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血清炎性因子及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01-19王彩英鲁会英赵蓓雷菊玲

贵州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褥感染率早产儿

王彩英 鲁会英 赵蓓 雷菊玲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陕西 西安 710061)

产褥感染是指产妇分娩或产褥期过程中因病原菌感染、产道损伤、产后出血、产程延长等因素而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炎症反应。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完善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因抗菌药物耐药率和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人为所带来的感染风险致产褥感染仍是最常见的产妇感染类型[1]。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一直是反应体内炎症感染的诊断指标。临床对产褥感染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分娩方式时产褥感染的发生率的研究相对较少。早产儿早期身体各方面机能对未来的健康具体重要意义,免疫功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杨婷婷研究证实[2],早产儿免疫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下降,会降低抗疾病的能力,升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因此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医疗技术及现代产妇生育观点的改变,致剖宫产早产儿出生所占比例增大,但剖宫产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未有定论。为进一步分析剖宫产与自然阴道分娩对产妇产褥期感染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早产儿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本研究进行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1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划分为剖宫产组(98例)和自然阴道分娩组(92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剖宫产组产妇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8.65±5.79)岁,孕周32~42周,平均孕周(38.20±6.98)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24±0.47)次;自然阴道分娩组产妇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9.03±5.24)岁,孕周32~42周,平均孕周(38.29±7.01)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32±0.59)次。剖宫产组早产儿45例,男婴25例、女婴20例,平均体质量(1.84±0.71)kg;自然阴道分娩组早产儿42例,男婴20例、女婴22例,平均体质量(1.81±0.64)kg。纳入标准[3]:新生儿无宫内窘迫、先天畸形及代谢性疾病史等,阿普加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年龄18~38岁;剖宫产及自然阴道分娩者均符合相关指征;排除标准[4]:产妇具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免疫功能疾病者;肝、肾疾病者;产妇具有吸烟酗酒史。两组产妇及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产妇产褥感染观察方法:观察产妇产后体温、是否有恶露以及下腹是否出现疼痛,如产妇产后10d内出现恶露、下腹痛,体温≥38℃,需对患者阴道及宫颈采取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阳性者确诊为产褥感染病例。(2)产妇血清WBC、CRP、PCT检测:产妇产后第2天进行空腹外周静脉血抽取,分离血清,分别应用血细胞计数仪、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测定WBC、CRP、PCT,试剂盒由仪器配套。(3)新生儿脐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检测:胎儿分娩后即可结扎脐带断脐,碘伏消毒、乙醇脱碘后,抽取脐静脉血4ml(断脐20 s内完成),分两管,每管2ml。将其中一管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后即刻送检,经美国 BD 公司 FACSCalibur(FCM)型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数据经计算机分析处理,表达目标细胞CD3-CDl6+CD56+百分率代表 NK 细胞水平),另外一管采用肝素锂抗凝送检,经罗氏 2010 发光免疫分析检测免疫球蛋白 IgG、 IgE。

2 结 果

2.1两组产妇产褥感染率比较 剖宫产组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然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褥感染率比较

2.2两组产妇分娩后血清WBC、CRP、PCT检测 剖宫产组分娩后血清WBC、CRP、PCT水平高于自然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后血清WBC、CRP、PCT检测

2.3两组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NK细胞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剖宫产组早产儿NK细胞和lgG水平明显低于自然阴道分娩组早产儿,LgE水平高于自然阴道分娩组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不同分娩方式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3 讨 论

产妇产褥感染多因生殖道防预屏障或产后抗菌药物的应用,加之恶露增多的因素所致。林莉莉[5]临床研究报道中对产褥感染高危因素分析中发现分娩方式也增加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与本研究中剖宫产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然阴道分娩者结果相符。李慧等[6]研究发现,剖宫产引发的切口感染是增加产褥感染的重要原因,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降低切口感染率。WBC和CRP分别作为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时非特异性标志物,均会在人体组织损伤或感染时升高。PCT作为一种降钙素前体在机体内不会降解为降钙素,当出现严重感染时,该指标因淋巴细胞合成释放大量PCT导致在24h内升高达到1 000倍。上述三种指标是临床感染性检查的常用指标,会在机体出现较大创伤时迅速升高[7]。本研究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分娩前后进行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WBC、PCT、CRP,结果显示分娩后剖宫产产妇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会较自然阴道分娩者升高,主要原因在于产妇分娩时消耗大量体力和应激反应致血清内炎性抑制水平升高,继而提升产褥感染发生率。这与王蕾等[8]提出的剖宫产分娩方式会增加产褥感染和血清炎性因子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刘亚萍等[9]研究表明,孕妇因妊娠合并症、羊水量异常、胎盘功能异常等因素以及产妇未出现宫缩及宫颈未成熟等均不宜继续妊娠,导致医源性早产儿出生率增加。随着而来的是对早产儿相关问题的研究,其中影响早产儿免疫功能的研究也随之增多。谢玲[10]研究发现,选择剖宫产分娩的早产儿新生儿期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房入住率较和足月儿高。

NK细胞作为人体固有免疫承担者和抵抗病毒感染的重要细胞,其广泛分布于外周各淋巴器官及血液循环系统。当机体受到病毒和感染入侵时,会促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活化NK细胞发挥免疫功能[11]。程荣琴[12]研究发现,LgE是一种主要免疫球蛋白,在胚胎期11周开始合成。其含量的增高会提升免疫性疾病发生率。IgG 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从母血传递给胎儿的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反映新生儿免疫功能系统。本研究对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进行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提示自然阴道分娩早产儿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剖宫产早产儿。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自然分娩过程中宫颈重塑、节律性宫缩以及胎膜弱化均会促使胎盘内活性 物质释放入脐血中,影响NK细胞生成和成熟,加之产道挤压和宫缩会使免疫球蛋白从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弥补新生儿体液免疫的不足,对新生儿免疫系统调节起到重要作用。而剖宫产由于本身没有产生足够的宫缩,减少对NK细胞功能的刺激,继而影响到其免疫功能的完整[13-15]。

综上所述,剖宫产分娩方式会提升产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产褥感染率的同时,降低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需在临床选择分娩方式时慎重地考虑,并积极提倡和鼓励自然分娩。

猜你喜欢

产褥感染率早产儿
产褥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胎盘病理检验在防治产褥感染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