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19张红梅

求知导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绘本阅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也在逐步进行深化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不高,启蒙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对其今后的深入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意义及教学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能够激发小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提高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质量,实现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3-0058-03

作者简介:张红梅(1973.12—),女,山东阳信人,山东省阳信县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形成了“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使之成为教材有机的组成部分。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充分把握好绘本的特点与绘本阅读的意义: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儿童讲故事,与一般图书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是儿童文学中比较新颖的形式,有着文学启蒙的意义,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不可或缺。绘本不但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而且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尤其是绘本中的图画,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长期阅读绘本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绘本阅读也是一种生命教育,能让儿童在绘本中找到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与快乐;能让儿童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和生活的联系,发现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发现生命的意义。因此,学生长期进行绘本阅读能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将“语文核心素养”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展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效选择绘本

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选取和小学生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绘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感悟绘本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绘本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绘本的选择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将学生生活作为绘本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如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刚刚入学时,笔者就设置了以“我上学了”为主题的绘本阅读任务,如阅读《小阿力的大学校》《大卫上学去》《一口袋的吻》《大卫不可以》等。学生通过绘本阅读,能够了解新学校与小学生活,缓解内心的焦虑,懂得遵守学校规则,和同学友好相处……这些绘本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又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小学生阅读绘本《蚯蚓的日记》前,来到学校劳动基地,笔者带领学生挖掘蚯蚓,然后将其放在容器中,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以及习性。学生通过对蚯蚓的直观观察,在阅读绘本时就能够更快理解作者的描写内容。《蚯蚓的日记》中描述道:“下了整晚的雨,地下湿透了。我们一整天都待在人行道上。跳房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教师通过绘本给学生讲解蚯蚓为何下雨天会到人行横道,加上对蚯蚓生活习性的观察,学生就可以得出蚯蚓在雨天会钻出泥土这一结论,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绘本内容。“绘本阅读”加“生活观察”,这两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把绘本阅读的教学效果最大化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认识到绘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引导学生对绘本内的图画进行观察、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分析了班级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后,可以制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引导不善表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加强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绘本内容,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鼓励这部分学生用语言表达出心中的想法,从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那些善于表达和性格开朗的学生,教师要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绘本素材的展现,引导这部分学生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打开思路,做好课外阅读的延伸。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绘本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晰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通常不能深刻了解绘本所要表现的内容,在思考时总是将自身的主观认知代入书籍当中。因此,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師不应该刻板地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思想进行理解,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此外,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以情境带入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道具,让学生快速融入特定的场景,优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绘本课程《云朵面包》时,教师先把课文朗诵给学生听,通过翻看绘本生动形象的图画,学生懂得了云朵面包的形状和被吃掉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则绘本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最为日常的生活,温馨的力量。待学生通读绘本后,教师可以进行思维拓展,提出与绘本内容相关联的问题,如“云朵的形状到底有哪些?”“云朵是如何形成的?”“雨在云朵里吗?”等一些新颖的问题,在思考问题时,学生会对云产生联想,在课后,还可以通过询问家长和查找资料,了解到云朵的形成过程和雨与云的关系。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活跃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与绘本知识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促使学生提高对绘本书籍的阅读兴趣。

四、实施小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对阅读绘本的兴趣,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学到知识,加深对绘本的理解。教师在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时,还可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表演、做游戏,分角色讲故事等。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如遇到生僻词组或者不易理解的段落,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的模式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不同的思维和想法进行碰撞,以此来产生更多新颖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阅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阅读,对课文中的生僻词进行整理和讨论。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绘本中关于爷爷的描述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绘本中的句号、逗号、省略号处进行绘图,最后交流、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绘本的理解和掌握。

五、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话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這就要求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准把握绘本的内容与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写话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进行绘本创作。在布置写话作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在绘本阅读中学到的词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如在学生阅读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小甲龙找到爸爸妈妈后,虽然很高兴,但是他依然非常想念霸王龙,于是便下山去找霸王龙……”有的学生写道:“小甲龙离开了他的爸爸妈妈,来到他和霸王龙生活的地方,一边呼唤一边寻找。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霸王龙,他高兴地奔向霸王龙,一下抱住了他的腿。可这时霸王龙装作生气地问:‘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小甲龙听后哭了起来,他说:‘我非常想你!’这时霸王龙连忙哄小甲龙说:‘好啦,好啦,别哭啦!我们一起去找果子吃好不好?'”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了多篇绘本,了解了绘本图文结合这一特点后,引导学生创编故事,让学生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画、简练的文字制作一本绘本。

六、将教材与绘本阅读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是低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材料。将教材与绘本相结合,即在运用教材开展教学时,将绘本作为辅助教学工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文言文《守株待兔》时,教师应考虑到中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阅历不足,所以在理解课文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又因这则寓言故事发生在古时候的田间,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时空隔离感。为了帮助学生更系统、整体、准确地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就要灵活利用图画等可视化素材,帮助学生将寓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绘本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寓言时,为了让学生将所领悟的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尝试再现、新编绘本故事,并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创作、交流,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完成整个故事的简单表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故事寓意的认同,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态度与行为习惯,还能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七、以绘本呈现阅读目标,锻炼学生思维品质

低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往往缺乏系统、整体性,需要教师从旁辅助,帮助他们逐渐构建系统化的阅读学习体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呈现阅读目标,用阅读目标指引学生逐渐进行深入阅读,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搭船的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以下问题串:根据题目猜测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这是一只什么鸟?课文是如何描述鸟的外形、捕鱼动作的?作者对翠鸟有什么样的情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尝试模仿课文对翠鸟的描述方法,描述你自己喜欢的某个事物。然后,教师根据这些问题串,将课文内容串联起来,并将问题融入绘本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阅读绘本的同时,思考、探究这些问题。

八、以绘本来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创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绘本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中的情感。教师通过运用绘本来创设故事情境,能让学生的鉴赏与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如《花的学校》这篇散文诗,三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教师就可提前将课文内容转化为绘本故事。教师可以先展示与题目有关的绘本插图,让学生根据绘本和课文题目,发挥想象力,猜想课文主要内容。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时,教师可通过逐页展示绘本画面,让学生根据看见的前一页内容,预测和猜想后文内容,并模仿文章的表达方式描述所见页的画面,表达自己对该页画面的审美感受。学生可以边读,边模仿花儿们的姿态,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蹦蹦跳跳,也可自由地根据对课文内涵与绘本画面的感受,设计一些有趣的动作,将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在活动过后,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趁热打铁将感受写成小短文,实现读写结合。

结 语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要合理选择绘本,科学合理地运用绘本,将各种绘本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形成趣味性较强的生动课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绘本阅读。教师还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简短有趣的绘本故事,领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引领学生去欣赏、感知画面与内容的美,并透过画面和文字去感受绘本要传递的力量,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以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成长;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学习其中传递出的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许娜亮.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初探[J].名师在线,2019(4):42-43.

[2]蔡芳.小学语文绘本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微 [J].名师在线,2018(8):69-70.

猜你喜欢

绘本阅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