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试题例析

2021-01-19周小燕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周小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解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是高考政治命题经常采用的设问方式。解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包含哪些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和认识。实践的特征包括: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具体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包括: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认识、非科学理论对实践起阻碍作用。真理的内容包括: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内容包括: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解答试题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答。第一种,若材料信息只涉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原理,或者设问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某一原理分析问题,解答思路是回答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第二种,若材料信息较多,涉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许多原理,解答思路是把材料信息与辩证唯物论的原理结合起来逐一分析。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01—2019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纲要》全面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

《纲要》提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义、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制定和实施《纲要》的原因。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试题类型是原因类非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主旨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纲要》的原因。第二步,获取和解读信息、定答题要点。由“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知,该信息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有联系。由“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可知,该信息与认识具有无限性有联系。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新时代社会实践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国家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和实施《纲要》,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認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制定和实施《纲要》,体现了认识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的内在线索与本土话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野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与民族性
认识论的自然化、日常化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