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比大于1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超声、病理及临床特征对比
2021-01-19朱束华范晓芳李卫民
朱束华 范晓芳 李卫民
纵横比值是指病灶的前后径对横径的比值(H/W),日本学者首先将其应用于乳腺恶性肿瘤的评估中,同时该学者认为,良性和恶性肿瘤H/W的最佳阈值为0.8。美国放射学学会(AC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指南中也将病灶垂直位(此时病灶H/W>1)作为乳腺肿瘤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研究表明,平行方位代表良性特征,而垂直方位预示恶性。因此,目前对H/W>1超声特征的研究也局限于乳腺恶性病灶,尚未见针对具有H/W>1超声特征的乳腺良性病灶相关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具有超声H/W>1特征的乳腺良性病灶,分析其病理、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提高评估的准确性,避免穿刺或手术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乳腺病灶首次发现;(2)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明确;(3)超声及临床资料可靠。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恶性病灶;(2)病灶位于手术瘢痕处影响病灶评估真实性;(3)超声或临床资料不完整、无法全面评估。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9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83例,均为女性,年龄31~82岁,平均(52.60±11.45)岁,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病灶均具有H/W>1的特征,其中左乳46例,右乳37例。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西门子S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2.0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乳及双腋,以乳头为中心,二维超声采用扇形扫查法扫查乳腺,对发现的乳腺病灶进行多切面、多角度观察,在此基础上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血流分级参考Adler血流半定量分级方法,病灶评估完成,对超声特征进行归纳,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临床和超声资料的搜集
通过PACS系统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BMI、乳腺癌家族史、恶性肿瘤病史、良性肿瘤病史、月经初潮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临床基础资料进行归纳对比。同时搜集归纳总结患者乳腺病灶的超声资料,包括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以及有无导管扩张、皮肤改变、腋窝肿大淋巴结等,并将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混合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血流丰富、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作为可疑超声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根据2012年第四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对乳腺病灶进行分类,83个病灶中,良性31个,恶性52个,良性病灶发生率为37.35%,恶性病灶发生率为62.65%,见表1。
表1 83例H/W>1乳腺病灶的病理结果
2.2 83例H/ W>1的乳腺病灶超声特征
根据2013版BI-RADS分类指南对乳腺病灶进行描述,相关结果表明,在超声特征中,良性组合并有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和腋窝肿大淋巴结的比例低于恶性组(P<0.05),良性病灶患者年龄低于恶性病灶(P<0.05),见表2。同时,除H/W>1外的可疑超声特征中,良性组合并的可疑超声特征数量为(0.71±0.93)个,恶性病灶合并的可疑超声特征数量为(2.46±1.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83例纵横比大于1的乳腺肿块超声特征
表2(续)
表2(续)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趋向年轻化,其早期发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认为H/W>1是乳腺肿瘤的重要恶性超声特征之一,这主要与乳腺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由于此类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可沿着组织间隙向各个方向延伸,所到之处,原有组织破坏,纵横比增大,而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处于正常生长层面内,原有组织被推开压迫,周围常形成致密的包膜限制其纵向生长,因而纵横比值较低。通过对本研究分析发现,H/W>1的乳腺病灶中良性仍占据了37.35%,至于乳腺良性病灶H/W>1的原因目前尚无文献进行解释,笔者认为这可能与病灶较小及其病理性质有关,本研究中H/W>1的良性病灶最大径为(8.23±2.77)mm,病理结果提示有腺病、纤维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和纤维腺瘤二者于光镜下均表现为乳腺小叶、导管及间质增生,由于腺病无包膜结构,因而细胞可沿着各个方向生长,部分可呈H/W>1的形态,随着病灶的进一步发展,小叶及导管被增生的间质挤压呈裂隙状,逐渐形成包膜而发展为纤维腺瘤,较小的纤维腺瘤包膜处于形成初期,此时肿瘤的H/W未发生明显改变,随着病灶的逐渐增大,纤维腺瘤的包膜逐渐限制其纵向生长,H/W会逐渐降低,这可能也是体积较大的纤维腺瘤呈平行位生长的原因。对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沿着导管生长,而乳房共有15~20根乳腺导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处在乳头,当导管与皮肤垂直的位置出现导管内病变时,也可出现与皮肤垂直的病灶。
在超声特征中,将具备典型良性病变特征的肿块判定为BIRADS 3类,这些特征包括椭圆形、圆形、平行方位、边缘光整、边界锐利,而形态不规则、垂直位、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混合回声、后方声衰减或后方混合性改变、微钙化为恶性特征。本研究通过对超声特征分析发现,除H/W>1外,良性组合并有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和腋窝肿大淋巴结的比例低于恶性组(P<0.05),且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导管扩张、皮肤改变、腋窝肿大淋巴结等伴随征象仅发生于恶性肿瘤,这与乳腺恶性肿瘤病理及其生长方式均有关。本研究中,良性病灶可合并有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等可疑超声特征,之所以局限于合并这三种可疑特征,这可能与病灶较小与有关,研究表明,超声对体积较小的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同时医师对此类病灶的边界及形态等判别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另外研究表明,年龄是乳腺癌患者的最大危险因素,其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评估以及BI-RADS分类中均占有重要作用,这在H/W>1乳腺病灶的评估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有研究表明,≥40岁为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段,本研究中,良性组≥40岁患者的病例数低于恶性组,因此,结合患者的年龄对H/W>1乳腺病灶的评估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H/W>1的乳腺良性病灶包括腺病、纤维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这类病灶具有体积小、合并可疑的超声特征少及患者年龄低的特点。H/W>1的乳腺恶性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黏液腺癌和导管原位癌,这类病灶具有体积稍大,合并可疑的超声特征多及患者年龄低的特点。了解二者的区别有助于临床充分认识H/W>1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并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和手术。