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21-01-19范志晔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强课堂互动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抛物线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章节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创设生活化情境、历史情境及操作情境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并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3-0052-02

引  言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以“抛物线的定义”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处处有数学的痕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和发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生活中,抛物线模型随处可见,借助实物模型引入抛物线定义教学,是最为直接、简单的教学方式,易于学生理解抛物线的含义。

例如,在“抛物线的定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进行课堂导入。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抛物线模型,如篮球抛出的轨迹、喷泉轨迹、烟花轨迹等,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抛物线。其次,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怎样才能准确得到抛物线?”在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式,引入抛物线的画法和定义。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二、创设实验情境

数學学科具有工具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需要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引入相应的数学实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引入相应的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和探究,并对操作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

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的定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结合数学问题创设了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在有着等距平行格的纸上,画出一条直线l和平行格线垂直,此时直线和平行格线有9个交点;在纸张的中心位置选择定点F,和每个空心点依次连接,在每个连线上做出其垂直平分线,平分线和平行格线也有9个交点;使用平滑曲线将这9个交点连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连接交点形成的曲线满足什么样的几何条件?”

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先准备相应的纸张,然后按照要求画图,并且使用平滑曲线将每个交点连接起来,最后得到一条抛物线。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得到的每个交点和定点F、直线l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相应结论,即每个交点到定点F和定直线l的距离是一样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抛物线定义的提炼和总结是教学的重点,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操作,了解抛物线定义的探究过程,归纳和总结出抛物线的定义,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抽象素养[1]。

三、创设实践教学情境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数学实际问题,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问题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创设实践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的定义”时,教师可以结合数学问题创设实践情境。问题1:某村庄存在河流和水井两个水源,现在需要画出一条曲线分界线,供村民参考取水,应该如何绘制分界线?问题2: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实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抽象出哪些数学对象?学生思考其中涉及的实物,如河流、水井,河流可以看作一条直线,水井可以看作定点,村民的家可以看作更多的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界线的条件,即分界线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直线的距离。之后,教师让学生描述出几个符合要求的点,并且将其连接成像。这样,学生就对曲线的形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观察这些点的连线发现其形状接近于抛物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抛物线方程进行推导。在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四、利用数学史创设情境

数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史,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数学史创设教学情境,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教师选择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数学史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抛物线的定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希腊有一名著名的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其主要著作是《圆锥曲线论》,著作中有这样的内容:在圆锥中,使用和圆锥母线平行的平面,截取该圆锥。阿波罗尼奥斯将截取中的交线称作抛物线。那么这条抛物线具有什么特点?结合这样的数学史内容,教师引入具体的数学问题,如图2所示,将一个球体放置在圆锥内,平面MAPG和CE平行,并且和圆锥内的球体相切,BC和球O相切,通过平移BC,能够得到DO,将DO进行平移,可以得到PA,可以得出OD和AM垂直,所以PA和AM垂直。因为PQ和PF都和球相切,所以得出PQ和PF相等,因为PQ和BC相等,所以PF=BC=PA,所以点P到定直线AM与到定点F的距离是相等的,截面的交点到定直线AM与到定点F的距离相等。

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数学史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抛物线概念的形成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主动性,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6):48.

作者简介:范志晔(1982.1-),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