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

2021-01-19张伟李酉徳左明武

贵州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颞部基底节引流术

张伟 李酉徳 左明武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 721000)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脑血管急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在治疗上内科保守治疗虽然能缓解颅内压症状,但无法在短期内完全缓解颅内血肿病灶,且神经功能恢复慢。研究发现,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可加快消肿血肿块速度和水肿带宽度等临床优势性[1]。本次研究就采用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45±4.14)岁;平均病程(8.67±1.25)年;平均发病时间(7.23±1.12)h;平均出血量(32.45±3.57)ml;平均GCS评分(8.12±0.41)分。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51±4.18)岁;平均病程(8.71±1.27)年;平均发病时间(7.29±1.21)h;平均出血量(32.52±3.63)ml;平均GCS评分(8.18±0.46)分。纳入标准:参考《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标准,患者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经脑CT/MRI明确诊断。且均为基底节出血,均为首次发病,均有高血压病病史[2];纳入时无脑疝。排除标准:动脉瘤、脑外伤引起脑出血者;合并感染 、重要脏器损伤等;精神疾患和认知功能不全者。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全身麻醉成功后选择额颞部作马蹄型手术切口,进行骨瓣开颅,将骨瓣打开后骨窗扩至35 cm左右,剪开硬膜囊,在患者血肿和皮层距离最近处切开患者皮层,有效清除血肿。(2)研究组予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患者行CT检查时进行穿刺点定位,选择额部和颞部为穿刺点,避免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然后进行手术区域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额部和 颞部有效穿刺,成功后对血肿进行缓慢非阻力性抽吸。在手术结束后使用穿刺针连接引流管形持续性引流,次日复查头颅CT,若存在残余血肿则注入尿激酶,1次/d。引流置管时间<7 d。两组术后均适当止血,并营养神经、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并进行适当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观察治疗后效果,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能恢复至发病前状态;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生活基本能 自理;无效为未达到以上标准[3]。并比较血肿清除率。以CT检查结果为准:(术前血肿面积-术后血肿面积)/术前血肿面积×100%。(2)临床评分比较:比较两组GCS评分、KPS评分、SF-36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满分15分,分数越高,功能越好。KPS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功能越好。SF-36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NIHSS评分0-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5]。(3)血管内皮功能。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000r/min离心5 min后取上层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NO、ET-1含量水平变化情况。检测时间点为手术前、手术后3 d、手术后7 d。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19例(47.50%)、有效16例(40.00%)无效5例(12.50%)、总有效率87.5%,血肿清除率92.45%;对照组组显效11例(27.50%)、有效19例(47.50%)无效10例(25.00%)、总有效率75%、血肿清除率72.3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两组术后3 d、术后7 d ET-1较术前均显著下降,NO均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ET-1、N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3两组相关评分比较 两组手术后7 dNIHSS评分较手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而GCS评分、KPS评分、SF-36评分较手术前比较均显著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评分比较分,n=40]

3 讨 论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75%左右,采取及时、安全有效措施对控制病情和挽救患者生命有积极作用[6]。报道[7]称,微创穿刺引流术具有创伤性低,麻醉风险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势。报道[8]称,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能实现早期大量血肿清除,降低颅内压,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促进细胞功能恢复,对脑功能区影响性低。

血管内皮功能是反映脑卒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敏感指标,其中NO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而ET-1则有缩血管作用,能促进血管痉挛,激活血小板,且有一定抗炎症作用。通常情况下两者为动态平衡,能调节血管阻力和血流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后NO水平逐渐下降,而ET-1水平逐渐升高,且额颞部微创引流术改善水平更好,这说明该方法能超早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原因因脑出血后颅内占位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诱导机体产生强烈应激反应,且血肿会释放有毒性物质,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和炎症物质释放,而超早期进行穿刺引流则能缩短血肿对脑组织压迫,早期阻断毒性物质诱发炎症反应级联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10]。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采用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后血肿清除率高,疗效可靠,GCS评分、KPS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而NIHSS评分显著下降。其中GCS评分代表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KPS评分、SF-36评分代表的是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日常生活质量和躯体、社会功能等,NIHSS评分则从肌力、言语、意识方面进行评估,且分值越低,则说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11]。

综上,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能早期改善神经功能,术后恢复良好。

猜你喜欢

颞部基底节引流术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探究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短篇报道双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致右颞侧肿胀突起一例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头面部撕脱伤创面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