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机会性筛查中的指导作用
2021-01-19陈志娟唐玉虎刁卓曾会王成唐纪全
陈志娟 唐玉虎 刁卓 曾会 王成 唐纪全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1.消化内科;(2.消化外科,陕西 汉中 723000)
胃癌是消化道的常见临床恶性肿瘤,据调查,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约达70万[1]。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发现率低,大多来诊患者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能够准确筛查早期胃癌的检查方法显得十分迫切[2]。自2017年12月,我国颁布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中提出并更新了胃癌筛查流程[3],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机会性筛查中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我院就诊的各种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并在入院后完成了初步筛查(胃血清学、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共入选300例,其中男168例,女132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3.51±6.82)岁,老年病例(≥60岁)123例,中年病例(40~59岁)177例。入选标准:(1)属于新型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患者,年龄≥40岁;(2)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入选前2周服用相关药物影响研究结果;(2)存在严重感染及精神疾病障碍者;(3)急诊手术者;(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5)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主任级别以上的内镜及病理医师审核患者所有的相关资料,确保资料收集的连续性,再参照《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3]提出了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抗体、血清胃蛋白酶原I与Ⅱ比值、促胃泌素-17等5个变量,总分23分,根据评分将筛查人群分为3个等级,0~11分为低危组,表示胃癌发生风险一般;12~16分为中危组,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17~23分为高危组,极易发生胃癌。对3组患者的胃癌及癌前状态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比较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分组后目标人群的癌前病变检出率、胃癌检出率以及胃癌分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类型(未分化型胃癌、肠型胃癌)与部位(胃体、胃窦、胃角、胃食管连接处)。
2 结 果
2.1筛查目标人群资料 初步筛查目标人群2148例,经过宣传教育后复筛查队伍合计1173例(54.61%);经过血清学筛查后发现异常者425例(19.79%),最终进入胃镜筛查例数300例(13.97%);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分级结果:低危组165例、中危组87例以及高危组48例。
2.2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分组后目标人群的癌前病变检出情况 使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分层后,三组目标人群的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分组后目标人群的癌前病变检出情况
2.3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分组后目标人群的胃癌检出情况 本组300例患者中共检出胃癌31例,其中早期胃癌共检出12例,组间两两比较发现,高危组、中危组的胃癌检出率及早期胃癌检出率均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癌的类型、部位检出情况三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分组后目标人群的胃癌检出情况
3 讨 论
在2015年我国重新界定了血清学检测的临界值,提出新ABC法,其准确性更高,可以更有效地预测早期胃癌的风险,但其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群,同时需要较高的专业性,因此在临床尚难以推广[4]。因此,寻找可快速、准确评估早期胃癌危险级别且适合我国人群的有效评分系统,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工作的研究热点[5]。
本研究结果显示,共300例患者纳入研究,使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分层后,低危组、中危组以及高危组各有165例、87例、48例。共检出胃癌31例,其中早期胃癌共检出12例,组间两两比较发现,高危组、中危组的胃癌检出率及早期胃癌检出率均高于低危组,(P<0.05)。提示利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辅助筛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但胃癌的类型、部位检出情况三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是由于该评分系统的目标人群为肠型胃癌,而未分化型胃癌的病理机制复杂且并非基于萎缩产生,与评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6]。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三组目标人群的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认为该评分系统并不适用于胃癌前病变的风险评估。
综上所述,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预测早期胃癌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可以显著提高医院就诊人群的胃癌检出率,且需要加强早期胃癌的相关宣传与教育,选择多途径、多方式进行知识传播,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筛查,才能达到早期胃癌机会性筛查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