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2021-01-19倪文庆戈伟
倪文庆 戈伟
口腔颌面部的范围包括口腔、眼眶的下外侧方、耳前下方、颊部、唇部、下巴及颈部的上面一小部分,外力作用极易对该部位的软、硬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引起创伤性骨折[1]。由于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神经密集,因此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不仅疼痛明显,而且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同时,创伤位于患者面部,会对其五官功能及个人外在形象产生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坚固内固定术、牵引复位固定术均为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中的常用方法。坚固内固定术固定强度高,能保证骨折片保持在复位后的正常位置,不会发生再移位,但对设备和器材要求高,易引起并发症;牵引复位固定术操作较为简便,且对组织损伤小[3]。为此,本文就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坚固内固定术与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疗法的效果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2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2)骨折损伤未累及脑组织结构;(3)无其他重要部位骨折;(4)无麻醉药物使用禁忌。排除标准:(1)凝血异常,无法顺利进行手术;(2)合并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单一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6~58岁,平均(33.21±3.04)岁;病因:跌倒13例,撞击16例,交通意外11例。联合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9~61岁,平均(33.04±3.69)岁;病因:跌倒13例,撞击14例,交通意外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向伦理委员会报备并得到审批。
1.2 方法
单一组行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具体如下:使用影像学仪器观察患者的损伤部位,掌握骨折范围、程度等,以明确手术区域及手术切口的大小,给予患者全麻,清洁、消毒手术区并常规铺巾。简单处理、固定创伤部位后逐层切开皮下组织,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于术野中,以骨折类型为依据,钻孔后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小型钛板进行固定,确认骨折复位效果是否满意,若出现异常则再次进行校对。使用36 ℃~38 ℃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止血后逐层关闭切口。
联合组行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具体如下:首先行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同单一组,随后行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找到骨折周围正常骨,以正常骨为牵引发力点实施固定,使移动的骨折片向正常位置移位和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咬合关系不良、骨折未愈合、创面不愈合、炎性反应等。(2)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3)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从躯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精神健康(MH)3个维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BP主要测量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程度;PF主要考察患者的健康状况是否妨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MH考察四类精神健康项目,包括激励、压抑、行为或情感失控、心理主观感受。每个维度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d,(±s)]
表1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d,(±s)]
组别 术后住院时间单一组(n=40) 13.03±2.05联合组(n=40) 9.04±2.04骨折愈合时间122.43±6.03 84.74±5.06 t值 3.71 12.05 P 值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单一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各评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且在面部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生理结构突出,易受外界致伤因素发生损伤。有研究指出,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发生与外部创伤有关,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窦腔多与颅脑相邻,损伤后易出血、易感染[4]。此外,当骨折碎片、异物、血块等阻塞呼吸道时可导致窒息,同时术后易出现咬合关系不良、骨折未愈合、创面不愈合、炎性反应等情况。该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咀嚼、进食、吞咽功能,还严重影响其个人的外在形象,因此,一旦发生颌面部外伤,应及时展开救治[5-6]。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一组(n=40) 54.94±5.78 65.05±4.85 57.93±6.07 72.09±5.84 51.53±5.95 67.92±4.96联合组(n=40) 55.02±5.35 74.04±4.45 56.01±6.63 80.04±5.03 51.84±5.04 76.04±4.47 t值 0.03 3.55 0.60 2.62 0.10 3.14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躯体疼痛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以往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采用手术和手法复位后进行颌间结扎固定,但该疗法口腔固定时间较长,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张口受限,无法及时恢复正常的进食、语言功能,且稳定性较差,易导致骨质疏松、瘢痕痉挛的出现,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7-8]。目前,坚固内固定术、牵引复位固定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于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坚固内固定术是指通过创口或手术切口,暴露骨折线两端的骨面,钻孔后选用相应的小型钛板进行固定,该固定法能够保证复位后骨折片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不会出现再移位的问题,并可有效避免骨折断端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9]。也有研究指出,虽然坚固内固定术固定强度高、适用范围广,但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确保上下颌牙齿形成稳固关系,易导致口腔细菌滋生,引起感染[10]。牵引复位固定术是指利用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处,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是骨折或脱位复位的骨折固定方法[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单一组,且SF-36评分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并发症少,可缩减术后住院时间,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其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坚固内固定术复位骨折断端后使骨折部位的力学环境发生了改变,有效提高了其在三维空间上的稳固性,确保了骨折复位的固定效果;以钛板作为内固定物,组织相容性较高,可有效降低机体免疫反应,提高了内固定的稳固性,有助于骨折早期愈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操作较为简便、创伤小,能够避免强烈排斥反应的发生,促进口腔功能恢复正常;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既充分发挥了坚固内固定术的优势,又可通过牵引复位固定术弥补坚固内固定术的不足[12]。
综上所述,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坚固内固定术与牵引复位固定术的联合疗法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