评价、决策的融合贯通与动态管理。将林长制的决策管理置于可视化的现实场景,其将在以下3 个方面发挥作用。

4.1 决策支持方面

根据有关技术和数据标准,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获取更精细的资料,提供可靠详实的数据支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统一的技术处理方式,从单纯的获取数据到集成,从静态调查到动态监测,对大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探索资源和生态的规律,以解决林业和生态问题。

4.2 管理水平方面

进一步落实和创新林业资源数据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林长管理。平台体系的建立,在满足林长制工作需要的同时,为林业监管部门的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精准的决策,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格化、精细化、系统化考核,真正掌握林长制考核评价的动态管理。推动林长制信息化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并在全域范围覆盖,实现对范围内的日常监管以及对林长任务进度情况的监督,为落实“护绿”“管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林长制工作的信息化监管,提供智慧化服务。

4.3 业务能力方面

通过“平台+移动端”的应用模式,各级林长特别是乡村林长在移动端应用各项系统模块,应对前端和后台管理。前端通过应用一张图,通过直观的数据分析图对林长管辖范围内的林业资源情况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任务目标进度,为工作中的指挥调度提供智力支持;后台管理实现了对用户降低技术的应用门槛,创新和研发了手机端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林长制信息化建设,打破林长传统工作方式的壁垒,通过移动办公的形式在各种时间段、各种情景下用手机掌握各类数据,从而达到对平台数据的查询和处理相关工作,为林长制考核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林业
达川区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郸城:林长制织牢林木“保护网”
安徽省林长制条例
尧斯丹主持召开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专题会议
land produces
以林长制构建林业生态发展长效机制
宣城市宣州区林长制的做法及成效
基于政府职能社会化的林长制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