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视角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1-01-19周红云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微课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逐渐成为应用于中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微课具有更强的灵活性、针对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为此,笔者尝试着进行了基于微课视角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并从导学目标、聚焦要点、问题预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网络化时代;初中语文;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33-0088-02

引  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价值意义。如何在打破时空限制的前提下,给学生更为丰富、更为自由、更为快捷、更为直观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真正“温故而知新”?笔者以为,微课这一“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能在体现“浓缩的便是精华”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产生更多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鉴于此种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导学目标:简明有效

微课的运用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参照和修正完善的机会,能使学生在主动剖析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感悟和体验。微课的导学目标能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教材文本并积极探索,这有助于他们在发现问题和增强学习主动性、创造力的基础上获得深度体验[1]。笔者认为,微课的教学目标应在体现要点和聚焦中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与探究。

设置微课导学目标,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感知发现,围绕语言知识生成和认知体验,多给学生相应的话题引导,帮助他们强化感悟。其次,教师要给学生预设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主动对照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素材。最后,教师要注重以三维学习目标为导向,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知中培养丰富的思维情感。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基于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目标的不同,笔者从四方面来优化微课教学设计:第一,利用图片展现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帮助学生在了解济南地理风貌、民情风俗的同时,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信息;第二,运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跟着轻缓的节奏感受和体味其中表达的语速、语音、语调等;第三,摘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运用投影仪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展示,给学生更多自我完善的机会;第四,组织学生就“根据济南的冬天,你发现了什么?”进行阅读思考,帮助他们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增强认知感悟。很多学生借助微课视频资料,结合自己的阅读发现、总结了相应的阅读理解方法,并能借助相关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聚焦要点:突出细节

聚焦要点能使微课有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找到核心要点。

教师在利用微课突出课程教学重点时,应该围绕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热点进行优化设置,帮助他们在不断总结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深入理解文章,鼓励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在不断整合背景资源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技能。例如,在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的导读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的生活经历和英雄精神,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素材展现相应的内容:展示有关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主要人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外貌、语言和主要事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各有什么不同?如果用素描的形式给其中一位主要人物画像,你会抓住哪一主要特征来画?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战地通讯员,你打算采访哪一位,借助什么问题让人们了解当时的共产党人?透过这些细节描述,学生能在聚焦要点内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悟,如有的学生根据斯诺的相关描述,在阅读中主动摘录相应的语句,从而走出依赖教师讲解来获得语言技能的单一学习模式。

三、问题预设:层层递进

问题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置微课的重要依据[2]。教师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能使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指导性。围绕课程教学要点,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目,使学生在主动探知中发现问题,进而加深其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

在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主动归纳和总结解题方法,使他们在加深整体理解中获得深度感知。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围绕故事发生的时间及作者的写作目的等,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以设置如下题目:第一,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第二,结合作者笔下描绘的桃花源景色,请用自己的话再现当时的场景。第三,如果你就生活在桃花源中,会用怎样的拍摄镜头来记录当时的美丽景象?第四,对于这样的美景,你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课文内容会有更多的感悟。同时,教师可以结合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互联网资源来深入探知,使其在浏览多方观点的时候,能有不一样的收获,进而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四、制作素材:多元开放

要想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有所触动和感知,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摘录有价值的素材,引领学生在开放的探知活动中形成语感并获得丰富的认知。教师可以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运用多样的素材,鼓励学生主动探知,这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还能够使学生在开放式学习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更多体验。

微课的素材应在体现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多自我挑战的机会,以便他们在整体理解和综合运用中有所收获。例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时,笔者以“端午节”为例,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各地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同时,教师通过展示吃黄鳝、吃面扇子、吃打糕等习俗,要求学生结合不同的风俗习惯,就传承传统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进行讨论,使他们在梳理教学内容要点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此外,学生可结合在微课中观察到的内容,根据已掌握的素材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从而不断完善认知体系。

五、反馈交流:学以致用

微课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主动沟通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建立在多样化交流基础上的探讨,更能突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他们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经验。教师合理运用反馈交流环节,能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还能使微课教学拥有一定的前置性和导向性,便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给他们更多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在优化学习思维的过程中加强认知,在讨论和争辩的过程中加深感悟,在学以致用中得到提升。例如,教学《故乡》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以故乡为话题,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的学生认为是要以故乡中的人物变化来阐述一定的社会背景意义,旨在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发展的出路需要后来者认真思考。有的学生以中国革命的观察者的身份,结合已掌握的历史知识组织开展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大讨论等。之后,教师利用微课展示相关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学习素材中发现更多有意义的内容,进而增加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便于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结  语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微课的制作和运用是在学生理解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微课设计与开发能力,积极研究微课运用的教学策略,创新微课资源的应用方式,从而开创语文教学的另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包红艳.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速读,2019(12):54-55.

[2]赵登明.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设计与实现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9(03):50-52.

作者简介:周红云(1973.9-),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學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苏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猜你喜欢

微课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微课:支持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